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册 谷物及制品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册 谷物及制品卷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 ISBN:978750664740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50页
  • 文件大小:227MB
  • 文件页数:571页
  • 主题词:农产品-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手册;谷物-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册 谷物及制品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谷物及制品的特点与技术标准1

一、地理生态类型与品质属性1

二、谷物标准与检测技术概况及发展趋势2

第二节 谷物及制品的样品采集与处理3

一、样品的采集、分样和保存3

(一)样品的采集3

(二)样品的分取4

(三)样品的保存5

二、样品的预处理5

(一)有机物消化法5

(二)蒸馏法6

(三)溶剂提取法7

(四)浓缩法7

(五)盐析法7

(六)化学分离法8

(七)色层分离法8

第三节 检验程序9

一、样品组成和特性9

二、方法选择9

(一)分析方法的分类9

(二)分析方法的选择10

(三)分析方法的评价11

(四)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措施13

三、检验流程14

(一)检验准备和计划14

(二)检验过程控制14

四、原始记录及数据处理15

(一)原始记录15

(二)数据处理15

五、检验结果的审核16

六、检验报告16

(一)检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17

(二)检验报告的审核和批准17

(三)报告的书面打印和签章发送17

(四)报告的补充和更正17

第二章 谷物质量检测19

第一节 类型和感官质量检测19

一、类型19

(一)外形特征19

(二)剖粒检测20

(三)染色检测20

(四)大小粒测定21

二、色泽、气味和口味的鉴定21

第二节 容重和千粒重测定22

一、容重22

二、千粒重23

第三节 杂质检测24

一、原粮24

二、米类26

第四节 不完善粒检测27

一、不完善粒及纯粮率27

二、生霉粒28

三、谷外糙米29

四、黄粒米29

第五节 水分测定30

一、105℃恒重法30

二、定温定时烘干法31

三、隧道式烘箱法31

四、两次烘干法32

第六节 储存品质检测32

一、脂肪酸值32

二、发芽损伤粒35

三、热损伤粒35

四、稻谷品评法36

五、玉米品评法38

六、小麦品评法41

第七节 米类碾磨质量检测45

一、加工精度45

二、出糙率46

三、糙米率47

四、精米率48

五、整精米率48

六、碎米49

第八节 麦类和玉米粉质量检测50

一、小麦粉加工精度 标准样品比对法50

二、粗细度51

三、粉类含砂量52

四、粉类磁性金属物54

五、灰分54

六、皮胚含量56

第三章 谷物品质检测58

第一节 小麦品质测定方法58

一、籽粒色泽58

二、降落数值58

三、硬度61

(一)小麦抗粉碎指数61

(二)小麦硬度 粒度指数62

四、出粉率63

(一)设备、样品制备和润麦63

(二)布勒氏法 用于硬麦73

(三)布勒氏法 用于软麦低提取率76

(四)布勒氏法 用于软麦统粉77

(五)Brabender实验磨法79

五、加工精度测定81

六、粉色81

七、沉淀值82

(一)Zeleny沉淀值测定法82

(二)SDS沉淀值测定法(全麦粉或小麦粉)83

八、面筋含量85

九、面粉灰分87

十、小麦粉吸水量和面团揉和性能测定 粉质仪法88

十一、小麦粉面团拉伸性能测定 拉伸仪法91

十二、吹泡示功仪分析测定93

十三、揉混仪分析与测定99

十四、质构仪测定面条品质101

十五、溶剂保留性实验品质102

十六、馒头实验室制作与评价103

十七、面条实验室制作与评价105

十八、饺子用小麦粉制品品质评分107

十九、小麦粉面包烘焙品质试验法108

(一)直接发酵法108

(二)中种发酵法111

二十、小麦粉酥性饼干烘焙品质试验法114

第二节 稻米品质测定方法115

一、粒形(粒长、粒宽、粒厚)115

二、垩白米率、垩白度116

三、透明度117

四、直链淀粉118

五、胶稠度120

六、糊化温度测定 碱消值法121

七、米饭感官试验122

第三节 玉米品质测定方法125

一、粒型125

二、籽粒色泽125

三、爆裂玉米籽粒爆裂率和膨胀倍数 190℃常压爆裂机法126

四、α-生育酚127

第四节 杂粮品质特性测定方法128

一、食用粟糊化特性128

(一)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电流滴定法128

(二)胶稠度130

(三)糊化温度的测定 碱消法130

二、啤酒大麦的品质特性测定131

(一)啤酒大麦水敏感性鉴定131

(二)啤酒大麦糖化力132

(三)浸出物的测定 麦芽浸出液法134

