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 检查规范、临床策略及新技术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 检查规范、临床策略及新技术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2241802.jpg)
- 杨正汉,冯逢,王霄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0829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816页
- 文件大小:386MB
- 文件页数:8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磁共振成像技术指南 检查规范、临床策略及新技术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磁共振成像仪硬件基本知识1
第一节 主磁体1
一、分类1
二、主要性能指标2
第二节 梯度系统7
一、磁共振系统的坐标系7
二、梯度磁场的产生8
三、主要性能指标8
四、双梯度技术10
第三节 射频系统10
一、射频线圈的作用和分类10
二、相控阵线圈11
第四节 计算机系统及其他辅助设施14
一、计算机系统与谱仪14
二、其他辅助设施15
第2章 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学原理17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的物质基础17
一、原子的结构17
二、自旋和核磁的概念17
三、磁性和非磁性原子核18
四、用于人体磁共振成像的原子核18
五、人体组织MRI信号的主要来源19
第二节 进入主磁场前后人体内氢质子核磁状态的变化19
一、进入主磁场前人体内质子的核磁状态19
二、进入主磁场后人体内质子的核磁状态20
三、进动和进动频率21
第三节 磁共振现象24
一、共振现象24
二、磁共振现象25
三、90°射频脉冲的微观和宏观效应26
第四节 核磁弛豫27
一、核磁弛豫的概念27
二、自由感应衰减和横向弛豫29
三、纵向弛豫31
四、T1弛豫与T2弛豫的关系及主磁场强度对弛豫的影响32
第五节 磁共振信号的产生33
一、磁共振信号33
二、自由感应衰减信号33
三、自旋回波信号34
四、梯度回波信号35
第六节 磁共振的加权成像37
一、加权的含义37
二、质子密度加权成像37
三、T2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38
四、T1加权成像40
五、其他加权成像技术41
第七节 磁共振信号的空间定位41
一、梯度磁场与空间定位41
二、层面的选择和层厚的决定42
三、频率编码43
四、相位编码44
五、三维采集的空间编码48
第八节 K空间的基本知识48
一、基本概念48
二、基本特点49
三、K空间数据采集与图像的空间分辨力54
四、K空间填充轨迹和填充顺序54
第3章 磁共振成像脉冲序列及其临床应用58
第一节 脉冲序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58
一、基本概念58
二、基本构建58
三、分类59
第二节 MRI脉冲序列相关的概念59
一、时间相关的概念59
二、空间分辨力相关的概念61
三、偏转角度62
第三节 自由感应衰减类序列62
一、饱和恢复序列63
二、采集FID信号的反转恢复序列63
第四节 自旋回波序列64
一、结构64
二、对比影响因素64
三、加权成像66
四、特点及其临床应用70
第五节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及其衍生序列71
一、RARE技术71
二、FSE序列的特点72
三、FSE序列的主要参数及其对成像的影响74
四、FSE序列的临床应用75
五、FSE的衍生序列及其临床应用80
第六节 反转恢复及快速反转恢复序列85
一、反转恢复的原理85
二、反转恢复序列87
三、快速反转恢复序列87
四、单次激发快速反转恢复序列91
五、多反转预脉冲序列92
第七节 基于螺旋桨技术或刀锋技术的FSE及FIR序列96
一、基本原理96
二、数据处理98
三、特点98
四、临床应用98
第八节 梯度回波序列的基本知识103
一、GRE序列与SE序列的共性和差异103
二、GRE序列的基本特点104
三、GRE序列中的稳态和稳态自由进动106
四、GRE序列中的回波信号类型107
第九节 扰相GRE序列109
一、基本原理109
二、不同名称110
三、加权成像111
四、临床应用112
第十节 三维容积内插快速扰相GRE T1WI序列120
一、商业名称120
二、特点120
三、临床应用121
第十一节 普通稳态自由进动序列124
一、基本结构124
二、不同名称124
三、普通SSFP序列与扰相GRE序列的比较126
四、普通SSFP序列的组织对比特点及临床应用127
第十二节 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序列129
