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促进社会和谐的瑞典经验 制度变革与政策选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促进社会和谐的瑞典经验 制度变革与政策选择
  • 汤益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 ISBN:750872092X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80页
  • 主题词:政治制度-研究-瑞典;公共政策-研究-瑞典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促进社会和谐的瑞典经验 制度变革与政策选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瑞典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特征分析7

一、君主立宪下的议会内阁制8

二、行政区划与人口结构9

三、经济发展与结构特征12

(一)经济发展阶段15

(二)经济结构及其特征17

第二章 瑞典福利国家模式:内涵与特征19

一、市场经济模式的三种主导类型19

(一)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模式)19

(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日本模式)20

(三)混合市场经济或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瑞典、德国模式)21

二、瑞典模式的制度特征22

(一)国家干预与混合经济制度22

(二)高税收与高福利23

(三)充分就业与国民收入均等化23

(四)由完善的福利体系所搭建的福利国家23

三、瑞典模式的历史渊源24

四、瑞典模式的理论基础26

(一)福利经济学26

(二)凯恩斯主义27

(三)瑞典学派28

(四)瑞典社民党的执政理念29

第三章 瑞典模式的嬗变:追求社会和谐的不懈努力31

一、走出“大萧条”的阴霾31

(一)20世纪20~30年代经济危机与社民党的执政机遇31

(二)社民党:描绘公平导向的福利国家蓝图32

二、20世纪70年代的“瑞典病”:福利国家遭遇危机35

(一)福利国家危机36

(二)效率追求:“重申自由主义”39

三、将公平置于效率基础之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福利国家改革42

第四章 发展混合经济与改革国有企业45

一、瑞典混合经济的特征及其理论基础45

(一)瑞典混合经济的特点及构成45

(二)瑞典所有制理论的变迁48

二、瑞典国有企业及其改革52

(一)基本背景52

(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54

(三)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55

三、合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58

(一)合作互助原则与合作社的发展58

(二)合作社:特征与模式60

(三)变革中的消费合作社61

四、合作社发展与瑞典和谐社会的构建64

(一)合作社原则构成了和谐社会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64

(二)合作社组织有力地维护和促进了瑞典的社会稳定65

(三)合作社制度满足了社员的社会化服务需求66

第五章 以政府的积极干预实现宏观调控目标67

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管理68

二、“国家优先事项”69

三、“均衡扩展和均衡收缩”70

四、农业扶持政策72

(一)通过协商机制确定农产品价格74

(二)以土地基金和政府拨款支持农场改造75

(三)扶持支柱产业发展76

(四)政府与生态农业78

五、对外经济中的政府调控79

(一)开放优势80

(二)外资企业:经营方式与措施80

六、“个人高税收,企业低税负”的税收政策82

(一)税制模式变迁82

(二)税制改革及其特点83

(三)税收征管模式86

七、小结91

第六章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社会公平93

一、公平与效率:三种主要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分析93

二、条件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95

(一)平等与互助96

(二)从威克塞尔到瑞典学派96

(三)工业化和城镇化中的社会安全调节机制98

三、“从摇篮到坟墓”:社会保障体系99

(一)基本养老保险与补充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99

(二)失业保险制度100

(三)医疗与工伤保险制度100

(四)社会福利津贴101

(五)农民社会保险制度101

四、“福利病”及其改革102

(一)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102

(二)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104

第七章 建立多元合作机制 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111

一、劳资关系与社会协商111

(一)化解劳资冲突111

(二)促进劳资合作113

(三)完善劳资关系制衡机制114

(四)劳资合作的理论与现实依据116

二、社会治理与社会和谐119

(一)城市化社区:特点及运行119

(二)21世纪议程:城市社区的未来发展122

三、政府与弱势群体保护机制124

(一)性别平等理念与女性权益保障124

(二)生活、教育与发展:儿童权益126

(三)“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127

(四)“保障”与“发展”127

四、第三部门:社会和谐的助推力量128

(一)组织与运行129

(二)角色与作用130

五、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价值基础与制度安排131

(一)民主与法治的价值理念131

(二)社会矛盾化解的制度体系133

六、利益表达与利益均衡机制135

(一)利益集团136

(二)政府与利益集团137

(三)利益表达与利益均衡机制的成因138

第八章 公共服务:挑战与变革145

一、公共服务体系145

(一)民生性公共服务145

(二)公益性公共服务152

(三)基础性公共服务157

二、公共服务机制158

(一)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158

(二)公共服务的三大保障机制160

三、挑战与变革162

(一)公共服务领域的公平竞争化趋势162

(二)基础和公用事业领域的国有企业适度民营化趋势163