(四)浸出物的测定 糖化酶法140

三、其他140

(一)荞麦及其制品中总黄酮含量140

(二)谷类单宁142

第四章 谷物淀粉与酶特性测定144

第一节 谷物淀粉特性测定方法144

一、粘度144

(一)毛细管运动粘度144

(二)恩格拉粘度145

二、淀粉糊化特性146

三、RVA粘度谱特征值149

四、破损淀粉150

五、淀粉白度152

六、斑点测定154

七、葡萄糖当量155

第二节 谷物中的酶类测定方法157

一、过氧化氢酶活动度157

二、脂肪酶活动度158

三、α-淀粉酶活性159

(一)方法一159

(二)方法二161

四、蛋白酶活性163

五、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166

(一)修改的Marklund方法166

(二)化学发光法167

第五章 营养成分检测170

第一节 维生素检测170

一、β-胡萝卜素170

二、维生素A171

三、维生素E172

四、维生素D174

五、维生素K175

六、硫胺素176

七、核黄素179

八、维生素B6180

九、维生素B12181

十、尼克酸胺185

十一、烟酸186

十二、泛酸187

十三、抗坏血酸188

第二节 蛋白质检测189

一、粗蛋白质189

二、氨基酸191

三、赖氨酸193

四、色氨酸195

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197

一、粗纤维197

二、膳食纤维200

(一)酶-重量法(磷酸缓冲液)200

(二)酶-重量法(MES-Tris缓冲液)202

三、粗淀粉206

四、淀粉测定208

(一)酶-容量法208

(二)葡萄糖淀粉酶水解-比色法210

(三)葡萄糖苷酶水解-比色法211

五、总糖和还原糖214

(一)shaffer-somogyi法214

(二)3.5-二硝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216

六、蔗糖217

七、非还原糖218

八、戊聚糖测定226

(一)间苯三酚比色法226

(二)Duffau蒸馏法227

九、低聚糖测定229

十、粗多糖的测定230

第四节 脂肪232

一、粗脂肪232

(一)油重法232

(二)残余法233

二、脂肪酸组成234

第五节 元素分析242

一、钙242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242

(二)EDTA滴定法244

二、钾245

三、钠246

四、镁248

五、锰249

六、铁251

七、锌253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253

(二)二硫腙比色法254

八、磷256

九、硒257

(一)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257

(二)荧光法259

十、谷物及制品中铜、铁、锰、锌、钙、镁、钾、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260

第六节 色素262

一、叶绿素262

二、类胡萝卜素264

(一)纸层析法264

(二)比色法266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267

三、合成色素269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269

(二)薄层色谱法271

(三)示波极谱法273

第七节 其他275

一、粗灰分275

二、胆碱276

三、卵磷脂277

(一)薄层扫描法277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卵磷脂278

四、芦丁279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279

(二)紫外分光光度法281

第六章 谷物卫生检验282

第一节 微生物毒素检测282

一、赤霉烯酮282

二、黄曲霉毒素B1284

(一)薄层色谱法284

(二)酶标法289

三、黄曲霉毒素B1、B2、G1、G2291

(一)薄层色谱法291

(二)微柱筛选法295

四、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296

(一)薄层色谱法296

(二)免疫测定法(ELISA)300

五、赭曲霉毒素A301

六、T-2毒素304

(一)间接法304

(二)直接法306

第二节 内源毒素检测308

一、配糖氢氰酸308

二、单宁309

三、植酸310

第三节 熏蒸剂检测312

一、氯化苦312

二、氰化物313

(一)定性313

(二)定量313

三、二硫化碳、二溴乙烷、四氯化碳315

四、溴甲烷317

五、磷化物318

(一)定性318

(二)定量319

六、溴酸盐320

七、氢氰酸324

第四节 添加剂检测325

一、对氨苯基砷酸325

二、甲醛(甲醛次硫酸钠)326

三、磷酸盐328

四、过氧化苯甲酰329

五、亚硫酸钠330

(一)盐酸副玫瑰苯胺法330

(二)蒸馏法332

第五节 有毒有害种子检测333

一、麦角333

二、麦毒334

