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污染预防 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污染预防 理论与实践
  • Paul l.Bishop著;王学军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6441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06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629页
  • 主题词:污染防治-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污染预防 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简明目录1

第1章污染预防概述1

1.1 3M公司的经验1

第1章污染预防概述1

目 录1

1.2 污染预防2

1.3.1工业革命6

1.3历史展望6

第9章为环境而设计 317

1.3.2工业化的影响7

参考文献 17

1.4什么是污染预防8

1.4.1废弃物定义8

1.4.3其他术语9

1.4.2污染预防的定义9

14.4.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化 519

1.4.4可持续性10

1.5污染预防的层次11

1.6循环利用与污染预防12

1.7环境伦理13

习题18

第2章环境中污染物质的性质和归宿20

第2章 环境中污染物质的性质和归宿20

2.1.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21

2.1 有机物21

2.2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36

2.2.2镉37

2.2.1 砷37

2.2.3铬38

2.2.4铅38

2.2.5汞38

2.2.6氰化物39

2.3环境中污染物质的迁移和转化40

2.3.1污染物的浓度40

2.3.2迁移过程41

2.3.3 分配过程44

2.3.4转化过程60

4.3.5与污染预防相关的法律 162

参考文献64

习题65

第5章改进制造工艺 168

第3章工业生产与环境70

3.1概述70

第3章工业生产与环境70

3.2大气污染71

3.2.1 大气71

3.2.2烟雾76

3.2.3酸雨79

3.2.4全球变暖82

3.2.5臭氧层破坏91

3.3固体废弃物93

3.3.1来源和组成95

3.3.2固体废弃物的管理98

3.4有害废弃物105

3.4.1超级基金地点106

3.4.2实施资源保护和回收利用法的地点109

3.5水污染110

3.5.1水俣事件110

3.5.2 Kepone事件111

3.5.3工业废水的处理112

3.6能源利用113

3.6.1历史的观点113

3.6.2能源消费114

3.6.3能源储备118

3.6.4化石燃料118

3.6.5核能123

3.6.6 可更新能源125

3.6.7 电能128

3.6.8 节约能源128

3.7资源枯竭问题129

3.7.1地球的构造129

3.7.2资源开采131

3.7.3矿物资源132

参考文献133

习题134

第4章环境规章制度137

4.1概述137

第4章环境规章制度137

4.2规章的实施过程138

4.3环境规章139

4.3.1 与清洁空气有关的法律139

4.3.2与清洁水有关的法律145

4.3.3 与有害物质和废弃物相关的法律149

4.3.4与产品相关的法律161

参考文献165

习题166

第5章改进制造工艺168

5.1 概述168

5.2制造过程170

5.2.1 顺序过程170

5.2.2并行过程171

5.2.3制造过程172

5.3工艺开发和设计198

5.3.1计算机工具199

5.4生产工艺改变202

5.4.1先进的工艺技术202

5.4.2 改变产品213

5.4.3储存213

5.4.4管理215

5.5污染预防实例218

5.5.1丙烯腈生产218

5.5.2顺丁烯二酐(马来酐)的生产220

参考文献222

习题225

第6章生命周期评价227

6.1生命周期评价概述227

第6章生命周期评价227

6.2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历史229

6.3生命周期评价及其管理过程230

6.4生命周期评价方法230

6.4.1确定目的和范围232

6.4.2清单分析234

6.4.3影响分析238

6.4.4改进分析243

6.5简化生命周期评价244

6.6污染预防因子245

6.7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250

6.7.1总体战略规划250

6.7.2产品开发251

6.7.3工序选择与改进252

6.7.4市场分析和广告255

6.7.5生态标志256

6.8生命周期评价中计算机模型的应用258

6.9废物管理中的生命周期评价260

参考文献262

习题265

第7章污染预防经济学267

7.1经济学概述267

第7章污染预防经济学267

7.2微观经济学269

7.2.1市场机制论269

7.2.2供给与需求270

7.2.3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273

7.2.4市场外部性274

7.2.5控制措施276

7.3工程经济学280

7.3.1 折现率280

7.3.2 现值281

7.3.3投资方案比较282

7.4评估长期治理责任285

7.5总成本评估288

7.5.1 生命周期成本估算289

7.5.2生命周期成本评估过程290

7.5.3生命周期成本评估的案例研究290

参考文献292

7.5.4 总结292

习题293

第8章污染预防规划296

第8章污染预防规划296

8.1 概述296

8.2.1 项目组织297

8.2污染预防规划过程的结构297

8.2.2预评估299

8.2.3污染预防规划项目的制定300

8.2.4制定和实施污染预防项目301

8.2.5污染预防规划的实施303

8.2.6监测污染预防的进展304

8.3环境管理体系305

8.4环境审计308

8.4.1 排放清单310

8.5有毒物质释放清单311

8.5.1 报告要求311

8.5.2有毒化学物质的释放清单312

8.5.3数据问题313

习题315

参考文献315

第9章为环境而设计317

9.1 概述317

9.1.1为X而设计318

9.1.2章节重点320

9.2绿色化学320

9.2.1废物来源321

9.2.2选择合成路线325

9.2.3改进反应条件336

9.2.4为安全化学品而设计338

