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辅导读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辅导读本
  • 本书编写组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2621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23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38页
  • 主题词: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卫生管理-条例-中国-学习参考资料;传染病防治法-中国-学习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辅导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

第一章 总则2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条例》的制定2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含义2

二、《条例》出台的背景、意义及主要内容6

第二节 各级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职责10

一、国务院及各部门的职责10

二、地方政府的职责12

三、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14

第三节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指导原则14

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15

二、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贯彻的原则17

三、国际交流与合作19

一、物资、技术与人才的储备20

第四节 物资、人才储备与财政支持20

二、储备的经费支出21

三、对边远贫困地区的财政支持22

四、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人员的补助、奖励以及扶恤22

第二章 预防与应急准备24

第一节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4

一、应急预案的制定24

二、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25

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修订与补充29

第二节 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29

一、传染病预防与其他公共卫生工作29

二、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体系32

三、监测与预警工作的要求33

第三节 应急储备与人员培训35

一、建立应急储备制度35

二、急救医疗网络和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建设36

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培训和演练37

第三章 报告与信息发布38

第一节 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38

一、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38

二、突发事件应急报告的内容40

三、突发事件的责任报告人42

四、突发事件应急报告程序和时限44

五、不得隐瞒、缓报、谎报44

第二节 应急报告的核实、确证与突发事件举报制度45

一、突发事件应急报告的核实与确证45

二、突发事件举报制度45

第三节 突发事件的通报与公布48

一、突发事件的通报48

二、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50

一、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议的提出52

第四章 应急处理52

第一节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52

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53

三、督察与指导53

四、专业技术机构的工作55

五、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的宣布55

六、应急预案启动前后的工作56

第二节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58

一、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58

二、物资保障与交通运输保障59

三、人员与物资的紧急调集60

四、采取紧急控制措施60

五、对食物、水源和突发事件现场采取控制措施61

七、突发事件现场的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62

六、工作人员的保护62

八、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控制措施的制定64

九、保障因突发事件致病、致残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64

第三节 交通卫生检疫与国境卫生检疫65

一、交通卫生检疫65

二、国境卫生检疫67

第四节 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69

一、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接诊治疗就诊病人69

二、采取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70

三、对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71

四、依法及时报告的义务71

第五节 基层组织群防群治与流动人口管理72

一、基层组织群防群治72

二、流动人口的管理74

第一节 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法律责任76

第五章 法律责任76

一、隐瞒、缓报、谎报的责任77

二、物资储备与供应的责任78

三、阻碍、干涉调查的责任79

四、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责任80

五、拒不履行应急处理职责的责任81

第二节 医疗卫生机构、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81

一、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律责任81

二、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82

第二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86

第六章 法定管理传染病与传染病的防治86

第一节 传染病及传染病的分类86

一、传染病的概念86

二、法定管理传染病的分类87

一、传染病防治事业的发展88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事业与科学管理制度的发展88

二、传染病防治的科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89

三、《传染病防治法》的立法目的90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的指导方针与基本原则91

一、防治为主的指导方针91

二、三级预防体系92

三、防治结合与分类管理原则96

第四节 政府、社会组织及个人的职责97

一、各级政府在防治传染病中的职责97

二、政府各部门的职责98

三、军队100

第五节 单位和个人在防治传染病中的权利与义务100

一、单位和个人的权利与义务100

二、奖励措施101

一、卫生健康教育103

第七章 传染病的预防103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与预防保健组织的建立103

二、爱国卫生运动104

三、改善公共卫生设施105

四、预防保健组织的设立及其职责106

第二节 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107

一、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107

二、计划免疫108

三、扩大免疫规划109

四、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109

第三节 严格执行各项卫生制度110

一、供水单位的卫生标准110

二、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工作的限制111

三、防止传染病的交叉感染和扩散112

四、传染病菌种、毒种的管理118

五、被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的处理119

第四节 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预防与自然疫源地建设管理120

一、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预防120

二、自然疫源地建设项目审批121

第五节 医疗科教人员的保护122

第八章 疫情报告和公布124

第一节 传染病疫情的报告124

一、疫情报告的报告人124

二、疫情报告的时限及方式125

三、不得隐瞒、谎报疫情126

四、关于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127

第二节 疫情的通报和公布128

一、通报和公布疫情的主体128

二、关于国境卫生检疫的规定129

第九章 控制措施130

第一节 一般控制措施130

一、传染病疫情处理的分级分工管理130

二、一般性控制措施131

三、其他规定134

第二节 紧急措施134

一、传染病的暴发134

二、采取紧急措施的条件、内容、时限与解除135

第三节 疫区的宣布、封锁及患病死亡尸体的处理137

一、疫区的宣布137

二、疫区的封锁138

三、交通卫生检疫138

四、患病死亡尸体的处理140

一、人员的调集141

第四节 人员的调集和相关物资的供应141

二、相关物资的储备142

三、人员和物资的运输142

第十章 监督机制144

第一节 卫生行政部门在传染病防治中的监督管理职权144

一、传染病防治监督是卫生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144

二、卫生行政部门在监督传染病防治中的职责145

第二节 传染病管理监督员和传染病管理检查员的职权147

一、传染病管理监督员的职权147

二、传染病管理检查员的职责148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149

第一节 行政责任149

一、行政处罚149

三、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150

二、行政处分150

第二节 刑事责任152

一、妨害传染病防治罪152

二、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152

三、妨害国境卫生检疫罪152

四、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153

五、玩忽职守罪153

第十二章 食品、药品和水的管理以及国境卫生检疫制度154

第一节 食品卫生管理154

一、食品的卫生155

二、食品添加剂、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的卫生155

三、食品卫生标准和管理办法的制定156

四、食品卫生管理156

五、食品卫生监督157

二、药品经营企业管理158

一、药品生产企业管理158

第二节 药品管理158

三、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159

四、药品管理159

五、药品包装的管理160

六、药品价格和广告的管理160

七、药品监督161

第三节 水的管理161

一、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162

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162

三、防止地表水污染163

四、防止地下水污染164

第四节 国境卫生检疫164

一、检疫165

三、卫生监督166

二、传染病监测166

第三篇 《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68

第十三章 刑法基础168

第一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168

一、罪行法定原则169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170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70

第二节 犯罪与刑罚171

一、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171

二、犯罪的故意与过失172

三、刑罚的功能与体系174

第十四章 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中可能涉及的犯罪与处罚176

一、危售国家安全罪176

二、危害公共安全罪177

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178

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178

五、侵犯财产的犯罪179

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180

七、贪污贿赂类的犯罪180

八、渎职类的犯罪181

第十五章 涉及罪名的刑罚裁量182

第一节 从重、从轻、减轻、免除和免除刑事处罚182

一、从重处罚183

二、从轻处罚183

三、减轻处罚183

四、免除处罚184

五、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184

第二节 涉及犯罪的依法从重处罚184

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假药、劣药的犯罪行为184

四、诈骗罪185

五、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185

二、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185

三、非法经营罪185

六、寻衅滋事罪186

七、非法行医罪186

八、贪污罪、侵占罪、挪用公款罪和挪用资金罪186

第三节 依法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或者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186

一、自首186

二、立功188

附录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90

附录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9

附录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206

附录4 《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19

后记2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