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洪泽湖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荀德麟,章大李主编;《洪泽湖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7801921194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839页
- 文件大小:266MB
- 文件页数:845页
- 主题词:洪泽湖-概况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洪泽湖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凡例1
综述1
大事记9
第一章 地形地质59
第一节 位置面积容积59
第二节 地质地貌63
第二章 湖塘演变65
第一节 筑塘屯垦65
第二节 蓄清刷黄66
第三章 水系水文70
第一节 水系70
第二节 水位72
第三节 湖水动力学特征76
第四节 湖水物理学性质78
第四章 气候灾异85
第一节 气候85
第二节 洪涝灾害88
第三节 旱灾蝗灾89
第四节 湖区近500年主要灾异综录91
第五章 土壤植被97
第一节 土壤97
第二节 植被99
第一章 浮游生物103
第一节 浮游植物103
第二节 浮游动物105
第二章 水生植物108
第一节 种类108
第二节 分布110
第三节 植被类型111
第四节 资源利用116
第三章 动物117
第一节 底栖动物117
第二节 鱼类121
第三节 鸟禽类124
第四章 矿产126
第一节 非金属矿126
第二节 金属矿127
第三节 矿泉水128
第五章 湖滩128
第六章 水资源131
第一节 水资源总量131
第二节 水质132
第三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132
第四节 水资源管理133
小序137
第一章 环境质量137
第一节 污染源137
第二节 水环境质量141
第三节 洪泽湖营养状况149
第二章 环境监测152
第一节 监测机构152
第二节 环境监测152
第三章 环境监理153
第一节 监理机构153
第二节 污染源调查153
第三节 污染防治155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156
第一节 环湖湿地保护状况158
第二节 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160
小序167
第一章 管理机构168
第一节 民国以前沿革168
第二节 民国时期沿革172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沿革173
第二章 环湖县174
第一节 淮阴县174
第二节 洪泽县176
第三节 盱眙县177
第四节 泗洪县179
第五节 泗阳县181
第一章 淮阴县乡镇185
第一节 赵集镇185
第二节 韩桥乡186
第三节 码头镇187
第四节 南陈集镇189
第二章 洪泽县乡镇190
第一节 高良涧镇190
第二节 蒋坝镇191
第三节 老子山镇192
第四节 三河镇195
第五节 西顺河镇197
第六节 东双沟镇198
第七节 朱坝镇198
第三章 盱眙县乡镇场圃199
第一节 盱城镇199
第二节 官滩镇201
第三节 管镇镇202
第四节 鲍集镇203
第五节 河桥镇204
第六节 淮河乡205
第七节 明祖陵镇206
第八节 铁佛乡207
第九节 三河农场208
第四章 泗洪县乡镇场圃209
第一节 双沟镇209
第二节 半城镇211
第三节 临淮镇213
第四节 界集镇214
第五节 龙集镇215
第六节 孙园镇216
第七节 太平镇217
第八节 城头乡218
第九节 曹庙乡219
第十节 陈圩乡220
第十一节 石集乡221
第十二节 洪泽农场222
第五章 泗阳县乡镇223
第一节 高渡镇223
第二节 裴圩镇224
第三节 卢集镇226
第四节 中扬镇227
第五节 新袁镇228
第六节 城厢镇229
小序233
第一章 修筑233
第一节 明代修筑233
第二节 清代和民国年间修筑235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修治236
第二章 堤工技术250
第一节 石工250
第二节 消能防冲252
第三节 防浪252
第四节 圈堤255
第五节 埽工255
第六节 生物护岸256
第七节 堤坝历史隐患检测及防渗加固工程257
第三章 堤防管理25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前管理25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管理258
小序261
第一章 河道261
第一节 淮河261
第二节 分流入湖工程263
第三节 淮河支流265
第四节 淮河入江水道270
第五节 苏北灌溉总渠273
第六节 淮沭新河274
第七节 黄河故道归仁堤276
第八节 张福河与淤废引河280
第九节 老三河草泽河浔河282
第二章 涵闸泵站283
第一节 三河闸283
第二节 高良涧进水闸、水电站284
第三节 二河闸285
第四节 输水涵洞286
第五节 湖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287
第六节 引水上岗工程289
第三章 灌区291
第一节 淮阴市境灌区292
第二节 其他市境灌区296
第三节 洪泽湖周边机电排灌建设301
第四章 蓄洪垦殖工程303
第一节 蓄洪圈堤303
第二节 典型圩区305
第五章 防汛防旱309
第一节 组织领导309
第二节 抗洪选记309
第三节 抗旱选记314
第一章 交通321
第一节 水上交通321
第二节 环湖陆上交通338
第二章 邮政349
第一节 机构349
第二节 邮路353
第三节 业务355
第四节 邮政编码356
