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2262189.jpg)
- 苏志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 ISBN:750261851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95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515页
- 主题词:产品质量-技术监督-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质量技术监督事业1
第一节 质量1
一、质量的定义1
二、质量的表现形式3
第二节 技术9
一、科学与技术9
二、技术的概念10
第三节 监督10
一、监督的概念10
二、监督的主体10
三、监督的对象(客体)11
四、监督的分类11
五、构成监督活动的条件12
六、监督的作用12
第四节 质量技术监督13
一、质量监督13
二、技术监督14
三、质量技术监督15
四、质量技术监督的主体16
五、质量技术监督的对象17
六、质量技术监督的目的18
七、质量技术监督的手段18
第五节 质量监督检验检疫19
一、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的概念19
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的工作内容19
第六节 质量技术监督事业20
一、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概述20
二、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特点20
三、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工作内容22
第七节 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4
一、提高质量水平,为经济发展服务24
二、国际竞争的需要25
三、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26
第八节 加强质量技术监督事业26
一、提高全民质量意识26
二、健全质量监督机构27
三、完善监督检测检验设施27
四、提高监督、检测和管理人员的水平27
五、提高计量和标准化水平28
六、完善认证制度28
复习思考题29
第2章 管理学基础30
第一节 管理的概述30
一、管理的概念30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32
三、管理的任务与职能33
四、管理系统33
五、管理的主体——管理者34
六、管理的客体——管理对象37
第二节 管理的发展过程38
一、中国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38
二、国外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39
第三节 现代管理的基本原则46
一、管理的基本原则概述46
二、能级原则与动力原则47
三、整分合原则与相对封闭原则49
四、反馈原则与弹性原则50
第四节 管理的职能51
一、管理的职能概述51
二、计划职能52
三、组织职能57
四、领导职能62
五、控制职能64
复习思考题67
第3章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68
第一节 管理与质量技术监督管理68
一、技术监督管理与管理的关系68
二、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与管理的关系69
三、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含义70
第二节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的内容71
第三节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的特点73
一、计量、标准化管理国家机关的惟一性73
二、质量管理、质量监督管理多头制73
三、监督管理的惟一性与具体工作社会性结合的管理方式74
四、行政、司法和行政适用法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74
五、质量技术监督管理是对技术的管理,也是运用技术进行的管理75
第四节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的方法76
一、质量技术监督管理方法的概念76
二、国家行政机关对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管理方法77
三、有关国家机关对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管理82
四、企业对计量、标准化、质量和质量监督管理的方法83
复习思考题84
第4章 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管理85
第一节 质量管理及质量管理的作用85
一、质量管理的定义85
二、质量管理的作用86
第二节 质量管理的发展史87
一、质量检验阶段87
二、统计质量管理阶段88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88
四、标准化管理阶段89
第三节 国家对质量的管理89
一、概述89
二、关于计划、规划90
三、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92
四、产品生产的名牌战略98
五、质量管理中产品质量的市场准入制度101
六、质量认证103
七、依法管理质量115
八、质量教育115
九、加强质量管理的其他措施115
十、国家对农产品的质量管理116
十一、国家对服务质量的管理116
十二、国家机关质量管理的任务118
第四节 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118
一、企业全面质量管理119
二、企业质量管理的标准化124
三、以质量监督加强质量管理134
第五节 质量监督管理134
一、质量监督管理史134
二、质量监督管理的概念136
三、国家行政机关质量监督管理的特点136
四、国家质量监督管理的体制137
五、国家质量监督管理的作用139
六、我国质量监督管理的方针140
第六节 国家对一般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140
一、质量监督抽查140
二、质量评价性质量监督形式142
三、产品质量争议的仲裁142
四、合同式的监督143
五、打击假、冒、伪、劣143
六、特定的监督形式143
第七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143
一、概述143
二、《产品质量法》总则145
三、产品质量监督的管理145
四、产品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146
五、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民事责任146
六、罚则146
七、产品质量法律体系中禁止性的行为和义务147
八、正确使用《产品质量法》149
第八节 特殊设备质量监督管理151
一、有关特种设备的定义151
二、特种设备管理152
三、法律责任157
第九节 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督管理160
一、进出口商品检验160
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163
三、国境卫生检疫167
第十节 特定产品质量监督管理169
一、食品质量的监督管理169
二、药品质量的监督管理176
三、船舶的监督管理182
四、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185
五、农药的质量监督管理201
六、种子质量的监督管理206
第十一节 工商行政机关在质量监督管理中的职能210
一、营业执照是保证产品质量的第一关210
二、商标制度210
三、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处罚办法211
四、反不正当竞争加强商品质量的监督管理211
五、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强商品质量的监督管理214
第十二节 有关国家机关和企业单位的质量监督管理220
一、有关国家机关的质量监督管理220
二、企业的质量监督管理220
复习思考题220
第5章 计量管理222
第一节 计量技术222
一、计量的概念222
二、计量单位制和计量单位223
三、计量(测量)方式及计量管理的分类226
