图书介绍

环境保护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保护基础
  • 程发良,常慧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5837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保护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绪论1

1.1 环境概述1

1.1.1环境的概念1

1.1.2环境的分类2

1.1.3环境的功能特性3

1.2环境问题4

1.2.1环境问题及其分类4

1.2.2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5

1.2.3当代全球环境问题8

1.2.4 中国的环境问题8

1.3环境科学11

1.3.1环境科学的概念11

1.3.2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1

1.3.3 环境科学的内容和分科12

1.4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4

1.4.1环境保护的概念14

1.4.2环境保护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4

第2章生态学基础16

2.1生态学定义及其发展16

2.1.1生态学定义16

2.1.2生态学的发展16

2.2生态系统16

2.2.1生态系统的涵义16

2.2.2生态系统的组成17

2.2.3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18

2.3生态系统的功能19

2.3.1食物链(网)及营养级19

2.3.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22

2.3.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22

2.3.4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联系24

2.4生态平衡25

2.4.1生态平衡的概念25

2.4.2生态平衡的破坏26

2.5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27

2.5.1全面考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27

2.5.2对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28

2.5.3对污染环境的生物净化28

2.5.4以生态学规律指导经济建设29

第3章资源与可持续发展32

3.1可持续发展32

3.1.1文明发展及其特征32

3.1.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33

3.1.3可持续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35

3.2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37

3.2.1 自然资源的概念与分类37

3.2.2 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38

3.2.3我国自然资源的概况39

3.2.4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3

3.3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44

3.3.1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惟一正确的选择44

3.3.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45

3.3.3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46

3.3.4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48

3.3.5可持续发展的新课题49

第4章环境与人体健康51

4.1人和环境的关系51

4.1.1人与环境物质组成的相关性51

4.2.2环境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程度52

4.2.1环境污染物的来源54

4.2环境污染及其对人体的作用54

4.2.2环境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转归55

4.2.3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作用的因素56

4.3环境污染的特征和危害57

4.3.1 环境污染的特征57

4.3.2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58

4.4室内环境与健康63

4.4.1吸烟引起的污染63

4.4.2居室装修及新家具引起的污染63

4.4.3 生活用品对健康的影响64

第5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65

5.1 概述65

5.1.1大气圈及其结构65

5.2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类型67

5.2.1大气污染及其分类67

5.1.2大气的组成67

5.1.3大气环境质量标准67

5.2.2大气污染源68

5.2.3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发生机制68

5.3大气污染的危害73

5.3.1主要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74

5.3.2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76

5.4大气污染的防治78

5.4.1控制大气污染的基本原则和措施78

5.4.2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技术79

第6章水环境污染及其防治86

6.1水环境概述86

6.1.1天然水资源分布86

6.1.2天然水在环境中的循环87

6.2.1水体污染88

6.2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作用88

6.2.2水质及水质指标90

6.2.3水体自净作用和水环境容量90

6.3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及迁移转化91

6.4水环境污染的危害96

6.4.1 水污染严重影响人的健康96

6.4.2水污染造成水生态系统破坏96

6.4.3水污染加剧了缺水状况97

6.4.4水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97

6.4.5水污染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97

6.5水环境污染防治98

6.5.1 水污染防治的原则98

6.5.2污水处理技术概述98

7.1.1土壤及其组成106

7.1.2土壤的性质106

第7章土壤污染及其防治106

7.1土壤概述106

7.1.3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107

7.2土壤环境污染107

7.2.1 土壤环境污染及其污染特征107

7.2.2土壤污染类型108

7.2.3土壤污染物及土壤的自然净化过程108

7.3土壤环境污染的危害109

7.3.1农药与土壤污染109

7.3.2重金属与土壤污染111

7.4土壤污染的治理115

7.4.1 物理改良措施115

7.4.4改变耕作制度116

7.4.3 生物改良措施116

7.4.2化学改良措施116

第8章 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117

8.1概述117

8.1.1基本概念117

8.1.2固体废物污染及固体废物的分类117

8.1.3 固体废物的危害及处理原则119

8.2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利用120

8.2.1一般工矿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120

8.2.2一般工矿业固体废物的处理122

8.2.3危险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123

8.3城市垃圾的利用与治理124

8.3.1 处理城市垃圾的原则124

8.3.2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124

8.3.3城市垃圾的其他无害化处理126

9.1.1环境噪声的特征与噪声源分类129

第9章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129

9.1噪声污染及其控制129

9.1.2噪声的评价和检测131

9.1.3环境噪声的危害136

9.1.4噪声的控制138

9.2放射性污染与防治142

9.2.1放射性及其度量单位142

9.2.2放射性污染源144

9.2.3放射性污染的危害146

9.2.4放射性污染的防治147

9.3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治150

9.3.1 电磁辐射及辐射污染150

9.3.2电磁辐射源150

9.3.4光污染与防护152

9.3.3 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与控制152

9.4热污染及其防治154

9.4.1热污染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54

9.4.2热污染的控制与综合利用155

第1 0章环境质量评价157

10.1环境质量评价概述157

10.1.1环境质量157

10.1.2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157

10.1.3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158

10.1.4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158

10.1.5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159

10.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60

10.2.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基本程序160

10.2.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161

10.2.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161

10.2.4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62

10.2.5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66

10.2.6总环境质量综合评价169

10.3环境影响评价171

10.3.1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171

10.3.2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172

10.3.3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172

第1 1章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174

11.1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概述174

11.1.1环境分析与环境监测的概念174

11.1.2环境监测的特点175

11.1.3环境监测的作用和目的177

11.1.4环境监测的分类178

11.2.2监测网点的设计179

11.2.1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179

11.2环境监测的组织179

11.2.3采样时间和频率182

11.2.4样品的采集和保存184

11.2.5样品的预处理188

11.3环境标准190

11.3.1环境标准的种类和作用190

1 1.3.2环境标准发展的历史191

11.3.3环境标准制定的原则192

11.3.4环境标准物质193

11.4环境监测主要方法简介194

11.4.1物理监测方法194

11.4.2化学监测方法195

11.4.3生物监测方法199

11.5.1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202

11.5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202

11.5.2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204

第12章环境保护法规与环境管理205

12.1环境法概述205

12.1.1环境法的概念和特点205

12.1.2环境法的产生和发展206

12.2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207

12.2.1环境法的基本原则207

12.2.2环境法的基本制度210

12.3 国家对环境的管理212

12.3.1 环境管理的概念、原则和范围212

12.3.2环境管理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213

12.3.3环境管理机构214

12.4我国的环境保护基本法216

12.4.1环境保护基本法的概念216

12.4.3环境保护基本法的主要内容218

12.4.2环境保护基本法的地位218

13.1水样物理性质的测定220

13.1.1第1部分220

第13章实验220

13.1.2第2部分223

13.2氨氮的测定227

13.2.1纳氏试剂比色法227

13.2.2电极法230

13.3化学需氧量的测定231

13.3.1重铬酸钾法(Codger)231

13.3.2库仑滴定法233

13.4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微机BOD5测定法)235

13.4.1基本原理235

13.4.2测定原理235

13.4.4测定步骤236

13.4.3仪器和试剂236

13.5尿液中氟化物的测定(氟离子选择电极法)237

13.6废液中酚类的测定(气相色谱法)238

13.7大气SO2的测定(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240

13.8大气中CO的测定(非色散红外吸收法)243

13.9土壤中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244

13.10环境噪声监测246

附录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48

附录B人类环境宣言253

附录C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257

附录D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59

附录E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68

附录F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269

参考文献2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