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职教学管理创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职教学管理创新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9/32298279.jpg)
- 蒋德喜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13613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职教学管理创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我国高职教育的兴起和发展3
一、我国高职教育的基本状况3
二、我国高职院校管理概述5
三、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研究现状8
第二节国外高职教育对我国的启迪14
一、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状况14
二、国外高职教育发展的特点20
三、国外高职教育给我们的启示24
第三节我国高职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28
一、我国高职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28
二、我国高职教育教学问题成因34
第四节高职教学管理研究的总体构想36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研究的范围和内容36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研究的意义37
小结40
第一节高职教育的概念属性46
一、高职教育的概念界定46
二、高职教育的角色定位49
三、高职教育的基本属性54
第二节高职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64
一、高职教学的任务64
二、加快高职发展、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意义67
第三节高职教学管理创新的内容71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71
二、构建高职教学管理创新机制73
三、专业结构调整74
四、教学管理模式创新75
五、教材和教学管理改革76
六、构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76
七、师资队伍建设77
第四节高职教学管理创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77
一、指导思想77
二、必须遵循的原则79
小结81
第一节高职专业设置的文献阐述85
一、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说明85
二、如何用好《全国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88
第二节高职专业设置的原则要求93
一、目前高职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93
二、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加强高职专业设置的管理97
第三节高职专业结构的调整103
一、高职专业调整的背景分析103
二、高职专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和要求105
第四节地方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与对策123
一、地方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现状123
二、地方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思路124
三、地方性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对策126
小结128
第一节产学研合作教学的概念及其历史渊源131
第二节产学研合作教学的理论依据133
一、概念界定的理论依托是“合作教育”133
二、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的教育方针134
三、体现第一生产力思想和科教兴国战略意图136
四、产学研合作教学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需要136
五、产学研合作教学具有多极互动的机制139
六、产学研三者具有互相依存、相互为用的辩证关系141
第三节产学研合作的教学管理学意义143
一、高职教学管理包涵了产学研三者的基本内容143
二、实现高职教学管理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144
三、突破了传统的桎梏,把教学管理从课堂延伸到社会145
四、实现了高职教学管理的观念转型146
第四节产学研合作教学的基本模式147
一、类型划分147
二、运作方式的比较149
三、一般模式的优化154
第五节模式运作的基本要求157
一、产、学、研与学生四方合作157
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158
三、加强合作教学基地建设159
四、实现管理方式的变革159
小结165
第一节高职教学管理系统概述169
一、教学管理的基本概念169
二、教学管理的组织结构170
三、高职教学管理的任务内容172
第二节高职教学管理现代化问题辨析176
一、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含义176
二、教学管理现代化的意义177
三、教学管理现代化问题及其原因184
第三节教学管理现代化的问题解决策略186
一、更新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管理观186
二、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信息处理系统187
三、切实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189
四、实现教学管理职能的转变190
五、进行教学管理的流程重组191
六、全面优化教学管理体系194
小结195
第一节高职课程的总体描述201
一、课程理论发展概述201
二、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202
三、高职课程建设的基本任务205
四、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意义208
第二节高职课程问题和改革策略211
一、高职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11
二、高职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213
第三节高职课程的基本模式230
一、高职课程模式辨析230
二、高职课程模式强调课程的实践性236
三、高职课程结构及比例调整240
四、课程开发模式的几个案例241
小结250
第一节人文精神的性质和意义253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254
二、人文精神的特质262
三、人文精神建设的意义264
第二节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建设的基本策略270
一、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建设存在的问题270
二、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建设的方法272
第三节高职院校的学风管理378
一、学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79
二、高职院校学风管理现状及问题成因281
三、高职院校学风管理的应对措施286
小结295
第一节高职质量标准体系的性质和意义300
一、高职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内涵300
二、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构建的意义305
第二节高职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308
一、把ISO9000管理标准纳入教学服务领域308
二、构建质量标准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314
第三节学分制的引入和优化319
一、高职学分制实施状况319
二、高职实施学分制的特点321
三、高职学分制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323
第四节高职院校考核考试制度的改革326
一、教学质量监控及考试存在的问题326
二、高职院校质量评估的基本架构329
三、高职院校考试体制的优化331
小结333
第一节高职院校师资现状分析337
一、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状况337
二、高职教师队伍问题及其成因343
三、强化高职师资力量的意义347
第二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349
一、一般观点的比较349
二、“双师型”教师的统一标准350
第三节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353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353
二、加强对专任教师的培养力度354
三、重视对新教师创新性思维的培养355
四、调整和优化“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内容361
五、建立健全师资建设的规章制度362
六、拓宽“双师型”素质教师培养的途径367
小结369
参考文献371
后记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