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于建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732363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15页
- 文件大小:120MB
- 文件页数:459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狭义社会文明的考察与界定第一节 狭义“社会”的考察与界定1
一、狭义“社会”的考察1
二、狭义“社会”的界定6
第二节 “文明”的考察与界定12
一、“文明”的考察12
二、“文明”的界定25
第三节 狭义社会文明的界定26
一、狭义社会文明的实证分析26
二、狭义社会文明的概念32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节 社会主义文明系统38
一、社会主义文明是一个系统整体39
二、社会文明是社会主义文明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40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社会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43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社会文明的思想44
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社会文明的思想46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现实基础和实际进程5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现实基础5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实际进程52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59
一、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5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61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63
四、解决现阶段面临的各种问题的现实需要64
五、人民群众日益紧迫的呼声66
第五节 党和国家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的思想和理论70
一、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建设和社会文明的思想和理论70
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建设和社会文明的思想和理论82
三、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建设和社会文明的思想和理论94
四、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建设和社会文明的思想和理论106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基本内涵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生活文明114
一、社会生活114
二、社会生活方式121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文明129
一、社会关系130
二、社会交往方式137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意识文明142
一、社会观念142
二、社会精神147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生活环境文明156
一、社会环境157
二、自然环境160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文明162
一、社会管理162
二、社会管理体制164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中的社会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相互区别169
一、各自解答的问题不同170
二、各有自身的特殊规律173
三、各有自身的独特内容175
四、各有自身的特定地位181
五、各有自身的特有功能182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相互联结18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与物质文明相互联结18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联结191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与政治文明相互联结193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194
一、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195
二、四位一体建设的基本原则197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内在要求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基本原则200
一、符合中国国情201
二、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属性204
三、体现社会发展规律208
四、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211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214
一、民主法治214
二、公平正义220
三、诚信友爱224
四、安定有序227
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32
六、充满活力236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基本规范23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法律规范23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道德规范241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制度规范243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管理规范246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主体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主体的内涵和主体性25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主体的内涵25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主体性253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主体的具体形态260
一、社会文明人260
二、社会文明组织269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主体的基本功能和任务281
一、探索社会文明规律281
二、推动社会文明进程284
三、创造社会文明成果287
四、评判社会文明成就288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主体活动的根本原则——以人为本290
一、以人为本的含义291
二、以人为本原则294
三、以人为本原则的基本要求296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最高境界第一节 社会和谐的基本含义299
一、社会和谐之“和”辨异299
二、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和而不同302
三、一种化解社会矛盾的过程:求同化异303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含义304
第二节 社会和谐:人类文明的理想和追求307
一、世界文明的理想和追求308
二、中华文明的理想和追求312
第三节 社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理想境界318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本质属性31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现实课题322
第八章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338
一、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339
二、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342
三、培育社会精神345
四、社会生活环境良好349
五、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351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的途径354
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354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358
三、加强制度建设361
四、完善社会文明规范365
五、塑造社会文明主体369
六、开展社会文明创建活动373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375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辩证关系378
一、微观领域的辩证关系378
二、宏观领域的辩证关系384
主要参考文献391
后记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