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系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系统](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0205039.jpg)
- 赵应征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8013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61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176页
- 主题词:投药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超声介导药物靶向递送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靶向给药系统1
第一节 靶向给药系统概述1
一、概念1
二、特点2
三、理想靶向给药系统的要求2
第二节 靶向给药系统的分类和靶向性评价3
一、传统分类3
二、其他分类4
三、靶向性评价6
第三节 常用靶向性修饰剂6
一、叶酸6
二、半乳糖7
三、穿膜肽8
四、转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系统9
五、Arg-Gly-Asp肽10
六、凝集素11
七、生物素-亲和素系统11
第四节 靶向给药系统的载体12
一、脂质体12
二、微粒18
三、树状大分子23
四、纳米粒27
五、靶向乳剂29
六、大分子载体系统30
第二章 含气微泡的概述31
第一节 作为造影剂的含气微泡31
第二节 超声造影成像概述33
第三节 造影剂使用和造影声像图分析36
一、造影剂的使用36
二、造影声像图分析36
三、发展趋势37
第三章 含气微泡的声学基础38
第一节 含气微泡散射作用原理38
一、理想(无包膜)含气微泡共振频率和散射截面积38
二、包膜含气微泡的共振频率与散射截面积38
三、具有一定尺寸分布的含气微泡的散射能量39
四、含气微泡超声散射强度40
五、含气微泡后散射强度与压力的关系40
六、含气微泡的声学特征41
第二节 含气微泡的空化效应和声孔化效应基础42
一、球面超声波43
二、超声和微泡的相互作用43
第三节 影响含气微泡超声散射强度的主要因素48
一、含气微泡的粒径及分布48
二、含气微泡浓度49
三、含气微泡成膜材料52
四、声场压力53
第四章 含气微泡的发展56
一、第一代微泡超声造影剂56
二、第二代含气微泡56
三、第三代含气微泡57
四、纳米级含气微泡58
五、国内造影剂研究进展60
第五章 含气微泡的分类和制备63
一、含气微泡的分类63
二、含气微泡的制备方法63
三、含气微泡处方筛选和制备工艺优化方法65
四、含气微泡的主要质量控制指标79
五、含气脂质微泡的形成理论和成型机理82
第六章 含气微泡体内动力学过程88
一、氟烷气体微泡体内的溶解速率88
二、氟烷气体微泡体内粒径变化过程90
三、氟烷气体的选择93
四、理论预测和实际结果之间误差的解释93
五、体内动力学定量模型94
六、含气微泡的血流动力学特征95
第七章 靶向含气微泡的制备98
第一节 靶向含气微泡要求98
第二节 靶向含气微泡的制备98
一、直接连接法99
二、利用锚着残基连接法99
三、Hybrid方法100
四、免疫化学固定法100
第三节 含气微泡实现靶向治疗的方式102
一、破坏毛细血管壁到达靶部位或直接破坏靶组织102
二、直接通过毛细血管壁到达靶部位103
三、靶向结合大血管壁104
第四节 新型靶向含气微泡105
一、长循环靶向含气微泡105
二、热敏性含气微泡105
三、磁性靶向含气微泡106
第八章 含气微泡的临床应用108
第一节 作为超声造影剂108
一、心肌造影109
二、炎症的造影109
三、肝脏谐波超声造影109
四、肾脏的超声造影110
五、脾脏超声造影110
六、淋巴管超声造影110
七、三维造影111
八、血管造影111
九、体腔显影112
十、肿瘤组织的造影诊断112
第二节 单独作为治疗制剂113
一、治疗机制114
二、溶栓治疗115
三、肿瘤治疗118
四、载氧型代血浆120
第九章 含气微泡递送系统的应用122
一、溶栓药物的递送系统122
二、抗肿瘤药物的递送系统126
三、炎症药物的递送系统129
四、治疗基因的递送系统130
第十章 研究中若干问题探讨134
第一节 体内基因靶向递送技术的可行性134
第二节 含气微泡增强基因转染机理的探索140
一、问题的产生和目前对超声造影剂微泡递送基因机理的认识140
二、纳米泡的发现和新设想的产生141
三、新认识的阐述142
四、三个要素144
五、体内外基因转染率存在差异的分析和解释144
六、体内基因转染的一些建议145
第三节 含气微泡的载药规律的探索146
第四节 含气微泡靶向传输的机制149
第五节 基因治疗的实施方案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