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水稻育种科技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近代水稻育种科技发展研究
  • 夏如兵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
  • ISBN:978780223289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2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32页
  • 主题词:水稻-作物育种-研究-中国-近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水稻育种科技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1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9

三、研究理论和方法24

四、基本结构与研究重点31

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32

第一章 中国近代水稻育种科技的发展历程33

第一节 近代水稻育种科技萌芽时期(19世纪末—1919)34

第二节 近代水稻育种科技初创时期(1919—1930)36

第三节 近代水稻育种科技独立发展时期(1930—1949)38

第二章 近代重要水稻育种机构与育种学家45

第一节 高等农业院校的水稻育种机构46

一、中央大学农学院(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修科、东南大学农科)46

二、中山大学农学院(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广东大学农科学院)48

第二节 农事机关内设的水稻育种机构51

一、中央农业实验所稻作系(含全国稻麦改进所稻作组)51

二、浙江省农业改进所(浙江稻麦改良场)54

三、江西农业院57

四、四川省农业改进所(四川省稻麦改进所)59

第三节 早期水稻育种学家62

一、丁颖(1888—1964)62

二、赵连芳(1894—1968)70

三、顾复(1894—1979)77

四、周拾禄(1897—1979)79

第三章 近代水稻育种理论和技术的发展83

第一节 水稻育种基础理论研究83

一、稻的遗传研究83

二、细胞学、生态学与生理特性研究91

第二节 水稻品种检定98

第三节 纯系育种的发展100

一、纯系育种的基本原理101

二、纯系育种技术的发展102

第四节 水稻杂交育种研究109

一、天然杂交研究110

二、亲本选配111

三、杂交结实率研究112

四、杂交技术114

五、杂种后代的处理119

六、杂交育种试验121

第五节 抗虫育种与抗病育种126

一、抗虫育种127

二、抗病育种131

第六节 其它育种方法的初步研究133

第四章 近代水稻育种成就与良种推广135

第一节 育种成就135

一、全国育成良种概况135

二、中农所及各省农业研究机构的育种试验与成绩138

第二节 良种推广155

一、全国良种推广概况155

二、各省的良种推广160

第三节 近代重要水稻良种169

一、改良江宁洋籼与改良东莞白169

二、中大帽子头169

三、南特号170

四、中农4号173

五、中农34号174

六、胜利籼174

七、万利籼176

八、中山1号176

九、浙场3号177

第五章 近代水稻品种改良的作用与影响179

第一节 促进了水稻生产179

一、提高了水稻单产,增加了水稻总产量179

二、改善了品种特性,提高了经济效益188

三、对水稻种植制度和分布区域的影响192

第二节 推动区域农业开发194

第三节 对现代水稻育种的深远影响198

一、科技储备:形成大批科研成果198

二、物质储备:积累了大量优良品种和育种材料199

第六章 近代水稻育种科技发展的动力与条件207

第一节 技术推动:遗传育种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突破208

一、传统育种方式的局限与新的社会需要的矛盾,推进育种技术的变迁208

二、近代遗传育种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突破和发展,导致育种技术的创新209

第二节 资源禀赋与需求拉动:水稻育种科技的诱致性技术变迁214

一、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214

二、中国农业的资源禀赋与需求状况216

三、诱致性技术变迁的地区分析:广东的水稻育种技术变迁224

四、需求诱致的水稻良种类型的地区差异227

第三节 强制性技术变迁:近代水稻育种科技发展的主要路径229

第四节 制度变迁与近代水稻育种科技的发展231

一、制度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231

二、近代水稻品种改良中的制度变迁234

第五节 国际转移与技术扩散:水稻育种科技的中外交流250

一、国际技术转移的三个阶段251

二、技术引进的主要途径255

结语265

一、近代水稻育种科技发展的特点265

二、近代水稻育种科技的局限与不足270

三、近代水稻育种科技发展的历史启示274

附录 近代水稻改良品种一览表281

参考文献301

后记3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