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与重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与重构](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2246084.jpg)
- 杨德敏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1003508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84页
- 主题词:劳动争议-处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与重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劳动争议问题概述1
第一节 劳动争议的界定1
一、劳动争议的学理界定1
二、劳动争议的法律界定5
第二节 劳动争议的性质10
第三节 劳动争议的种类14
一、个别劳动争议、集体劳动争议和团体争议14
二、权利争议和利益争议16
三、企业劳动争议、区域劳动争议和行业争议18
四、国内劳动争议和涉外劳动争议18
第四节 我国劳动争议的历史沿革19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20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20
第五节 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27
一、社会原因27
二、直接原因30
三、制度原因32
第六节 我国劳动争议的基本状况33
一、我国劳动争议的现状33
二、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36
三、劳动争议案件增多的主要原因38
四、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未来趋势39
五、我国劳动争议的预防41
第二章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45
第一节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概述45
第二节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49
一、我国劳动争议协商机制49
二、我国劳动争议调解机制51
三、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制57
四、我国劳动争议诉讼机制68
第三节 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劳动争议处理机制75
一、我国台湾地区劳动争议处理机制75
二、我国香港地区劳动争议处理机制76
第三章 外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比较及借鉴研究77
第一节 外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77
一、美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77
二、法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83
三、德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85
四、日本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88
第二节 外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基本特征94
一、各国劳动争议处理的目的,在于协调和稳定劳资关系94
二、多元化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94
三、强调政府的主持和参与95
四、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多样化95
五、强调协调性程序的基础地位95
第三节 外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比较和借鉴96
一、外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具体程序98
二、劳动争议处理的组织体制100
三、各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比较和借鉴101
第四章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评析105
第一节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在问题的评析106
一、“一调一裁两审”处理模式的评析106
二、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评析116
三、劳动争议仲裁机制的评析121
四、劳动争议诉讼机制的评析136
第二节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41
一、政治、经济体制原因141
二、劳动法学理论研究上的原因142
三、劳动立法及执法上的原因143
第五章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重构的可行性研究146
第一节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重构的必要性146
一、重构的必要性——是科学发展观必然体现146
二、重构的可能性——具有实践经验和法律基础149
三、重构的重要性——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154
第二节 重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应考虑的因素155
一、有利于劳动争议的及时解决155
二、有利于节约仲裁资源与司法资源155
三、有利于劳动争议的合意解决156
四、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156
五、向《仲裁法》靠拢和与国际接轨157
第三节 重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应包括的主要方面158
一、劳动争议的处理模式158
二、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159
三、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160
第六章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重构164
第一节 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评价164
一、劳动争议处理模式介绍164
二、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模式168
三、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存在的问题170
第二节 建立“或裁或审、裁审各自终局”的双轨制模式175
一、对劳动争议处理几种模式的利弊分析175
二、“或裁或审、裁审各自终局”新模式的合理性181
第三节 新型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185
一、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186
二、当事人双方凭书面仲裁协议申请仲裁188
三、向法院起诉189
第七章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重构191
第一节 重构我国劳动争议调解组织191
一、重构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原则192
二、对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重构——建立区域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195
三、构建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可行性分析198
第二节 重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202
一、现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所存在的问题202
二、重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必要性205
三、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重构208
第三节 重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司法机构210
第四节 建立完善的三方机制系统217
一、宏观层面的设置218
二、微观层面的设置219
第八章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重构221
第一节 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价值理念221
一、实体正义——保障劳动权益与兼顾平衡的理念221
二、程序正义——重视程序公正与兼顾效率的理念222
三、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简捷性的价值理念223
四、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经济性的价值理念224
第二节 劳动争议调解程序的重构226
一、将劳动争议调解作为仲裁和诉讼的前置程序226
二、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争议调解程序233
三、推进劳动争议调解立法,注重调解协议的法律地位236
第三节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重构240
一、取消仲裁前置程序241
二、完善劳动争议仲裁程序243
第四节 创新现行的劳动争议诉讼程序250
一、劳动争议诉讼程序存在的问题250
二、劳动争议诉讼程序改革的必要性254
三、劳动争议诉讼程序的创新256
第五节 明确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的举证责任261
一、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263
二、劳动者的举证责任264
三、仲裁委员会及法院的举证责任265
四、对劳动争议证据制度的具体内容应做出明确规定266
参考文献269
后记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