第二节 计量发展史和新中国计量事业的成就235
一、计量工作发展史235
二、新中国计量事业的发展239
第三节 国家计量行政机关的计量管理243
一、计量管理243
二、国家计量管理的特点244
三、国家计量管理的内容244
四、国家计量管理的形式(方法)245
第四节 国家计量器具管理247
一、计量器具247
二、国家对计量基准器具的管理249
三、国家对计量标准器具的管理251
四、在用计量器具的管理254
五、计量器具设计、制造和流通中的管理256
第五节 量值传递与计量检定261
一、量值传递261
二、溯源264
三、计量检定264
第六节 公用检测技术机构的计量管理271
一、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管理271
二、法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273
三、社会公正计量行(站)的监督管理281
第七节 计量法治282
一、计量法律体系282
二、计量法律体系对计量行为的规范283
三、计量监督285
四、计量确认、计量授权289
五、仲裁检定与计量调解289
六、法律责任289
第八节 企业事业单位的计量管理291
一、概述291
二、按《加强企业计量工作的若干意见》加强企业计量工作292
三、企业计量管理任务293
四、工业企业计量定级升级294
五、企业测量管理体系模式:国际标准ISO 10012296
第九节 计量工作与WTO301
一、概述301
二、计量立法必须与世界接轨301
三、计量工作要与WTO/TBT接轨302
复习思考题302
第6章 标准化管理与标准化法303
第一节 标准303
一、标准的含义303
二、标准分类304
三、我国标准的表示方法308
四、常见国际、国外标准的表示方法312
五、习惯使用非正规的标准表示方法315
第二节 标准化315
一、标准化的含义315
二、标准化的发展史316
三、新中国与标准化317
四、标准化的作用318
五、标准化的原则(形式)320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321
一、标准化管理的概念321
二、国家标准化管理的特点322
三、国家标准化管理的方式323
四、标准化的任务和标准化管理的任务324
第四节 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对工业企业的标准化管理329
一、工业企业必须完成标准化的任务履行标准化的职责330
二、企业标准的制定必须规范330
三、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331
四、标准的实施331
五、对企业标准化管理的要求332
第五节 标准化行政管理机关对农业标准化的管理332
一、农业标准化的特点333
二、标准化原理在农业标准化中的应用334
三、农业标准化的作用335
四、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336
五、加强农业标准化与国际接轨338
第六节 服务行业标准化管理341
一、服务业341
二、服务行业的特点342
三、对服务行业标准化的探索343
四、我国的服务质量标准344
第七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345
一、《标准化法》和标准化法律体系346
二、《标准化法》总则346
三、标准的制定349
四、标准的复审与修订352
五、标准的实施与监督354
六、标准化法律责任358
第八节 标准化与世界贸易组织36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与标准化363
二、贸易技术壁垒与标准化364
三、完善标准反倾销、反补贴与标准化370
复习思考题370
第7章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体制371
第一节 概述371
一、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体制的特点371
二、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机关和机构372
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行政管理机关机构的演变372
第二节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375
一、国家质检总局系统行政机构设置375
二、国家质检总局系统行政机关的职能376
三、国家质检总局系统技术机构382
四、国家质检总局系统行政执法机构386
五、质量技术监督教育培训机构387
六、质量技术监督的宣传机构388
七、认证组织389
八、编码机构391
九、情报、信息研究机构392
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管理体系393
十一、企、事业单位的计量、标准化、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机构396
第三节 船舶检验机构396
一、船舶检验的起源及我国船舶检验的发展396
二、我国船舶检验机构的设置和体制397
三、我国船舶检验机构的职责和船检工作内容397
第四节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398
一、概述398
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399
三、工程建设监理400
第五节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400
一、药品的发展和管理401
二、我国的药品管理体制401
第六节 卫生行政部门对食品卫生的监督403
一、我国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体制403
二、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及职责403
第七节 与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的部门405
一、工商行政管理局405
二、仲裁机构407
三、人民法院407
复习思考题408
第8章 质量技术监督技术409
第一节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图表409
一、分层法409
二、调查表410
三、排列图410
四、因果图(鱼刺图412
五、直方图413
六、控制图418
七、散布图420
第二节 误差分析和过程能力指数424
一、误差的基本知识424
二、过程能力指数427
三、过程能力分析429
第三节 编码技术430
一、信息编码及其标准化430
二、条码432
三、条码的分类433
四、通用商品条码的结构433
第四节 抽样检验435
一、质量检验435
二、抽样检验的基本概念435
三、抽样检验特性曲线(OC曲线)437
四、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标准439
第五节 回归分析与试验设计443
一、回归分析443
二、试验设计446
第六节 质量成本管理454
一、质量成本的含义与构成455
二、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与质量成本核算458
三、质量成本最佳构成比例的确定459
第9章 国际质量技术监督事业470
第一节 质量技术监督是世界性的事业470
一、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形成决定了它的世界性470
二、发达国家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特点470
第二节 国际质量管理471
一、自然形成的质量检验时期471
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及科学管理时期471
三、小松的质量管理理论及全面质量管理阶段472
四、发达国家积极推行ISO 9000族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473
第三节 国际质量监督473
一、国家以苛刻的条件监督别国的质量473
二、主要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采用技术壁垒的类型473
三、发达国家行业的监督有很大的力度474
四、国外监督检验机构474
五、消费者协会475
第四节 国际计量管理475
一、国际计量组织475
二、国际计量管理479
第五节 国际标准化482
一、标准化事业的发展482
二、国际标准化组织483
三、我国的国际标准化活动488
四、国际标准489
五、区域标准化和重要的行业标准化团体491
复习思考题494
参考资料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