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侦查法制专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侦查法制专题研究
  • 曾正一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警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986766334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11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侦查法制专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侦查程序之基本原则1

第一节 前言1

第二节 侦查程序之概述2

侦查之意义3

侦查之目的6

侦查之特性8

侦查之开端9

第三节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10

第一项 正当法律程序之种类11

第二项 正当法律程序之内涵14

法律性原则14

公平程序原则15

禁止强制自证有罪原则19

第三项 正当法律程序之判断准则21

历史解释基准22

利益衡量基准23

比例原则基准25

人性尊严基准26

第四项 违反正当法律程序之法律效果28

程序障碍说28

证据排除说32

实体效果说35

本文见解38

第四节 侦查密行原则40

侦查密行原则之意义40

侦查密行原则之内涵42

侦查密行原则之适用范围43

侦查密行原则之例外44

侦查密行原则规范之检讨45

违反侦查密行原则之效应46

第五节 职权侦查原则49

职权侦查原则之意涵49

职权侦查原则之例外50

职权侦查原则之检讨51

第六节 法定侦查原则52

侦查法定原则52

强制处分法定原则57

强制处分令状原则60

第七节 侦查比例原则67

侦查比例原则之概念67

侦查比例原则之意义68

侦查比例原则之内涵69

第八节 结论73

第二章 检察官与刑事追诉77

第一节 前言77

第二节 刑事追诉制度之基本原则80

职权原则80

告发原则82

法定原则84

第三节 刑事追诉之主体88

第四节 检察官在刑事司法中之地位94

第五节 检察官在侦查程序中之地位102

纠问主义侦查构造论下之检察官102

修正的纠问主义侦查构造论下之检察官104

修正的弹劾主义侦查构造论下之检察官109

弹劾主义侦查构造论下之检察官111

第六节 检察官在审判程序中之地位116

第七节 检察官在诉讼法上之任务124

侦查程序之主导者125

审判程序之把关者127

第八节 检察官在诉讼法上之义务130

客观性义务130

合法性义务132

第九节 检察官在诉讼法上之职权134

实施侦查134

提起公诉135

实行公诉135

协助自诉136

担当自诉136

指挥刑事裁判之执行136

其他法令所定职务之执行137

第十节 结论137

第三章 卧底侦查之法制化141

第一节 前言141

第二节 卧底侦查之定义148

第一项 广义的卧底侦查148

情报谘询对象(一般线民)149

乔装线民151

卧底线民(卧底者)151

诱捕侦查(乔装警探)153

第二项 狭义的卧底侦查155

第三节 卧底侦查之争议157

第一项 肯定说158

第二项 否定说159

第三项 本文见解161

第四节 卧底侦查之适法性165

警察法上依据之分析165

刑事诉讼法上依据之分析169

第五节 卧底侦查之适用条件170

抗制特殊的重大犯罪170

最后手段性且有明确的侦查结果可资期待171

卧底侦查的目标必须具体明确171

应得检察官事前同意及法官审查172

第六节 卧底侦查员之保障172

第一项 卧底侦查员之程序保障172

实施卧底侦查应遵循法律保留原则174

安置卧底侦查员应得检察官之同意175

监督卧底侦查应遵循法官保留原则176

第二项 卧底侦查员之身分保密179

第七节 立法方式之分析182

于警察职权行使法中增订卧底侦查条款182

于洗钱防制法、组织犯罪防制条例或证人保护法中增订卧底侦查条款185

于本法中增订卧底侦查条款188

制定「卧底侦查法」特别专法189

第八节 外国法制之分析191

第一项 美国法制之分析191

美国卧底侦查制度之发展191

美国联邦实务所承认卧底侦查权限192

第二项 德国法制之分析195

德国卧底侦查制度之立法195

德国刑事诉讼法有关卧底侦查之规范197

第九节 我国草案之分析203

卧底侦查之意义203

适用卧底侦查之犯罪204

卧底侦查之审核205

卧底侦查计划书之记载205

卧底侦查员身分之隐密206

阻却违法之规定206

卧底侦查员之身分保障207

第十节 结论—我国草案之检讨与建议208

适用卧底侦查之犯罪208

实施卧底侦查之审查决定210

卧底侦查员之作证义务212

卧底侦查员蒐证之证据能力213

取得犯罪嫌疑人自白之证据能力214

卧底侦查员之身分保障216

第四章 诱捕侦查之适法性217

第一节 前言217

第二节 诱捕侦查之定义219

第三节 诱捕侦查与相关概念之界定222

第一项 卧底侦查与诱捕侦查222

第二项 陷害教唆、诱捕教唆与诱捕侦查225

第三项 隐藏身分侦查与诱捕侦查227

第四项 控制下交付与诱捕侦查228

第四节 诱捕侦查之效应231

第一项 诱捕侦查之正面效应231

具有断流、追源的功能232

有助于侦查犯罪的有效性及经济性232

可弥补传统侦查方式的不足233

基于侦查新型态及严重侵害法益犯罪的特别需要233

第二项 诱捕侦查之负面效应233

对道德规范之影响234

对当事人(被诱捕者)之影响234

对侦查人员(诱捕者)之影响235

对社会及政治之影响235

第五节 诱捕侦查之性质与特征236

第一项 诱捕侦查之性质236

第二项 诱捕侦查之特征238

主动性239

直接性239

效益性239

第六节 诱捕侦查之类型240

第一项 二分型241

依侦查机关的主被动地位为区分标准241

依诱捕作为的程度为区分标准241

依被诱捕者被诱捕前有无「犯罪倾向」为区分标准242

第二项 三分型243