9.2.5绿色化学研究的需要345

9.3为拆卸/分解而设计346

9.3.1循环利用和重复使用346

9.3.2循环利用/重复使用等级347

9.3.3再生立法349

9.3.4有效进行循环利用/重复使用的必要条件352

9.3.5拆卸策略360

9.3.6计算机辅助设计364

9.3.7废物交换364

9.3.8堆肥和能量重复利用366

9.3.9重复利用的障碍366

9.4包装367

9.4.1最小化包装368

9.4.2可降解包装371

参考文献372

习题376

第10章水、能源和化学物质的节约利用378

10.1概述378

第10章水、能源和化学物质的节约利用378

10.2清洗用水的削减379

10.2.1案例研究385

10.3窄点分析386

10.3.1热量的窄点分析386

10.3.2水资源利用中的窄点分析394

10.3.3生产过程排污量的窄点分析401

10.3.4总结403

参考文献403

习题404

第11章废物处理408

11.1 概述408

第11章废物处理408

11.2废水处理409

11.2.1处理方案409

11.2.2物理化学处理411

11.2.3废水生物处理433

11.2.4污泥处理444

11.3大气污染控制444

11.3.1 颗粒污染物控制445

11.3.2气态污染物控制447

11.4固体废弃物处理449

参考文献449

习题451

第12章无组织排放454

12.1 概述454

第12章无组织排放454

12.2无组织排放污染物的来源和数量455

12.3无组织排放污染物的测定456

12.3.1平均排放因子法458

12.3.2检测范围法459

12.3.3 EPA相关法461

12.3.4整体-个体相关系数法462

1 2.4无组织排放的控制462

12.4.1 设备改装462

12.4.2泄漏检测和维修程序465

12.5储存罐的无组织排放466

12.5.1排放量的估算468

12.5.2控制排放471

12.6废物处理和处置过程中的无组织排放471

参考文献472

习题473

第13章市政部门的污染预防计划475

第13章 市政部门的污染预防计划475

13.1前言475

13.2污染预防计划的制度基础476

13.2.1 《资源保护和回收法》与《有害与固体废弃物修正案》476

13.2.3《清洁水法》477

13.2.2《紧急事件规划与公众知情权法》477

13.2.4《污染预防法》478

13.2.5 地方性污染预防活动:五大湖水质管理的新方案479

13.3源头控制与预处理许可计划480

13.3.1强制性计划480

13.3.2地方排放标准、限制和权力481

13.4 由公共处理系统管理的污染预防计划的类型482

13.4.1 自愿计划483

13.4.2强制性计划487

13.4.3基于市场的计划和污染预防激励手段493

13.4.4衡量污染预防的进程494

13.5市政污染预防计划的吸引力496

13.5.1 企业需求496

13.5.2公共处理设施的需求497

13.6建立更广泛的污染预防计划499

13.6.1项目建议499

13.6.2计划的实施500

13.7公共处理设施内部的污染预防工作504

13.8公共处理设施的污染预防计划的实施504

参考文献505

习题507

第14章迈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509

第14章迈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509

14.1 概述509

14.2明确问题510

14.2.1生物多样性510

14.2.2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511

14.3可持续发展的历史512

14.3.1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起源514

14.3.2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515

14.4可持续发展及其意义517

14.4.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518

14.4.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518

14.4.4可持续发展的障碍521

14.5实现可持续发展522

14.5.1 可持续发展框架522

14.5.2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应用526

14.5.3 可持续发展的指标527

14.5.4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了什么529

14.6美国的可持续发展530

14.6.1 总统可持续发展委员会530

14.6.2地方政府的任务532

14.7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533

14.7.1 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障碍533

14.7.2 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模型534

14.8可持续性的框架534

14.8.1个人的角色534

14.8.2工业的角色536

14.8.3清洁生产的四大要素537

14.9工业生态学538

14.9.1生态工业园540

14.9.2工业生态学原则540

14.10衡量经济增长的尺度543

14.10.1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543

14.10.2绿色核算545

14.1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步骤546

14.12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展望546

参考文献547

习题550

附录A 元素551

附录A元素551

附录B 一些化合物的性质555

附录B一些化合物的性质555

附录C 有害废物清单564

附录C有害废物清单564

附录D 有毒释放物清单的化学品和化学品名录589

附录D有毒释放物清单的化学品和化学品名录589

附录E在各种不同年利率下1美元投资的现值596

附录E 在各种不同年利率下1美元投资的现值596

附录F 物理常数598

附录F物理常数598

附录G 1atm下水的物理特性599

附录G latm下水的物理特性599

附录H空气的性质601

附录H 空气的性质601

附录I 有用的转换系数602

附录I 有用的转换系数6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