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才性之辨 人格主题与魏晋玄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才性之辨 人格主题与魏晋玄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2271434.jpg)
- 姚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6402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48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玄学-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才性之辨 人格主题与魏晋玄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余敦康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
第二节 才性之辨的哲学意义6
第三节 才性之辨的史料与方法问题9
第二章 人物品评与才性之辨15
第一节 名士与清谈15
一、名士15
二、清谈17
第二节 人物品评与用人制度20
一、汉代察举制21
二、曹操的“唯才是举”26
三、九品中正制28
第三节 人物品评与自我标榜30
一、人物品评31
二、自我标榜37
第三章 刘劭《人物志》的才性理论42
第一节 才性问题的本体溯源——人物之本,出乎情性42
一、本42
二、理46
三、道48
第二节 才性关系的价值取向——仁者,德之基;智者,德之帅50
一、性50
二、材(才)51
三、才性关系52
四、才性的价值观54
第三节 理想人格的本体建构——中庸之德,其质无名58
一、中庸、中和59
二、平淡、聪明60
三、得道63
第四节 理想人格的实现途径——进德不止,学以成才65
一、进德不止65
二、学以成才69
第四章 《才性四本论》中的同异离合71
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才性概念72
一、“性”概念辨析73
二、“才”概念辨析83
第二节 “才性四本论”的形成和演变过程92
一、“才性四本论”的形成过程93
二、“才性四本论”的演变过程98
第三节 《才性四本论》与名辩学的关系101
一、才性之辨与名辩学的关系101
二、从名辩学看同异离合的含义106
第四节 《才性四本论》中的同异离合113
一、才性同113
二、才性合117
三、才性异123
四、才性离125
五、《才性四本论》之本末辨析127
第五章 才性之辨与魏晋玄学136
第一节 才性之辨与玄学主题136
一、才性之辨与玄学的共同主题——理想人格136
二、才性之辨与玄学本体论139
第二节 刘劭《人物志》与王弼“贵无论”142
一、“以无为本”的本体论142
二、“以自然为性”的玄学潮流149
第三节 才性之辨与情性之辨151
一、才性之辨与情性之辨的关系152
二、刘劭的平淡与遂志的情性观153
三、王弼的圣人有情论与情性之辨157
四、嵇康越名任心的情性观162
第四节 才性之辨与明胆之辨164
一、明胆之辨在才性之辨中的地位164
二、明胆之辨的内容和意义166
三、“至人”的理想人格模式169
第六章 才性之辨的历史影响174
第一节 才性之辨与中国古典文论174
一、才性175
二、情性176
三、才性关系177
四、价值取向180
第二节 才性之辨与宋明心性之学182
一、由才性之辨到宋明心性之学182
二、才性之辨与宋明心性之学的同异184
第三节 才性之辨与理想人格的追求187
一、个体人格的剖面187
二、理想人格的追求190
第四节 才性之辨与魏晋清流194
一、现代学者对“清谈”含义的辨析195
二、《世说新语》“清谈”、“清言”之含义辨析196
三、《世说新语》“清”之含义辨析198
结束语206
主要参考文献209
附录:“才性之辨”研究概述220
后记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