第三章 电信358
第一节 机构358
第二节 电报359
第三节 电话361
第四节 移动通信366
第五节 数据通信368
第四章 供电369
第一节 环湖电网建设369
第二节 湖区用电373
小序379
第一章 渔业生产关系380
第一节 个体渔业380
第二节 渔业互助合作380
第三节 渔业人民公社381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381
第二章 捕捞渔业382
第一节 渔船383
第二节 渔具渔法385
第三节 渔区渔汛392
第三章 养殖渔业395
第一节 鱼苗鱼种396
第二节 成鱼养殖398
第三节 特种水产品养殖401
第四节 鱼虾良种引进403
第四章 渔场404
第一节 国营渔场404
第二节 集体渔场406
第三节 商品鱼基地渔场407
第四节 养鱼专业户、重点户407
第五章 水生植物生产408
第一节 莲藕菱角408
第二节 茭白芡实芦苇蒲409
第六章 渔政管理410
第一节 管理机构410
第二节 渔船渔港监督411
第三节 水产资源增殖保护411
第四节 安全设施413
第五节 湖上灾害救援415
第七章 水产科技417
第一节 水产科学研究机构417
第二节 主要科研活动418
第三节 水产科技推广421
第八章 水产供销422
第一节 鱼行422
第二节 国营水产供销机构424
第三节 水产品购销、调拨和出口425
第四节 渔需物资供应428
第五节 水产品保鲜加工429
第一章 第一山433
第一节 秀岩景区434
第二节 瑞岩景区436
第三节 西域寺景区438
第四节 淮河风光带438
第五节 其他景点439
第二章 明祖陵441
第一节 陵区442
第二节 休闲度假区443
第三章 老子山龟山444
第一节 老子山444
第二节 龟山445
第四章 大堤胜迹447
第一节 高家堰447
第二节 三河闸449
第五章 其他景观450
第一节 自然景观450
第二节 历史遗迹451
第一章 古遗址455
第一节 石器时代遗址455
第二节 商周时代遗址456
第三节 秦汉时代遗址458
第四节 南北朝隋唐宋遗址459
第五节 明清时代遗址460
第二章 古墓葬461
第一节 东周墓461
第二节 汉墓461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墓葬463
第四节 隋以后墓葬464
第三章 石刻摩崖题刻464
第一节 明祖陵神道石刻464
第二节 碑刻466
第三节 摩崖题刻469
第四章 湖区出土馆藏文物472
第一节 石器玉器472
第二节 陶瓷器473
第三节 青铜器475
第四节 杂器477
第五章 革命纪念地478
第一节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478
第二节 雪枫墓园478
第三节 朱家岗烈士陵园479
第四节 其他陵园479
第六章 文物保护管理480
第一节 文物管理机构480
第二节 文物调查发掘481
第三节 文物管理和安全保卫482
小序485
第一章 旅游规划485
第一节 洪泽县规划485
第二节 盱眙县规划486
第二章 旅游服务488
第一节 宾馆饭店488
第二节 旅游线路490
第三节 导游491
第四节 餐饮491
第五节 旅游购物493
第三章 旅游节庆活动496
第一节 泗洪螃蟹节496
第二节 盱眙龙虾节497
第三节 其他旅游观光活动498
第一章 洪泽湖及有关黄淮运治理著作501
第一节 文集501
第二节 地方志502
第三节 奏疏上谕503
第四节 论文504
第二章 歌谣神话传说506
第一节 渔民草民歌谣506
第二节 神话传说510
第三章 古今诗文515
第一节 诗选515
第二节 文选540
第一章 居民553
第一节 历代人口规模553
第二节 渔民草民555
第二章 渔民生活55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渔民生活557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渔民生活559
第三章 渔民教育560
第一节 小学教育560
第二节 中学教育561
第三节 职业教育561
第四节 成人教育561
第四章 渔民文化562
第一节 文化组织和活动562
第二节 文艺表演563
第五章 渔民卫生体育565
第一节 渔民卫生565
第二节 渔民体育565
第六章 宗教风俗566
第一节 湖区宗教566
第二节 渔民风俗568
第七章 水上治安管理577
第一节 机构577
第二节 剿匪579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579
第四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580
第五节 打击刑事犯罪活动580
第六节 治安行政管理582
小序587
第一章 抗日战争时期587
第一节 洪泽湖抗日根据地的创建587
第二节 湖西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592
第三节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594
第四节 军事组织的建立596
第五节 主要战斗597
第六节 刘少奇、陈毅在洪泽湖地区601
第七节 洪泽湖区抗日根据地建设604
第二章 解放战争时期607
第一节 巩固民主政权607
第二节 坚持洪泽湖地区的斗争609
第三节 洪泽湖地区的收复613
第四节 解放区各项事业的恢复614
第五节 洪泽湖地区支前工作615
小序619
第一章 联合国援助项目工程619
第一节 工程组织领导619
第二节 工程实施620
第三节 工程效益621
第二章 洪泽湖综合开发622
第一节 开发规划623
第二节 主要开发措施625
第三节 开发利用状况627
第四节 存在问题及二期规划628
陈登633
潘季驯633
常三省634
杨一魁634
爱新觉罗·玄烨635
靳辅636
陈潢636
张鹏翮637
黎世序637
郭大昌638
