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浙江省中国共产党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浙江省中国共产党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2275964.jpg)
- 《浙江省中国共产党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303500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082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1110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党史-浙江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浙江省中国共产党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综述1
大事记29
第一编 机构沿革91
概述91
第一章 浙江省省级党组织92
第一节 民主革命时期的省级党组织92
一、中共浙江省委员会(1927.6~1929.4)92
二、省委撤销期间的其他省级党组织94
三、中共浙江省委员会(1938.9~1942.2)9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省级党组织96
一、中共浙江省委员会(1949.5~1956.7)96
二、中共浙江省第二届委员会(1956.7~1959.12)98
三、中共浙江省第三届委员会(1959.12~1963.4)98
四、中共浙江省第四届委员会(1963.4~1968.3)99
五、浙江省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1968.3~1971.1)99
六、中共浙江省第五届委员会(1971.1~1978.5)100
七、中共浙江省第六届委员会(1978.5~1983.11)101
八、中共浙江省第七届委员会(1983.11~1988.12)101
九、中共浙江省第八届委员会(1988.12~1993.12)102
十、中共浙江省第九届委员会(1993.12~1998.12)103
十一、中共浙江省第十届委员会(1998.12~ )104
附:1927年至1998年历任中共浙江省委负责人名录104
第二章 浙江省地方党组织105
第一节 民主革命时期的地方党组织105
一、省委建立前的主要地方党组织105
二、省委直辖的地方党组织107
三、省委撤销后的主要地方党组织111
四、省委(临时省委)重建后的直辖地方党组织119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的地方党组织120
一、杭州地方党组织120
二、宁波地方党组织120
三、温州地方党组织121
四、嘉兴地方党组织122
五、湖州地方党组织122
六、绍兴地方党组织123
七、金华地方党组织123
八、衢州地方党组织123
九、舟山地方党组织123
十、台州地方党组织124
十一、丽水地方党组织124
十二、建德、临安地方党组织125
第三章 浙江省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党组织125
第一节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125
第二节 省政府党组125
第三节 省政协党组125
第四节 省法院党组126
第五节 省检察院党组126
第二编 代表大会 代表会议129
概述129
第一章 代表大会129
第一节 第一次代表大会129
第二节 第二次代表大会130
第三节 第三次代表大会131
第四节 第四次代表大会132
第五节 第五次代表大会132
第六节 第六次代表大会133
第七节 第七次代表大会134
第八节 第八次代表大会135
第九节 第九次代表大会136
第十节 第十次代表大会137
第二章 代表会议138
第一节 第一次代表会议138
第二节 第二次代表会议139
第三节 第三次代表会议139
第四节 第四次代表会议139
第五节 第五次代表会议140
第六节 二届一次代表会议140
第七节 二届二次代表会议140
第八节 二届三次代表会议140
第九节 1982年代表会议141
第十节 1987年代表会议141
第十一节 1992年代表会议142
第十二节 1997年代表会议142
附:1949年至1998年中共浙江省委全体委员会议143
第三编 组织建设155
概述155
第一章 基层组织158
第一节 发展与分布158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发展与分布158
二、社会主义时期的发展与分布160
第二节 整顿和建设166
一、后进基层党组织的整顿166
二、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与充实调整168
三、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创建与表彰170
第二章 党员队伍172
第一节 发展、结构与分布172
第二节 教育与管理184
第三章 干部189
第一节 来源与结构189
一、来源189
二、结构192
第二节 管理194
一、管理体制与范围194
二、考察考核195
三、任免与调配197
四、档案管理201
第三节 领导班子建设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202
一、领导班子组织建设202
二、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207
三、后备干部队伍建设211
第四节 干部教育21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7年的干部教育213
二、新时期的干部教育214
第五节 干部审查与落实干部政策216
一、干部审查216
二、落实干部政策217
第六节 党的知识分子工作219
一、发挥作用219
二、培养教育220
三、管理服务221
四、落实政策222
第七节 老干部222
一、构成222
二、政治、生活待遇225
三、发挥作用225
四、管理服务227
第四编 宣传教育231
概述231
第一章 理论工作234
第一节 理论教育234
一、干部理论教育234
二、高校理论教育237
第二节 理论宣传238
一、基本情况238
二、理论刊物239
第三节 理论研究240
一、研究机构建设240
二、理论研讨活动240
三、研究成果评奖241
第二章 党员教育242
第一节 教育内容242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教育242
二、党的基本知识和党性教育243