(三)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分层负责化趋势164

(四)公共服务实施的社会分担化趋势164

四、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进展与面临的问题165

第九章 环境保护的多元参与机制:政府、企业与社会168

一、全球环境保护的先行者168

(一)人类环保史上的里程碑:“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68

(二)基于“自由通行权”的环保理念170

(三)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准则:《环境法典》170

二、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173

(一)完善的管理体制173

(二)有效的措施和手段175

三、环境保护中的企业角色176

(一)环保产业迅速发展176

(二)“生产者责任制”177

(三)“社会责任意识”178

四、环境保护中的社会力量180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政策180

(二)“绿色学校计划”181

(三)非政府组织对环境保护的影响181

五、促进环境保护国际合作182

第十章 促进国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体制与政策183

一、世界科技管理体制及其发展趋势183

(一)两类基本模式:多元分散和集中协调183

(二)发展趋势184

二、瑞典科技创新体制的主要特点185

(一)深厚的科学传统185

(二)强有力的投资支持186

(三)合理的组织架构188

(四)适应发展需要的政策安排189

(五)“哑铃型”的科技创新体系190

(六)新型技术企业的重要作用191

(七)形式多样的国际合作192

三、瑞典在科技创新中的基本经验192

(一)持续推进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国家创新潜能192

(二)加大宏观指导和资金投入193

(三)集中有限资源,发展优势产业193

(四)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194

(五)调整发展战略,适应国际市场195

第十一章 全球化挑战与瑞典模式的发展变革196

一、经济全球化对福利国家制度的挑战197

(一)政府调控能力受到制约197

(二)全球经济竞争加剧197

(三)传统的福利观遭遇挑战198

(四)影响福利国家制度的其他因素199

二、瑞典模式的“两难”困境200

(一)扶持新兴产业的需求与财政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200

(二)维护公平与提高效率的矛盾201

(三)国家内部收入转移与资本全球化流动的矛盾202

(四)福利国家利益要求与跨国公司全球配置生产要素的矛盾202

三、瑞典模式的争论及其分析203

(一)从公平与效率关系角度探讨瑞典问题的病根204

(二)寻找瑞典模式危机的制度根源204

四、瑞典模式的发展变革206

(一)执政党理念的变化和调整为瑞典的发展奠定新的思想基础206

(二)以“削减赤字”和“减少失业”为核心的政策调整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207

(三)“科技福利主义”和“教育公平”理念帮助瑞典站在时代发展前列208

(四)把福利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放在国家功能上,从而使福利国家制度不受动摇209

(五)瑞典福利国家制度在变革中寻求转型210

第十二章 瑞典经验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上)212

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合理吸收混合所有制的理论成分和实践经验214

(一)正确对待我国转型经济条件下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214

(二)大胆借鉴混合所有制理论的合理内核216

二、加快税收和劳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218

(一)加快税收体制改革,完善再分配制度218

(二)加快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步伐220

三、构建利益协调型的和谐社会关系223

(一)树立和谐劳资关系的理念224

(二)打造劳资关系的均衡结构224

(三)以制度规范劳资关系224

(四)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尽快建立劳资关系的协调机制225

四、构建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新社区226

(一)客观认识我国社区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27

(二)树立社区和谐发展的科学理念227

(三)探索和谐社会新社区的基本途径228

第十三章 瑞典经验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下)231

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政府自身体制改革的重点231

(一)促进政府经济职能向公共服务方向的转变232

(二)寻求并实现市场化目标与社会公正目标的协调统一233

(三)突出“民主健全”和“社会和谐”两个价值导向234

(四)以执政党建设助推体制转型235

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友好型社会236

(一)从战略高度上对环境保护再认识236

(二)充分发挥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导作用238

(三)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和广泛参与239

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促进可持续发展241

(一)正确认识我国创新政策的发展和不足242

(二)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提升和经济转型244

(三)科学规划创新性技术发展战略245

(四)深入探索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创新模式246

(五)积极搭建制度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47

参考文献249

附录:新加坡的成功之道259

后记2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