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成矿研究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翟裕生,彭润民,向运川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 ISBN:780097726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83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193页
- 主题词:区域地质-矿床成因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区域成矿研究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区域成矿学的目的、任务、历史、现状和研究思路1
第一节 区域成矿学的目的和任务1
一、区域成矿学研究对象1
二、区域成矿学研究任务1
三、区域成矿学研究意义2
四、区域成矿学研究特点3
第二节 区域成矿学研究简史3
一、初始阶段(20世纪前半叶)3
二、奠基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4
三、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5
四、小结8
第三节 中国区域成矿研究现状和问题9
一、区域成矿研究的主要进展9
二、区域成矿研究中的问题10
第四节 区域成矿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思路10
一、基本观点10
二、研究思路13
第二章 成矿系统及演化14
第一节 概述14
一、成矿系统的定义14
二、成矿系统与成矿系列、成矿区(带)15
第二节 成矿系统的结构、要素、作用过程和产物15
一、成矿系统的结构15
二、成矿要素16
三、成矿动力作用过程18
四、成矿系统作用产物19
第三节 成矿系统理论研究要点20
一、按构造动力体制划分成矿系统大类20
二、多因耦合、临界转换的成矿作用机制21
三、矿床系列、异常系列构成的矿化网络23
四、矿床形成——变化——保存的全过程25
第四节 成矿系统研究与新类型矿床的发现25
一、整体分析:由已知到未知25
二、空间结构分析:向深处和外围找寻26
三、时间结构分析:查找成矿链条中的缺失环节27
第五节 成矿系统研究意义27
一、成矿系统研究的找矿意义27
二、成矿系统研究的环保意义28
三、成矿系统研究的理论意义29
第三章 区域成矿学研究内容31
第一节 区域岩石圈组成、结构、演化与成矿31
一、岩石圈的组成和结构31
二、岩石圈热状态和热结构33
三、壳幔作用与物质再循环34
四、岩石圈演化与构造-岩浆-成矿作用35
第二节 区域地球化学与成矿36
一、区域地壳和上地幔的元素丰度及其成矿意义36
二、地球化学块体与成矿39
三、地质体中成矿元素的赋存状态及可活化度39
四、区域地质-地球化学作用域成矿40
第三节 区域构造与成矿42
一、构造的控矿作用42
二、大型构造特征及控矿意义42
三、大型构造类型与成矿45
四、构造体动力学体制转换与成矿46
五、构造成矿研究思路与问题47
第四节 区域沉积作用与成矿48
一、沉积成岩过程中的成矿作用48
二、沉积建造的成矿控制49
三、典型沉积矿产的建造类型51
第五节 区域岩浆活动与成矿53
一、主要岩浆岩系列53
二、岩浆活动的成矿控制53
三、中国的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56
四、岩浆岩与成矿研究问题56
第六节 区域变质作用与成矿60
一、变质作用概述60
二、区域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和特征61
三、变质作用矿床控制条件62
四、变质作用矿床的基本类型64
五、变质作用旋回与变质作用矿床的成矿时代66
六、区域变质成矿研究问题66
第七节 区域地质流体与成矿73
一、成矿流体来源和基本类型73
二、成矿流体的运移76
三、流体中成矿物质的沉淀富集79
第八节 矿床形成后的变化与保存80
一、矿床形成后变化与保存的基本过程81
二、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内容81
三、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方法84
四、矿床变化与保存的研究思路85
第九节 成矿时代、成矿区域与区域成矿谱系86
一、成矿时代86
二、成矿区域88
三、区域成矿谱系96
第四章 区域成矿学研究方法100
第一节 区域成矿研究基本程序100
第二节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101
一、岩石建造的历史分析101
二、岩石建造的空间分析102
三、控矿因素分析103
第三节 区域成矿的地球化学信息研究104
一、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点104
二、地球化学数据处理方法105
三、区域成矿背景的地球化学研究105
四、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分析与评价107
五、地球化学块体成矿预测111
六、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新技术113
第四节 区域成矿的地球物理信息研究115
一、地球物理场的特点115
二、区域地球物理信息处理的常用方法116
三、区域地质填图和成矿背景研究的地球物理方法118
四、成矿区(带)地球物理异常解释与查证120
第五节 区域成矿的遥感信息研究121
一、遥感信息特点和地质解译原则121
二、遥感信息的重点研究内容121
三、遥感信息与区域成矿预测124
四、研究中应注意问题125
第六节 成矿系统结构分析法126
一、成矿系统的物质结构126
二、成矿系统的空间结构127
三、成矿系统的时间结构130
第七节 成矿区(带)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模型的建立134
一、区域成矿模式的建立135
二、成矿区(带)地球物理模型建立方法137
三、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模型建立方法139
第八节 区域矿产图、成矿规律图和区域成矿预测140
一、区域矿产图的编制141
二、区域成矿规律图的编制142
三、基于GIS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成矿预测143
第五章 区域成矿研究实例146
第一节 长江中下游Fe、 Cu、 Au、 S、 Pb、 Zn成矿带146
一、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矿床类型146
二、与“I型”花岗岩类有关的成矿系列150
三、沉积成矿系列和风化成矿系列155
四、燕山期“I型”花岗岩有关成矿系列的内部结构155
五、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在环太平洋成矿带中的位置、特色和成矿模式159
第二节 狼山—渣尔泰元古宙Pb、 Zn、 Cu、 Fe、 S、 Au成矿带161
一、区域成矿构造格架及构造演化161
二、狼山—渣尔泰山裂陷槽含矿建造分析163
三、狼山—渣尔泰山热水喷流-沉积成矿带的代表性矿床164
四、狼山—渣尔泰山热水喷流-沉积成矿带控矿因素分析170
五、渣尔泰山—狼山成矿带的成矿过程172
六、有利成矿远景区173
七、待深入研究的问题173
第三节 对中国区域成矿特征的初步认识及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173
一、中国区域成矿若干特征173
三、中国区域成矿研究中几个重要问题174
参考文献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