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部发展机制研究 突破区域瓶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周毅著 著
- 出版社: 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 ISBN:753114297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74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5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部发展机制研究 突破区域瓶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是发展经济28
1.从孙中山到江泽民28
(1)孙中山的西部经济建设思想28
(2)毛泽东关于西部发展战略31
(3)邓小平的西部发展观33
(4)江泽民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34
2.区域发展论38
(1)区域界定38
(2)区域关系类型40
(3)区域经济研究对象42
(4)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43
(5)均衡论46
(6)非均衡论48
(7)中国区域经济研究勾勒53
3.区域增长论55
(1)增长极理论内涵56
(2)国际区域增长研究焦点58
(3)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60
(4)区域经济一体化62
(5)超越“飞地”64
4.重审“级差”65
(1)级差概念65
(2)级差研究价值69
(3)软环境:相对级差72
5.区域研究前沿73
(1)向知识密集型倾斜74
(2)先天基本要素与后天高等要素75
(3)生产系统垂直一体化77
(4)创新网络79
6.澄清认识误区,提高分工水平82
(1)劳动分工的合理解释82
(2)澄清认识误区84
(3)选择高效、优势的分工模式85
二 西部区划、资源配置和区域市场88
1.区域经济关系及其“西部”缘由88
(1)地理区划:从自然到社会89
(2)现代区域变迁:从行政区划到经济地带区划94
(3)从大西北、大西南到大西部102
2.资源配置失衡103
(1)国土资源东优西劣103
(2)水土资源东丰西寡107
(3)矿产资源东短西长110
(4)人力资源东密西疏112
(5)社会资源东强西弱113
3.区域市场差异116
(1)重心从东到西转移117
(2)区内同质性与区际差异性121
(3)内聚力127
(4)依存性131
4.西部市场化进程133
(1)西部市场化意义134
(2)西部市场化政策导向137
(3)西部市场体系发育141
(4)西部市场化进程对策145
三 西部区域政策149
1.区域政策理论基础149
(1)地域分工理论149
(2)区域发展阶段理论152
(3)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153
(1)美国大规模“西进”156
2.发达国家区域政策及其成效156
(2)前苏联远东大开发160
(3)意大利缩小南北差距163
(4)德国均衡发展战略166
(5)日本解决经济布局“过密”与“过疏”169
3.对中国区域发展的启示171
(1)区域政策目标171
(2)调节主体:市场与政府173
(3)综合运用经济杠杆和行政法律手段175
(4)设立区域经济开发管理机构179
(5)中国适度西倾政策180
4.西部大开发意义187
(1)西部大开发背景188
(2)断层危机189
(3)转换区域区域的引擎193
(4)新的里程碑194
(5)用全新思路开发西部196
(6)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198
四 西部发展战略202
1.区域发展战略选择202
(1)全局发展战略202
(2)静态发展战略204
(3)动态发展战略205
(4)战略模式选择207
(5)多极战略:新的经济增长点210
(6)经济圈发展战略213
(7)流域发展战略218
(8)加速发展战略224
2.区域经济规则227
(1)区域经济规划设计227
(2)树立开放、整体和综合观念231
(3)西部区域工业化模式选择233
3.区域制度分析与创新238
(1)投资失衡238
(2)所有制结构的区域差异240
(3)制度变迁的综合体与区域性时滞242
(4)制度变迁成本和规则244
(5)突破制度“瓶颈”245
(6)分权体制246
(7)空间组织形式和组织保障250
4.区域经济增长方式252
(1)经济增工方式转变意义252
(2)区域经济增长要素254
(3)粗放与集约的辩证关系257
(4)增长率259
5.经济增长机制262
(1)双赢机制262
(2)动力机制263
(3)传递机制266
(4)协调机制270
(5)建立“双赢”格局272
6.知识经济与西部跳跃式发展276
(1)封闭粗放低效的发展模式277
(2)知识经济带来的新契机278
(3)迎接知识经济挑战280
五 东西合作284
1.东西合作意义284
(1)马克思主义劳动分工论285
(2)东西合作政治经济意义287
(3)东西合作现实基础288
(4)东西合作必然性291
2.东西合作历程、效应及模式选择293
(1)东西合作发展阶段294
(2)东西合作对象和内容297
(3)东西合作效应303
(4)东西合作问题及成因305
(5)东西合作多元模式308
(6)东西合作原则314
(7)农村投资与城镇发展双翼316
(8)民工潮回流新气象319
3.东西产业联动升级对接321
(1)东西产业对接现状322
(2)东西产业对接必然性325
(3)东西产业对接模式选择327
(4)促进东西企业联合331
4.区域特色经济334
(1)区域特色经济涵义及特点335
(2)发挥特色意义,延伸区域优势336
(3)认清深层矛盾怪圈337
(4)围绕中心环节,加大调整力度340
(5)建立强制农业支撑点342
(6)承认差别,缩小差别344
(7)公平竞争346
(8)从资源优势转向经济优势348
5.融合型经济培育353
(1)融合型经济特征353
(2)西部融合型经济发展缓慢原因355
(3)负面影响356
(4)加快培育西部融合型经济360
六 西部民族奔小康363
1.公平说363
(1)经济公平363
(2)社会公平366
(3)空间平等367
(4)区域公平368
(5)地区差距拉大主因369
(6)政治与经济平衡372
(7)共同富裕377
2.西部民族经济发展“瓶颈”378
(1)人口多,素质低,人才稀379
(2)资金短,交通差,开发难381
(3)观念旧,行为懒,志气短384
3.西部贫困成因387
(1)自然原因387
(2)历史原因388
(3)外部原因390
(4)内部原因391
(5)社会原因393
4.西部民族经济环节396
(1)从封闭走向开放396
(2)从计划走向市场398
(3)自主与规范统一399
(4)去其糟粕,取其精华401
5.调整结构,稳中求速402
(1)速度与效益统一402
(2)合理调整所有制结构403
(3)协调城乡经济关系405
(4)科教兴西407
(5)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409
(6)建立西部社会稳定机制410
6.西部民族经济改革412
(1)西部民族特色412
(2)城乡经济体制改革413
(3)公平与效率兼顾417
(4)完善市场,健全调控419
(5)西部改革试验区421
七 全文总结与展望423
1.总结423
2.创新430
3.展望447
4.1998~2001年部分科研成果448
主要参考文献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