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证据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证据法学
  • 宋世杰,廖永安主编;宋世杰等撰稿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54385160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98页
  • 主题词:证据-法学-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证据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证据法学简述3

第一节 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3

第二节 证据法学的体系4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6

第四节 证据法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及意义10

第二章 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13

第一节 神示证据制度13

第二节 形式证据制度16

第三节 自由心证证据制度19

第四节 我国现代证据制度27

第三章 证据法学的知识基础31

第一节 对证据法学理论基础的不同见解31

第二节 证据法学的知识基础35

第四章 证据概述55

第一节 证据和诉讼证据的区别55

第二节 证据的概念56

第三节 证据的基本属性61

第五章 证据形成程序69

第一节 证据形成程序概述69

第二节 言词证据形成程序71

第三节 实物证据形成程序72

第六章 证据种类76

第一节 证据种类概述76

第二节 物证78

第三节 书证83

第四节 视听资料89

第五节 证人证言95

第六节 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以及当事人的陈述101

第七节 鉴定结论108

第八节 勘验、检查笔录110

第七章 证据分类113

第一节 证据分类的概念和意义113

第二节 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117

第三节 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120

第四节 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124

第五节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125

第六节 本证和反证129

第八章 证据一般规则135

第一节 证据规则概述135

第二节 有关证据资格的规则138

第三节 有关证明力的规则148

第四节 免证规则150

第五节 证人特权规则153

第九章 我国不同性质的证据规则156

第一节 刑事诉讼证据规则156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规则159

第三节 行政诉讼证据规则163

第十章 证据的收集与保全168

第一节 证据收集与保全概述168

第二节 刑事诉讼中证据的收集与保全171

第三节 民事诉讼中证据的收集与保全179

第四节 行政诉讼中证据的调取、收集与保全183

第十一章 刑事诉讼中证据的运用189

第一节 刑事诉讼证据运用189

第二节 刑事诉讼证据运用的一般要求190

第三节 刑事案件证据运用的范例194

第十二章 民事诉讼中证据的运用205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据运用的概念、主体和依据205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运用的一般要求206

第三节 民事案件证据运用的范例212

第十三章 行政诉讼中证据的运用224

第一节 行政诉讼证据运用224

第二节 行政诉讼证据运用的一般要求224

第三节 行政案件证据运用的范例228

第十四章 证明概述243

第一节 证明的概念及结构243

第二节 证明力及证据能力246

第三节 证明对象及范围248

第十五章 证明标准258

第一节 证明标准概述258

第二节 法律真实标准与客观真实标准263

第三节 排除合理怀疑标准269

第十六章 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280

第一节 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概述280

第二节 诉讼证明中的责任区分286

第三节 举证责任在不同性质诉讼中的运用291

第十七章 出庭制度305

第一节 出庭制度概述305

第二节 证人出庭308

第三节 鉴定人出庭312

第四节 侦查人员出庭316

第十八章 质证制度323

第一节 质证的概念和意义323

第二节 质证的方法328

第三节 我国质证制度的现状与完善334

第十九章 认证制度339

第一节 认证的含义和主体339

第二节 认证的内容342

第三节 认证的标准343

第四节 认证的方法344

第五节 案件事实的认定345

第二十章 非诉讼事件证据与其举证责任347

第一节 非诉讼事件的分类347

第二节 非诉讼事件证据及其特点349

第三节 非诉讼事件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350

第四节 非诉讼事件举证责任的特征352

第五节 非诉讼事件举证责任运作中的缺陷和立法上的完善354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的两个证据规则357

附录二:我国三大诉讼法关于证据问题的规定(摘录)381

后记3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