张謇639
布可夫639
李长源水文世家640
方福均642
小序645
第一章 洪祥村地理、人文、方言概况645
第二章 洪祥方言语音系统647
第一节 语音分析647
第二节 语流音变649
第三节 比较音韵650
第三章 洪祥方言同音字汇652
第四章 洪祥方言词汇664
第一节 特点概述664
第二节 重点词语665
第五章 洪祥方言语法667
第一节 虚词668
第二节 重叠669
第三节 结构669
成湖考673
汉代泗水入淮处的演变681
汇流安河洼、溧河洼的古河道686
射水与古射阳县考691
直渎·禹王河·遇明河696
广济新渠和十八里河镇考700
盱眙直河考706
沙河、洪泽新河和龟山运河708
古临淮郡城和徐国都城考711
盱眙故城考717
石鳖考720
洪泽镇考725
泗州城考728
文告735
淮阴县政府批老子山乡农会长韩作明详请修浚官圩沟文(1915年10月)735
洪泽县救济委员会为全县二万灾民捐募寒衣的启事(1943年冬)735
邓子恢、刘瑞龙为解决水陆纠纷给洪泽、泗阳县委信(1944年9月3日)736
皖北宿县行政区专员公署王烽舞专员关于转知渔行佣金不得高于百分之三的函(1951年4月17日)737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解决浮山、萧嘴两地渔民打鱼问题的通知(1952年12月5日)738
淮阴县人民政府关于沿湖抗灾问题的布告(1954年秘字第91号)738
国务院关于设置江苏省洪泽县的决定(1956年4月3日)739
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国务院批准设置洪泽县的通知(1956年5月2日)740
江苏省淮阴专员公署抄转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国务院批准设置洪泽县的通知(淮民政[1956]第469号)740
洪泽县人民委员会关于洪泽湖大堤护林保苗的布告(1960年7月10日)741
洪泽县人民委员会关于保护堤防的命令(1963年4月9日)741
洪泽县革命委员会关于批转《洪泽湖水产资源繁殖保护及渔业生产管理细则》的通知(1981年1月26日)742
洪泽县水产资源繁殖保护及渔业生产管理细则(1981年1月26日)742
洪泽县人民政府关于“陈庄”等二十四个大队更名的通知(1981年7月16日)745
洪泽县人民政府关于组织赴长江口捕捞蟹苗的紧急通知(1983年5月4日)746
洪泽县人民政府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通令(1983年5月23日)747
洪泽县人民政府关于洪泽湖禁捕银鱼、保护毛刀鱼的通知(1983年6月8日)747
淮阴市人民政府关于将高良涧、盐河、活动坝水电站收归市管的通知(1983年12月2日)748
洪泽县人民政府关于洪泽湖禁捕期间封湖禁渔的布告(1983年3月20日)748
洪泽湖渔业生产管理委员会关于洪泽湖水产资源增殖保护工作的规定(1984年3月25日)749
洪泽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水产品管理确保完成国家派购任务的通告(1984年6月5日)750
洪泽县人民政府关于洪泽湖封湖禁渔的布告(1985年3月15日)751
关于处理一九四六年华中七地委撤退时洪泽湖地区疏散隐蔽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的报告(1985年3月12日)752
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处理一九四六年华中七地委撤退时洪泽湖地区疏散隐蔽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批复(1985年4月24日)754
淮阴市人民政府关于报送洪泽湖综合开发项目的报告(1985年8月26日)754
《洪泽湖综合开发规划》论证报告(1985年6月4日)755
韩培信、李绶章关于洪泽湖综合开发情况向胡耀邦同志的汇报(1985年10月30日)756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洪泽湖行政区划的批复(1985年12月10日)757
洪泽县人民政府与淮阴市洪泽湖管理局交接书(1985年12月21日)758
洪泽湖综合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纪要(1986年元月10日)759
农牧渔业部国家计委关于洪泽湖综合开发安排情况的报告(1986年3月10日)761
淮阴市人民政府关于要求解决我市洪泽湖周边防洪排涝降渍问题给省人民政府的报告(1989年4月21日)761
王恒山关于洪泽湖综合开发规划前三年实施情况考察报告(1989年9月)763
中共淮阴市委、淮阴市人民政府关于洪泽湖综合开发“七五”计划执行情况及“八五”计划意见给省委、省政府的报告(1989年9月25日)765
淮阴市政府、宿迁市政府关于编纂《洪泽湖志》的通知(1998年8月28日)769
中共淮安市委办公室、淮安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洪泽湖大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2003年3月11日)770
文选771
中共淮北区委员会淮北区行政公署新四军第四师兼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祭彭雪枫文(1945年2月)771
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概况(2003年9月)772
盱眙中国龙虾节及其影响(2003年9月)774
洪泽县老子山镇张嘴村调查(2003年9月)779
图表索引783
人名索引786
地名索引796
编后记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