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事证据基本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事证据基本问题研究
  • 汪海燕,胡常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3855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事证据基本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上部3

第一章 刑事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3

一、刑事证据法学理论基础概述3

二、认识论在证据法学中的地位11

三、形式理性、价值理性与刑事证据立法30

(一)引言30

(二)形式理性的内涵32

(三)形式理性与我国刑事证据立法41

(四)价值理性与刑事证据立法45

四、诉讼效率与刑事证据立法52

(五)结语52

(一)刑事诉讼效率价值的基本理念53

(二)刑事诉讼效率与公正的关系58

(三)效率与刑事证据立法64

第二章 刑事证明责任问题研究73

一、引言73

二、外国刑事证明责任的涵义和分担76

(一)刑事证明责任的原始内涵——罗马法时期的刑事证明责任76

(二)刑事证明责任理论在现代的发展——两大法系的刑事证明责任78

(三)前苏联诉讼理论中刑事证明责任的涵义94

三、我国刑事证明责任的涵义97

(一)对我国传统诉讼理论中刑事证明责任涵义的考察97

(二)对我国传统诉讼理论中刑事证明责任涵义的反思101

四、我国刑事证明责任的分担104

(一)刑事证明责任分担的理论基础105

(二)我国刑事证明责任的分担111

(三)法院是否承担证明责任之探讨116

第三章 证明标准问题研究120

一、刑事证明标准层次性问题研究120

(一)刑事证明标准及其相关概念的涵义120

(二)刑事证明标准层次性表现之一——刑事诉讼不同阶段适用不同证明标准123

(三)刑事证明标准层次性表现之二——不同证明责任承担主体适用不同的证明标准138

(四)刑事证明标准层次性表现之三——不同证明对象适用不同的证明标准145

(一)刑事证明标准——实然的范畴153

(二)相对真实观符合真理的相对性原理155

二、我国定罪证明标准之检讨161

(三)实践检验的相对性决定了客观真实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理想162

(四)判决的本质是一种事实上的推定164

(五)结语168

三、诉讼证明标准的二元制170

(一)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不同性质的诉讼实行差别证明标准之立法例170

(二)我国现行立法关于刑事诉讼与民事(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规定174

(三)我国确立二元制诉讼证明标准的必要性175

第四章 刑事证据立法之新视野——论制约刑事证据立法的宏观因素与微观制度一、法律文化与证据规则182

二、经济因素与刑事证据立法192

三、刑事证据立法与刑事诉讼法的修改200

(一)审前程序的完善201

(二)在诉讼法上明确违反证据法或证据规则的后果202

下部207

第五章 证人作证问题研究207

一、证人拒绝作证制度研究207

(一)证人拒绝作证制度的概念及特点207

(二)各国立法对证人拒绝作证制度的不同规定208

(三)我国历史上关于证人拒绝作证制度的相关规定218

(四)证人拒绝作证制度的理论根据220

(五)我国法律关于证人拒绝作证制度的立法缺陷及选择223

二、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研究226

(一)证人出庭作证价值分析227

(二)证人出庭作证例外研究233

(三)证人出庭作证的保障措施239

第六章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251

一、引论251

(一)证据的概念251

(二)非法证据的界定253

(三)论证非法证据效力的方法254

二、两大法系关于非法证据效力的立法例255

(一)英国256

(二)美国258

(三)日本262

(四)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263

三、制约非法证据效力的背景与理念265

(一)法律文化传统对非法证据效力深层次的制约265

(二)犯罪状况和政治因素对非法证据的效力的直接影响269

(三)刑事诉讼目的是制约非法证据效力的制度性因素272

四、设立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想274

(一)我国现行立法对非法证据效力的规定274

(二)我国理论界对非法证据效力的主张277

(三)移植“美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可行性分析279

(四)建立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必要性284

五、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效力立法的构想288

(一)关于非法证据效力立法的趋势288

(二)关于非法证据效力的具体构想290

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配套体系295

(一)“客观真实”理念和制度的改变296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身体检查以及讯问时录音制度298

(二)建立证据庭前审查制度298

(四)建立对违法官员的惩戒制度299

(五)完善对被侵权人的救济机制300

(六)结语301

附录:论美国毒树之果原则——兼论对我国刑事证据立法的启示302

(一)毒树之果原则的适用基础——排除规则303

(二)毒树之果原则的确立305

(三)毒树之果原则的发展——几种“例外”的确立307

(四)毒树之果原则适用的特殊情形310

(五)美国毒树之果原则对我国刑事证据立法的启示316

主要参考书目322

后记3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