三、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244
四、形势与任务教育245
五、文化科技、专业技能和市场经济常识教育246
第二节 教育方法247
一、“三会一课”教育247
二、集中性教育247
三、先进典型教育248
四、办校办班教育248
第三节 整风式教育活动249
一、浙南、浙东整风学习249
二、50年代初的整党学习运动250
三、学习中共八大文件251
四、“双学”活动251
第三章 社会宣传252
第一节 党的基本路线宣传252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纲宣传252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宣传253
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宣传253
四、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后的基本路线宣传254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宣传254
第二节 政治运动宣传和形势任务教育257
一、土地改革运动宣传257
二、整风反右派运动宣传257
三、“五反”和“四清”运动宣传257
四、“文化大革命”运动宣传258
五、党的十四大以来的形势任务教育258
六、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259
七、企业形势任务教育259
八、三项基本国策教育及普法教育259
第三节 爱国主义宣传260
一、抗日救亡宣传260
二、抗美援朝宣传260
三、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261
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261
第四节 先进典型宣传261
一、学习先进、模范261
二、学习大庆、大寨261
三、学习先进个人与集体262
第四章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63
第一节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263
第二节 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64
一、创建文明村镇活动264
二、开展“刹、评、创”活动265
三、开展专项治理工作266
第三节 创建文明城市活动266
第四节 创建文明行业活动268
第五章 对外宣传工作269
第一节 内容和形式269
一、主要内容269
二、形式和渠道272
第二节 对外交流273
一、新闻交流273
二、友好城市交流275
三、文化交流275
第三节 外宣管理277
一、建立专项制度277
二、制定奖励办法278
第五编 统一战线281
概述281
第一章 对国民党的统战工作284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284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在浙江的形成284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巩固和发展285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286
第二节 第二次国共合作287
一、第二次国共合作在浙江的实现287
二、浙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设288
第三节 争取国民党军政人员起义、投诚293
一、中共浙东工委(临工委)对国民党军政人员的策反工作293
二、中共浙南特委(地委)对国民党军政人员的策反工作296
三、中共中央上海局、华东局等在浙江的策反工作297
第二章 民主党派工作299
第一节 支持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299
一、组织建设299
二、思想建设301
第二节 民主党派的重要活动302
一、投身民族民主革命302
二、参加各项政治运动304
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305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0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306
二、恢复、发展和逐步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307
第三章 工商统战工作309
第一节 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保护民族工商业309
第二节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双重改造”310
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10
二、资产阶级分子的教育改造314
三、工商联早期活动316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统战工作319
一、落实原工商业者政策319
二、恢复工商联319
三、开展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320
第四章 民族、宗教工作322
第一节 民族工作322
一、民族平等团结政策322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24
三、民族进步和繁荣325
第二节 宗教工作327
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327
二、宗教事务管理329
三、团结宗教界人士331
第五章 台港澳及海外工作332
第一节 对台工作332
一、对台政策332
二、经贸合作334
三、文化交流334
四、台胞定居335
第二节 侨务工作336
一、保护合法权益336
二、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338
三、海外合作交流339
第三节 港澳工作339
一、争取港澳同胞的捐资投资339
二、安排港澳浙江籍知名人士340
三、与港澳社团的联谊活动341
第四节 海外联谊组织342
一、浙江海外联谊会342
二、浙江省海外交流协会342
三、浙江省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343
第六章 党外知识分子和党外干部工作343
