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多样性潜山成因、成藏与勘探 以济阳坳陷为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多样性潜山成因、成藏与勘探 以济阳坳陷为例
  • 李丕龙,张善文,王永诗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14251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26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248页
  • 主题词:油气藏-矿床成因论-济阳县;油气藏-成矿条件-济阳县;油气勘探-济阳县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多样性潜山成因、成藏与勘探 以济阳坳陷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潜山油气藏勘探概况1

基本概念1

勘探现状2

研究现状3

发展趋势3

第二节 济阳坳陷潜山油气藏勘探历程4

探索阶段(1976年以前)4

徘徊阶段(1986—1995年)5

发展阶段(1996年至今)5

第二章 构造地质特征8

第一节 区域构造特征8

构造位置8

构造层9

断层10

构造带及展布12

第二节 地层发育13

第三节 沉积相15

沉积旋回15

岩相古地理15

第三章 潜山形成与分布20

第一节 潜山成因—结构分类20

分类原则20

分类描述21

第二节 潜山的形成及演化24

三叠纪褶皱隆升阶段(潜山形成初期)24

侏罗—白垩纪块断抬升阶段(潜山发育期)26

早第三纪块断改造阶段(潜山定型期)31

晚第三纪整体坳陷掩埋阶段(潜山成藏期)33

第三节 潜山分布规律34

潜山分布模式34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35

潜山带分布规律40

第四章 储层特征及分布44

第一节 储层岩石学特征44

奥陶系44

寒武系45

第二节 储集空间特征45

储集空间类型45

储集空间体系49

第三节 储集空间发育控制因素51

孔隙发育控制因素51

裂缝发育控制因素55

岩溶发育控制因素61

第四节 储层单井地质建模67

技术流程67

岩溶和裂缝的响应特征67

潜山储层试井特征71

岩溶和裂缝发育的特征参数72

岩溶和裂缝发育程度及产能分级73

溶蚀和裂缝带单井模式73

第五节 潜山储集系统75

不整合面岩溶型储集系统75

内幕层状孔洞型储集系统78

不规划裂缝型储集系统79

潜山储集系统模式83

第五章 潜山油气成藏85

第一节 油气成藏条件85

油气源条件85

输导体系90

盖层条件92

圈闭条件94

第二节 潜山成藏机制96

异常高压带的存在是幕式排烃的主要动力96

烃源岩与潜山圈闭的关系决定供油方式101

潜山的排替压力影响油气的富集101

潜山带的位序决定了成藏模式103

第三节 油气成藏史研究105

原油的地化特征105

油气源对比107

包裹体烃类组成及成藏史110

第四节 油气藏特征及空间展布114

油气藏特征114

油气藏空间展布116

油气富集高产条件117

第六章 典型潜山油气藏解剖119

第一节 内幕单斜块断潜山油气藏119

成藏条件119

油气藏特征120

成藏模式120

第二节 内幕单斜断块潜山油气藏121

成藏条件121

油气藏类型124

开采特征125

成藏模式125

第三节 内幕单斜滑脱潜山油气藏126

地质特征126

油气藏特征129

第四节 内幕褶皱块断潜山油气藏130

成藏条件131

油气藏特征与富集高产规律132

第五节 内幕褶皱断块潜山油气藏134

地质特征134

成藏条件135

油气藏特征138

成藏模式139

第六节 内幕单斜残丘潜山油气藏140

成藏条件140

油气藏特征143

成藏模式143

第七节 无机成因二氧化碳潜山气藏144

地质特征144

二氧化碳成藏条件146

气藏特征150

成藏模式150

第七章 潜山油气藏勘探技术152

第一节 潜山识别技术152

重、磁、电、震联合分析技术152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154

连片处理技术154

平衡剖面构造解释技术155

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技术156

第二节 储层识别技术157

储层划分标准157

储层测井识别160

第三节 储层描述技术16

曲率法162

构造应力场模拟技术162

地震正演模拟技术163

测井约束反演技术166

合成声波测井技术168

模式识别技术170

第四节 储层评价及参数解释技术175

测井曲线标准化175

储层孔隙度解释176

储层渗透率解释183

含油饱和度解释186

储量计算188

第五节 油气层保护技术190

油层伤害的原因190

油气层保护技术流程191

应用实例192

第八章 潜山油气藏勘探方法与实践193

第一节 勘探方法193

潜山目标选区193

潜山圈闭描述194

潜山储层评价194

潜山成藏研究194

潜山勘探部署194

潜山油气藏描述195

第二节 勘探实践195

富台油田的勘探195

埕北30潜山的勘探199

第三节 勘探潜力202

埕岛一桩西一垦东潜山带202

埕东一孤岛一垦利潜山带203

埕南潜山带203

无棣一义和庄潜山带204

平方王一高青潜山带205

广饶潜山带205

参考文献2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