一、结构和原理129
二、不同名称129
三、Balance-SSFP序列与普通SSFP序列的比较130
四、成像参数及图像特点130
五、临床应用131
六、双激发Balance-SSFP序列136
第十三节 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序列138
一、名称、基本结构和特点138
二、临床应用139
三、其他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序列142
第十四节 其他梯度回波序列146
一、采集刺激回波的GRE序列146
二、同时采集两种回波的GRE序列147
三、多回波合并的GRE序列148
第十五节 平面回波成像序列150
一、EPI技术151
二、分类151
三、临床应用153
第十六节 PRESTO序列和GRASE序列157
一、PRESTO序列157
二、GRASE序列159
第4章 磁共振成像快速采集技术162
第一节 硬件的发展对磁共振快速采集技术的影响162
一、主磁体对快速采集技术的影响162
二、梯度系统对快速采集技术的影响162
三、射频系统对快速采集技术的影响163
第二节 磁共振快速成像相关的基本概念164
一、偏转角度164
二、K空间与图像矩阵164
三、磁共振成像的采集时间165
四、信噪比165
第三节 采集更少的相位编码线165
一、直接减少相位编码步级166
二、减少重复采集次数166
三、部分K空间技术166
四、矩形视野技术169
五、匙孔技术172
第四节 并行采集技术173
一、原理173
二、各主要公司目前采用的并行采集技术177
三、优点和缺点177
四、临床应用178
第五节 其他快速采集技术180
一、多层采集技术180
二、缩短TR180
三、部分回波技术180
四、频率编码方向点阵对快速采集的影响184
五、信号采集带宽对采集速度的影响184
六、快速采集技术的综合应用184
第5章 临床磁共振成像常用技术185
第一节 脂肪抑制技术185
一、意义185
二、与脂肪抑制技术相关的组织特性188
三、MRI常用的脂肪抑制技术188
四、各主要厂家的脂肪抑制技术简介192
第二节 化学位移成像及Dixon技术195
一、化学位移成像技术的原理195
二、化学位移成像技术的实现196
三、化学位移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197
四、Dixon技术197
第三节 空间饱和及空间标记技术200
一、空间饱和技术的原理200
二、空间饱和技术的临床应用200
三、空间饱和带需要设置的常用参数202
四、空间标记技术202
第四节 磁化传递技术203
一、基本原理203
二、临床应用204
第五节 倾斜优化非饱和激励技术206
一、原理206
二、特点206
三、临床应用和参数设置206
第六节 流动补偿技术208
一、流动伪影的产生208
二、原理209
三、临床应用209
第七节 磁共振增强检查技术211
一、常规MRI增强技术212
二、动态增强技术212
第八节 磁共振成像生理门控及导航回波技术213
一、心电门控技术213
二、脉搏门控技术215
三、呼吸门控技术216
四、导航回波技术221
第九节 组织弛豫时间的测量223
一、基本知识223
二、组织T2值及T2*值的测量223
三、组织T1值的测量225
第6章 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227
第一节 常见的血流形式及血流信号227
一、血流的常见形式227
二、表现为低信号的血流228
三、表现为高信号的血流229
第二节 时间飞越法MRA233
一、基本原理233
二、常用形式233
三、临床应用236
四、分析TOF MRA时的注意事项237
第三节 相位对比MRA238
一、原理238
二、特点238
三、方法239
四、流速测量技术239
五、临床应用240
第四节 对比增强MRA243
一、原理和序列243
二、技术要点244
三、优缺点246
四、临床应用246
五、技术进展248
第五节 其他MRA方法251
一、黑血法MRA251
二、Balance-SSFP法MRA251
三、T2准备快速GRE MRA251
第7章 MR水成像及排泌性腔道MR成像技术253
第一节 MR水成像的原理和技术253
一、原理253
二、常用的序列253
三、水成像后处理技术及图像分析注意事项254
第二节 MR水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256
一、MR胆胰管成像256
二、MR尿路成像257
三、MR内耳水成像257
四、其他水成像技术258
第三节 排泌性腔道MRI技术260
一、排泌性MR胆管成像260
二、排泌性MR尿路成像260
第8章 扩散加权成像及扩散张量成像263
第一节 扩散技术相关的基本概念263
第二节 扩散加权成像技术264
一、物理基础和脉冲序列264
二、DWI和ADC的图像对比267
三、DWI的成像参数268
四、DWI的伪影269
第三节 线扫描DWI和Propeller DWI技术270
一、线扫描DWI技术270