第一节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343
一、吸收入党,参加革命343
二、团结教育,参加建设344
三、安排使用,发挥作用345
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346
第二节 党外干部工作348
一、党外人士的安排348
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352
三、省参事室和省文史馆353
第七章 拨乱反正 落实政策354
第一节 改正错划右派354
第二节 落实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政策355
第三节 原工商业者区别“三小”356
第四节 落实台胞台属政策357
第六编 纪律检查361
概述361
第一章 执纪办案364
第一节 案件检查364
第二节 案件审理370
一、任务、范围和要求370
二、审理重点371
第三节 纪律处分372
一、原则和程序372
二、处分党员的综合情况374
第四节 案件复查378
一、政治运动案件的复查378
二、“文化大革命”中冤假错案的平反379
三、新时期的案件复查380
第二章 控告申诉382
第一节 受理群众控告、举报382
一、控告、举报的处理工作382
二、控告人合法权益的保障384
第二节 受理党员申诉386
一、党员申诉权利的保障386
二、党员申诉信访的处理工作388
第三章 党风建设390
第一节 党风党纪教育390
一、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党风状况进行教育390
二、典型教育392
三、其他教育形式与内容394
第二节 整党整风和纠风工作396
一、整党整风396
二、纠风工作399
第三节 制度建设404
一、党纪条规制度的制定404
二、条规制度的贯彻执行406
第七编 政策研究411
概述411
第一章 党建研究414
第一节 党的组织建设研究414
第二节 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研究417
第三节 党的干部政策和干部制度改革研究420
第二章 经济政策研究422
第一节 农村经济政策研究422
一、以土改、合作化为重点的农村政策研究422
二、以人民公社运动为重点的农村政策研究423
三、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重点的农村政策研究424
第二节 工商业和经济规划研究42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商业政策研究426
二、发展乡镇企业研究426
三、中长期规划研究427
四、省级重点调研课题研究427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研究428
一、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研究428
二、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研究429
三、个体私营经济研究429
四、发展专业市场、健全市场体系研究430
五、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研究430
第四节 对外对内开放的政策研究431
一、对外开放研究431
二、对内开放研究431
第三章 意识形态研究432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研究432
一、“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研究432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纲要研究433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433
一、以社教为主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433
二、农村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434
第三节 文化发展研究435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文化发展研究435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文化发展研究435
三、跨世纪的文化发展战略研究436
第四节 法制建设研究437
一、新时期法制建设研究437
二、依法治省研究438
第八编 党校教学441
概述441
第一章 教学工作444
第一节 教学方针444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444
二、十六字的教学方针444
三、拨乱反正阶段的教学方针445
四、重申“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446
五、新形势下新的教学方针446
第二节 培训对象、班次、学制448
一、培训班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班448
二、轮训班和理论班449
三、党校停办后和恢复初期的学习班450
四、拨乱反正阶段的读书班、理论班和轮训班450
五、正规化的学历班和短训班451
六、90年代的进修班、培训班、理论班、研究班453
第三节 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455
一、配合党的中心任务的教学455
二、开展系统理论教学和轮训干部455
三、“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的教学456
四、学习和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有关文献的教学456
五、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教学457
六、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的教学458
第四节 教学方法和管理459
一、教学方法459
二、制度建设461
三、学员工作462
第二章 科研工作464
第一节 科研工作方针和组织管理464
一、科研工作方针464
二、科研的组织和管理466
第二节 科研活动与科研成果467
一、科研活动467
二、科研成果469
第三节 图书和情报资料472
一、图书馆创建与发展472
二、馆舍与馆藏472
三、管理与服务475
第三章 领导 师资 后勤476
第一节 领导体制476
一、体制沿革476
二、党校系统的业务指导478
第二节 师资队伍480