第三项 四分型244

被诱捕者为特定之犯罪嫌疑人244

被诱捕者为特定之只具有犯罪意图者245

被诱捕者为特定之不具犯罪意图者245

被诱捕者为不特定人245

第四项 复合型246

第七节 诱捕侦查之基本原则247

第一项 法律保留原则与诱捕侦查247

第二项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与诱捕侦查250

正当法律程序之概念250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于刑事诉讼程序中之内涵252

判断刑事诉讼程序「正当性」之标准254

第三项 比例原则与诱捕侦查258

比例原则之概念258

比例原则之内涵259

比例原则与诱捕侦查之关联261

第八节 诱捕侦查之适法条件263

第一项 程序性要件264

犯罪嫌疑之心证门槛264

犯罪类型之限制266

侦查之困难性266

须经司法审查267

告知与听闻程序268

第二项 实质性要件269

须符合适当性原则269

须符合必要性原则270

须符合狭义比例性原则270

第九节 不当诱捕侦查之程序法上效果271

第一项 程序障碍说272

新诉讼障碍说273

不受理说274

免诉说275

第二项 证据排除说276

第三项 本文见解279

第十节 结论283

第五章 通讯监察法制之分析—以台美两国法制之分析比较为重心289

第一节 前言289

第二节 通讯监察之概念291

第一项 通讯监察之意义291

从学术观点分析291

从法制观点检讨292

第二项 通讯监察之目的294

犯罪预防294

犯罪侦查296

国家安全297

保障人权299

第三节 通讯监察之理论基础300

第一项 通讯监察之基本原则300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300

比例原则302

法律保留原则304

第二项 通讯监察与人民基本权利之调和305

基本权利之概念、保障与限制305

通讯监察与人民基本权利之调和307

第四节 台美两国通讯监察法制之分析313

第一项 我国通讯监察法制之分析313

通讯监察之主体313

通讯监察之范围314

通讯监察发动之要件315

通讯监察之期间317

通讯监察结束后之告知义务318

违法通讯监察之证据排除319

通讯监察之监督320

第二项 美国通讯监察法制之分析320

通讯监察之主体320

通讯监察之范围321

通讯监察之要件323

通讯监察之声请328

通讯监察结束后之告知义务329

违法通讯监察之证据排除330

通讯监察之监督332

第五节 台美两国通讯监察法制之比较333

通讯监察之规范范围333

通讯监察之要件334

违法通讯监察之证据排除337

通讯监察之监督337

第六节 我国通讯监察法制之修正刍议一代结论345

第六章 制作犯罪嫌疑人警询笔录之程序规范351

第一节 前言351

第二节 制作犯罪嫌疑人警询笔录之目的354

第三节 犯罪嫌疑人警询笔录之性质356

供述证据356

审判外的自白357

第四节 制作犯罪嫌疑人警询笔录之法律依据358

警询到场的依据358

警询犯罪嫌疑人的依据359

第五节 制作犯罪嫌疑人警询笔录之基本法则360

正当法律程序原则360

无罪推定原则361

证据排除法则362

自白任意性法则363

补强证据法则363

不自证己罪原则364

毒树果实理论365

第六节 警询时犯罪嫌疑人之诉讼权利367

消极诉讼防御权367

积极诉讼防御权368

第七节 制作犯罪嫌疑人警询笔录应遵守之规范370

告知义务370

应与辩明机会371

不正方法之禁止373

全程连续录音373

禁止夜间询问375

第八节 制作犯罪嫌疑人警询笔录之要领378

相关法令规定笔录制作之内容与事项378

学者专家认为警询笔录应记载事项379

第九节 制作犯罪嫌疑人警询笔录常见瑕疵之检讨381

警询时之瑕疵381

警询笔录之瑕疵386

第十节 结论388

第七章 侦查程序中犯罪被害人诉讼权利之保障391

第一节 前言391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诉讼地位之发展沿革394

第三节 保障犯罪被害人诉讼权利之理论基础398

立论基础398

宪法精神402

刑事诉讼目的404

第四节 侦查制度传统思维之检讨408

犯罪被害人在侦查程序中之地位408

侦查制度发展取向之检视412

第五节 侦查程序犯罪被害人诉讼权利规范之评析415

保障犯罪被害人诉讼权利之肇始415

犯罪被害人诉讼地位之检讨417

犯罪被害人诉讼权利之分析421

犯罪被害人诉讼权利之检讨427

第六节 其他法规保障犯罪被害人诉讼权利之探讨434

家庭暴力防治法435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438

犯罪被害人保护法441

第七节 侦查程序犯罪被害人应有之诉讼地位与权利442

第八节 结论446

第八章 警察因应交互诘问程序应有之作为449

第一节 前言449

第二节 交互诘问程序之理论基础452

第一项 法理基础452

立论依据452

法律依据456

第二项 立法目的457

第三项 程序意涵459

第四项 程序功能460

第三节 交互诘问程序之内涵465

诘问主体466

诘问对象466

诘问顺序466

诘问方式468

不当诘问之禁止469

异议权之行使472

第四节 警察参与交互诘问程序之理由473

第一项 警察的诉讼地位473

证人身分473

鉴定人身分474

第二项 警察的诉讼义务与责任475

义务475

责任476

第三项 证据能力的取得476

证据能力的概念477

传闻法则的要求479

第四项合法证据调查程序的要求481

第五节 警察可能被诘问之事项483

第一项 证人身分483

第二项 鉴定人身分485

第六节 警察参与交互诘问程序之准备486

第一项 平时的准备486

一般事项486

侦查部分489

鉴定部分497

第二项 出庭前的准备500

第三项 出庭时的准备503

第四项 答询时的准备504

第七节 结论5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