三、曼陀罗籽336

第七章 污染物检测338

第一节 有机污染物检测338

一、氟338

(一)电极法338

(二)灰化蒸馏-氟试剂比色法339

(三)扩散-氟试剂比色法341

(四)离子色谱法343

二、硝酸盐、亚硝酸盐345

(一)分光光度法345

(二)离子色谱法348

(三)示波极谱法350

三、丙烯酰胺352

第二节 砷的检测354

一、原子荧光光谱法354

二、银盐法356

三、砷斑法358

四、硼氢化物还原比色法359

第三节 汞的检测361

一、原子荧光光谱法361

二、冷原子吸收光谱法362

(一)压力消解法362

(二)其他消解法364

三、二硫腙比色法365

第四节 铅的检测367

一、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367

二、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369

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70

四、二硫腙比色法372

五、单扫描极谱法374

第五节 镉的检测375

一、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375

二、原子吸收光谱法377

(一)碘化钾-4-甲基戊酮-2法377

(二)二硫腙-乙酸丁酯法378

三、比色法380

四、原子荧光法381

第六节 其他重金属污染物的检测383

一、铬383

二、镍384

三、锡386

四、铜387

(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87

(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法389

五、稀土总量390

六、铝392

第八章 农药残留检测394

第一节 杀虫剂检测394

一、有机氯类杀虫剂394

(一)滴滴涕(DDT)及其同系物394

(二)六六六(HCH)395

(三)艾氏剂397

(四)狄氏剂398

(五)甲氧滴滴涕399

二、有机磷类杀虫剂401

(一)敌敌畏401

(二)敌百虫403

(三)速灭磷404

(四)久效磷405

(五)对硫磷407

(六)甲基对硫磷408

(七)倍硫磷409

(八)水胺硫磷411

(九)杀螟硫磷412

(十)辛硫磷413

(十一)乐果415

(十二)亚胺硫磷416

(十三)甲基嘧啶磷418

(十四)喹硫磷419

(十五)丙线磷420

(十六)二噁硫磷422

(十七)二嗪磷423

(十八)丰索磷425

(十九)甲基乙拌磷427

(二十)甲基异柳磷429

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430

(一)克百威(呋喃丹)430

(二)灭多威432

(三)速灭威433

(四)甲萘威 高效液相色谱法435

(五)甲萘威 比色法436

(六)仲丁威438

(七)异丙威439

四、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441

(一)溴氰菊酯441

(二)氯氰菊酯443

(三)二氯苯醚菊酯444

(四)醚菊酯446

(五)天然除虫菊素447

五、其他449

(一)毒虫畏449

(二)甲基毒虫畏451

(三)甲基克杀螨453

(四)杀虫环454

(五)杀虫双、沙蚕毒素456

(六)烯虫酯458

(七)溴甲烷459

(八)增效醚461

(九)噻嗪酮(优乐得)462

第二节 杀菌剂检测463

一、百菌清463

二、敌菌丹465

三、五氯硝基苯466

四、三唑酮(粉锈宁)468

五、稻瘟灵469

六、三环唑471

七、三唑醇472

八、丙环唑474

九、嗪氨灵477

十、异菌脲478

第三节 除草剂检测481

一、除草醚481

二、丁草胺482

三、禾草灵484

四、2,4-滴486

五、2,4-滴丁酯488

六、草丙磷489

七、氟磺胺草醚491

八、敌稗493

九、调环酸钙495

十、恶草酮497

十一、呋草黄498

十二、禾草丹500

十三、禾草敌502

十四、抗倒胺503

十五、绿麦隆505

十六、灭草松507

十七、嗪草酮509

十八、稀禾啶511

十九、野燕枯513

二十、莠去津(阿特拉津)515

第四节 多残留检测517

一、吡氟禾草灵、精吡氟禾草灵517

二、敌敌畏、二嗪磷、倍硫磷、马拉硫磷519

三、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二溴乙烷521

四、速灭威、异丙威、残杀威、克百威、抗蚜威和甲萘威等六种氨基甲酸酯523

五、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525

六、20种有机磷526

七、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20种农药529

八、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10种农药531

九、2,4-D等13种除草剂533

十、334种农药5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