一、来源与结构480
二、职称评聘481
三、师资管理和培养484
第三节 后勤建设486
一、校园变迁和基本建设486
二、办学经费487
第九编 群团 信访491
概述491
第一章 工会495
第一节 工人运动495
第二节 组织建设500
第三节 工会作用504
一、发动和组织职工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504
二、参与和支持企业改革工作507
第四节 教育与保障509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509
二、保障和改善职工生活513
三、保障职工民主权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517
第二章 农会520
第一节 农民运动520
第二节 组织建设527
一、浙江省农民协会筹备会527
二、浙东农民协会总会筹备会527
三、浙江省农民协会委员会528
四、浙江省贫下中农协会委员会528
五、浙江省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委员会528
第三节 农民教育529
一、扫除文盲529
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530
三、农民业余技术教育531
四、农民中等专业教育532
五、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532
第三章 青年团533
第一节 青年运动533
第二节 青年作用540
一、在巩固新生政权中的助手作用540
二、在社会改革中的先锋作用541
三、在经济建设中的突击队作用541
四、在科技创新中的积极作用545
第三节 关怀青少年健康成长547
一、教育青年547
二、服务青年550
三、培养人才551
四、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553
五、实施希望工程554
第四章 妇联555
第一节 妇女运动555
第二节 妇女作用560
一、参与废除旧制度560
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564
第三节 教育与保障570
一、妇女教育570
二、权益保障572
第五章 信访工作578
第一节 历史演变及其特点578
第二节 信访的受理和办理580
第三节 反映民情 服务群众583
第四节 检查指导 完善制度585
第十编 经济发展595
概述595
第一章 农业598
第一节 农业经济政策的贯彻与实施598
一、征粮、减租、土地改革598
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599
三、发展农村人民公社601
四、农业学大寨运动602
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03
六、发展乡村工业604
七、农业产业化经营604
八、减负与扶贫605
九、农业现代化建设606
第二节 农业经济关系的变革与调整606
一、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606
二、农业互助合作化608
三、人民公社化611
四、农村经营机制变革611
第三节 农业经济发展水平612
一、农产品产量产值612
二、农业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614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615
四、农业科技教育616
五、乡镇企业617
六、农业服务组织617
七、农业产业化经营617
八、农民生活617
第二章 工业619
第一节 工业经济政策的贯彻与实施619
一、接管官僚资本企业,恢复和发展生产619
二、1949年至1957年的工业发展思路620
三、工业“大跃进”620
四、工业调整622
五、夺煤大会战与“小而全”工业体系建设623
六、大力发展基础工业与轻纺工业624
七、工业学大庆运动624
八、工业治理整顿625
九、优化工业结构626
第二节 工业经济关系的变革与调整627
一、工业社会主义改造627
二、手工业合作化629
三、发展城镇集体工业629
四、城乡集体企业的改制631
五、国有企业的改制631
六、发展非公有制企业632
第三节 工业经济发展水平633
一、工业增长状况633
二、多种所有制工业发展状况634
三、交通、电力、邮电发展状况635
第三章 财贸636
第一节 财贸经济政策的贯彻与实施636
一、商业636
二、财税641
三、金融643
第二节 财贸经济关系的变革与调整645
一、改造资本主义商业645
二、粮、棉、油统购统销645
三、商业关系的两次调整646
四、“大跃进”后财贸战线的政策调整648
五、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649
六、改革计划管理体制650
七、发展商品交易市场651
八、治理整顿,进行财贸经济的调整652
九、宏观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652
第三节 财贸经济发展水平653
一、商业653
二、财税655
三、金融656
附:(一)1950年至1998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657
(二)浙江省若干年份工业生产总值与成分结构659
第十一编 改革开放663
概述663
第一章 农村改革664
第一节 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64
第二节 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666
一、改革粮食购销体制666
二、改革农副土特产品购销体制667
第三节 完善和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68
一、培育农业积累机制,建立农业发展基金668
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制度改革669
第四节 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改革671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提高671
二、经营机制改革672
第五节 小城镇改革673
第二章 企业改革674
第一节 放权让利和两步利改税674
一、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674
二、实施“利改税”675
第二节 两权分离和承包经营责任制675
第三节 产权制度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676
