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汽车人机工程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任金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7562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62页
- 文件大小:141MB
- 文件页数:271页
- 主题词:汽车工程-人-机系统-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汽车人机工程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人机工程学科的命名和定义2
1.1.1 学科命名2
1.1.2 学科定义3
1.2 人机工程学科的研究范畴3
1.2.1 人机工程学的学科支柱3
1.2.2 微观和宏观人机工程学4
1.3 人机工程学科发展展望11
1.4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手段12
1.4.1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12
1.4.2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工具12
本章小结13
思考题14
第2章 人体基本特性15
2.1 人体尺寸17
2.1.1 人体静态尺寸及其测量17
2.1.2 人体测量数据的统计特性18
2.1.3 我国成年人人体静态尺寸20
2.1.4 其他国家人体静态尺寸23
2.1.5 人体静态尺寸的差异25
2.1.6 人体静态尺寸的相关性26
2.1.7 人体动态尺寸28
2.2 人体生物力学特点33
2.2.1 人体运动系统33
2.2.2 肢体质量、惯量和质心37
2.2.3 人体的出力40
2.3 人体作业特点42
2.3.1 作业姿势42
2.3.2 操作灵活性44
2.4 人的感知特性45
2.4.1 人对信息的感受和处理45
2.4.2 人的视觉特性47
2.4.3 人的听觉特性52
2.4.4 人的皮肤感觉特性54
2.5 人的功能和心理特性55
2.5.1 人的作业能力与疲劳55
2.5.2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60
2.5.3 人的心理特点64
2.5.4 人的可靠性67
本章小结68
思考题68
第3章 人机界面、作业空间和人机系统设计69
3.1 显示装置设计70
3.1.1 显示装置的类型和选择70
3.1.2 显示装置的设计原理71
3.2 操纵装置设计72
3.2.1 操纵装置的类型和特点73
3.2.2 操纵装置的设计原则73
3.2.3 操纵装置的设计原理74
3.3 作业空间和人机系统设计79
3.3.1 作业空间和人机系统概述79
3.3.2 作业空间和人机系统的设计原则80
3.3.3 作业空间和人机系统设计的人体数据运用准则81
3.3.4 典型的作业空间设计86
3.3.5 人机系统设计90
本章小结98
思考题98
第4章 作业环境设计99
4.1 室内微气候设计100
4.1.1 室内微气候及其影响因素100
4.1.2 人体对微气候的反应和热舒适102
4.1.3 室内微气候设计原理115
4.2 空气质量的改善126
4.2.1 空气污染及其危害126
4.2.2 空气污染防治130
4.3 环境照明132
4.3.1 照明的度量132
4.3.2 照明对作业的影响134
4.3.3 照明设计134
4.4 色彩设计137
4.4.1 色彩的基本概念137
4.4.2 色彩对人的影响138
4.4.3 作业环境色彩设计139
本章小结140
思考题140
第5章 汽车人机工程设计辅助工具141
5.1 H点装置142
5.1.1 HPM-Ⅱ型H点测量装置的构造142
5.1.2 H点设计工具146
5.1.3 H点装置上的基准点148
5.1.4 H点装置的功能和应用151
5.2 驾驶员H点位置曲线157
5.2.1 A类车SAE H点位置曲线157
5.2.2 B类车SAE H点位置曲线158
5.2.3 踏板平面角158
5.3 眼椭圆160
5.3.1 眼椭圆的定义和由来160
5.3.2 A类车、行程可调节座椅眼椭圆161
5.3.3 A类车、固定座椅眼椭圆165
5.3.4 B类车眼椭圆166
5.3.5 眼椭圆的理论解释168
5.3.6 眼椭圆的应用169
5.4 头廓包络170
5.4.1 概述170
5.4.2 A类车头廓包络171
5.4.3 B类车头廓包络174
5.4.4 头廓包络的应用174
5.5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175
5.5.1 相关概念175
5.5.2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的测量176
5.5.3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的描述177
5.5.4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的定位178
5.5.5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的应用178
5.5.6 驾驶员手伸及界面与个体伸及能力界面的区别178
5.6 驾驶员膝部包络线179
5.6.1 驾驶员膝部包络线的生成179
5.6.2 驾驶员膝部包络线的定位179
5.7 驾驶员胃部包络线181
5.7.1 驾驶员胃部包络线的生成181
5.7.2 驾驶员胃部包络线的定位181
5.8 数字人体模型182
5.8.1 数字人体模型的基本原理182
5.8.2 数字人体模型的功能和应用187
本章小结192
思考题192
第6章 汽车人机工程设计193
6.1 汽车产品开发过程概述194
6.1.1 汽车分类194
6.1.2 汽车产品开发的一般过程195
6.2 汽车概念设计196
6.2.1 汽车概念设计概述196
6.2.2 汽车总体布置197
6.2.3 硬点和硬点尺寸200
6.3 汽车人机工程设计与分析204
6.3.1 乘员空间布置和人机界面设计205
6.3.2 驾驶员人机工程学性能优化224
6.3.3 汽车人机工程学性能的主观评价236
6.4 汽车座椅设计238
6.4.1 汽车座椅概述238
6.4.2 汽车座椅设计的参数设计241
本章小结247
思考题248
第7章 汽车人机工程虚拟仿真249
7.1 CATIA人机工程模块简介250
7.2 人体模型的建立251
7.2.1 建立目标群体人体数据251
7.2.2 建立用于分析的人体模型252
7.2.3 设置人体模型的属性253
7.3 典型汽车人机工程虚拟仿真254
7.3.1 人体模型的定位254
7.3.2 姿势评估258
7.3.3 其他分析260
本章小结260
思考题260
参考文献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