第四节 抓大放小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677
第五节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678
第三章 流通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679
第一节 调整和改革商品购销体制679
一、价格结构调整679
二、日用工业品购销、批发体制改革680
第二节 流通企业的改革和调整680
一、经营机制改革680
二、现代流通企业的建设681
第三节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682
一、商品市场682
二、要素市场683
第四章 各项配套改革683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683
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683
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684
三、失业保险制度改革685
四、工伤保险制度改革685
五、女工生育保险制度改革685
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686
七、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686
第二节 省级经济管理体制和调节机制的改革686
一、计划和投资体制改革686
二、财政、税收体制改革687
三、金融体制改革688
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689
第三节 科技、教育体制改革689
一、科技体制改革689
二、教育体制改革693
第五章 对外开放693
第一节 对外开放格局693
一、港口开放693
二、宁波、温州、杭州的对外开放693
三、沿海经济开放区694
四、经济开发区695
五、金华、衢州、丽水的对外开放696
第二节 对外贸易697
一、对外贸易口岸建设697
二、国际市场的开拓698
三、外贸增长方式转变699
第三节 利用外资700
一、外商直接投资700
二、对外借资702
三、国际证券投资702
第四节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703
一、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703
二、对外技术援助703
三、海外企业704
第十二编 文化建设707
概述707
第一章 教育 科技713
第一节 教育713
一、革命根据地教育71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718
第二节 科学技术730
一、科技工作方针730
二、科教兴省战略731
三、科学技术进步732
第二章 体育 卫生737
第一节 体育737
一、革命根据地体育737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体育738
第二节 卫生742
一、革命根据地卫生74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卫生743
第三章 文学艺术749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及国统区文艺749
一、浙南根据地文艺749
二、浙东根据地文艺749
三、浙西根据地文艺750
四、国统区内受中共领导与影响的文艺75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艺751
一、贯彻文艺工作方针751
二、文艺发展与繁荣755
第四章 报刊 出版 广播电视761
第一节 报刊761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76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报刊763
三、省委各部门报刊(1998年)764
四、市(地)委机关报(1998年)764
第二节 出版765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版765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766
第三节 广播电视774
一、广播电视工作方针774
二、广播事业的发展与成就775
三、电视事业的创建与发展776
第十三编 军事781
概述781
第一章 组织体制783
第一节 领导机构783
一、浙东工农革命委员会783
二、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政治委员会783
三、中共浙江军区(省军区)委员会783
四、中共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浙江省总队委员会785
五、中共浙江省委人民武装委员会786
六、南京军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临时党委会786
七、浙江省国防动员委员会786
第二节 武装组织787
一、主要武装组织787
二、其他武装组织792
第二章 革命根据地794
第一节 浙东革命根据地794
一、抗日战争时期浙东根据地794
二、解放战争时期浙东根据地795
第二节 浙南革命根据地796
一、红十三军浙南游击根据地796
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浙南根据地796
三、抗日战争时期浙南根据地797
四、解放战争时期浙南根据地798
第三节 浙西革命根据地798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浙西根据地798
二、抗日战争时期浙西根据地799
第三章 重要战事800
第一节 农民武装暴动800
一、奉化暴动800
二、宁海亭旁暴动801
三、永(嘉)、瑞(安)、平(阳)、乐(清)四县联合暴动801
四、兰溪暴动802
附:浙江中共组织领导下的农民武装起义一览表802
第二节 红十三军转战浙南807
第三节 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浙西808
第四节 浙南三年游击战争809
第五节 皖浙赣独立团转战浙西810
第六节 浙东抗日游击战争811
第七节 浙西三次反顽自卫战役812
一、第一次反顽自卫战役812
二、第二次反顽自卫战役812
三、第三次反顽自卫战役812
第八节 解放战争时期浙东游击战争813
第九节 解放战争时期浙南游击战争814
第十节 解放沿海岛屿815
一、解放舟山群岛815
二、解放洞头列岛815
三、解放一江山岛816
第十一节 剿匪作战816
第四章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817
第一节 民兵817
一、民兵组织817
二、民兵军事训练819
三、民兵武器管理820
四、民兵政治教育820
五、民兵重大作用821
第二节 预备役826
第三节 人民武装工作改革先进县826
第五章 国防动员827
第一节 支前827
第二节 征兵828
第三节 招收飞行学员828
第四节 战时兵员动员准备工作829
第五节 交通战备829
第六节 人民防空830
第七节 军事工业832
第八节 全民国防教育832
一、领导机构832
二、教育方针和内容833
三、建章立法833
四、教育形式834
第十四编 政法工作839
概述839
第一章 社会治安841
第一节 保卫新生人民政权841
一、剿匪反霸841
二、保卫土地改革842
三、镇压反革命运动843
四、第二次社会镇反844
五、肃反运动844
六、打击反革命破坏,整治治安灾害845
七、暂时经济困难时期的社会治安846
八、特赦、宽释和安置罪犯846
第二节 公检法“瘫痪”与恢复847
第三节 保卫经济建设 维护社会秩序847
一、恢复和整顿政法机关847
二、加强和改革政法工作849
三、纠正冤假错案850
四、整顿社会治安秩序850
五、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851
六、打击走私贩私活动852
七、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853
八、查禁黄赌毒专项斗争854
九、“严打”专项斗争和重点整治856
十、维护社会政治稳定858
第二章 依法治省859
第一节 法制建设859
一、依法治省的决策859
二、地方立法861
三、执法监督862
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863
五、依法治理865
第二节 普法宣传865
一、早期普法教育工作865
二、“一五”普法教育865
三、“二五”普法教育866
四、“三五”普法教育867
第三节 综合治理工作867
一、组织落实867
二、网络建设868
三、工作责任制868
第四节 枫桥经验869
第三章 队伍建设872
第一节 组织建设872
一、司法改革运动872
二、干警录用与清退872
三、检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873
四、领导班子建设873
第二节 教育与管理874
一、思想政治教育874
二、业务培训875
三、立功创模876
四、警务工作877
五、内部整治877
第三节 法学研究879
一、学术活动879
二、重点课题研究880
第十五编 顾委工作883
概述883
第一章 调查研究与建议884
第一节 党建调研与建议884
第二节 经济工作调研与建议886
第三节 文化教育调研与建议889
第二章 承担省委委托的任务和重大社会活动891
第一节 省委委托的工作891
一、参与指导整党工作891
二、参与省级机关机构改革工作891
三、参与城市规划审批工作891
四、参与太湖流域勘察工作891
五、参与咨询工作892
六、参与支援宁夏发展经济的工作892
七、参与1989年春夏之交政治风波后的清理清查工作892
第二节 重大社会活动892
第十六编 党史研究897
概述897
第一章 党史资料的征集整理899
第一节 文字资料899
第二节 图像、报刊资料900
第二章 党史编纂研究901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的研究901
一、浙南革命根据地901
二、浙东革命根据地902
三、浙西敌后抗日根据地903
四、闽浙皖赣游击根据地903
第二节 重要党史课题的研究904
一、大革命时期重要课题904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重要课题905
三、抗日战争时期重要课题906
四、解放战争时期重要课题907
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要课题908
六、其他重要课题909
第三节 主要党史人物的研究911
一、牺牲的9位省委书记(代理书记)911
二、知名党史人物911
第四节 党组织发展沿革的研究911
第五节 综合性的党史研究912
一、编写浙江党史大事记912
二、编写浙江党史913
三、编写《当代浙江简史》913
四、编辑《浙江人民革命史画册》913
第六节 党史学术研讨活动913
一、全省性的党史学术活动913
二、全国性的党史学术活动915
三、有关大专院校、群众团体开展党史学术活动916
第三章 党史宣传教育916
第一节 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党的历史916
一、编写出版党史书刊916
二、拍摄党史电影、电视专题片917
三、举办多种展览918
四、协助建设革命传统教育基地919
第二节 利用重大历史事件和党史人物的纪念日宣传党的历史919
一、浙江解放40周年纪念活动919
二、建党70周年纪念活动920
三、周恩来诞辰95周年和100周年纪念活动920
四、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921
五、中共浙东区委成立暨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建50周年纪念活动922
六、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55周年纪念活动922
七、刘英牺牲50周年纪念活动923
八、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活动923
九、红军挺进师入浙与浙南(含浙西南)游击根据地创建60周年纪念活动923
十、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暨改革开放20周年纪念活动924
第三节 党史为现实服务925
一、为经济建设服务925
二、为党的建设服务926
三、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927
第十七编 人物931
概述931
人物传略931
丛录1015
中共浙江省委主要文献目录1015
中共浙江省委组织系统表(1927.7~1929.4)1029
中共浙江临时省委、省委组织沿革表(1938.5~1942.2)1030
中共浙江省委组织系统沿革表(1949.5~1998.12)……插页浙江省各市、县第一个党组织建立时间表1031
浙江省各市、县解放日期表1033
索引1035
一、机构1035
二、会议1040
三、事件1045
四、人物1049
五、表格1079
编纂始末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