二、Propeller DWI技术270
第四节 扩散加权成像在神经系统的应用273
一、DWI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273
二、DWI用于颅内环状强化病变的鉴别诊断276
三、DWI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276
四、DWI在颅脑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279
五、DWI在评价脑炎和散发型海绵状脑病中的价值279
六、DWI在脱髓鞘病变诊断中的价值281
七、DWI在评价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价值281
第五节 扩散加权成像在体部的临床应用283
一、DWI在肝胆胰脾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83
二、DWI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87
三、DWI在胃肠道的应用288
四、DWI在前列腺的应用288
五、全身DWI技术288
第六节 扩散张量成像技术291
一、基本原理291
二、DTI的成像参数292
三、评价参数292
四、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技术293
第9章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技术294
第一节 首过法磁共振PWI技术294
一、基本原理294
二、常用序列294
三、常用参数295
第二节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297
一、基本概念297
二、连续性动脉自旋标记技术297
三、脉冲式动脉自旋标记技术298
四、影响ASL技术准确性的因素298
五、研究概况299
第三节 脑部疾病的灌注成像临床应用研究299
一、脑卒中299
二、脑肿瘤300
三、脑功能的研究302
四、其他应用302
第10章 脑功能成像技术及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303
第一节 BOLD效应的基本概念及原理303
一、基本概念303
二、BOLD fMRI的脉冲序列及其信号303
三、大脑血氧代谢率与脑血流量改变之间的失偶联304
四、BOLD对神经元活性的反应305
五、BOLD fMRI的空间特异性305
六、BOLD fMRI的时间特异性306
七、BOLD技术优缺点306
第二节 BOLD效应的磁共振技术307
一、优化fMRI信号对比307
二、信号最大化307
三、减少生理波动对BOLD技术的影响308
四、进一步提高fMRI的质量309
第三节 脑功能成像任务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原则309
一、fMRI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309
二、fMRI任务概念和基本类型310
三、组块设计310
四、事件相关性实验设计314
五、混合性实验设计318
第四节 脑功能实验的数据采集319
一、BOLD fMRI的硬件要求319
二、fMRI的安全准则319
三、fMRI的图像扫描319
四、fMRI的常用术语320
第五节 脑功能成像的数据分析基本方法320
一、BOLD fMRI数据分析的硬件要求320
二、数据处理软件介绍320
三、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321
四、BOLD fMRI的数据处理323
第六节 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324
一、基本原理324
二、脑SWI技术选择的注意事项326
三、SWI的临床应用研究327
第11章 磁共振波谱技术333
第一节 磁共振波谱技术的基本概念333
一、基本原理333
二、谱线333
三、特点335
第二节 在体磁共振波谱的技术335
一、空间定位技术335
二、谱线后处理338
三、MRS的伪影339
第三节 体质子波谱技术在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341
一、与1H-MRS相关的脑代谢特点341
二、受检者的训练、准备与体位344
三、脑1H-MRS常用的序列及参数344
四、脑1H-MRS技术选择原则347
附 脑部1H-MRS报告示例351
第四节 体质子波谱技术在前列腺的临床应用研究352
一、前列腺癌的代谢变化353
二、前列腺MRS检查的原理和技术354
三、前列腺1H-MRS的扫描流程356
四、前列腺1H-MRS的临床应用361
第五节 在体质子波谱技术在乳腺的临床应用研究366
一、乳腺癌的代谢特点367
二、扫描技术367
三、临床应用简介368
第六节 在体磁共振磷谱技术及其应用研究369
一、扫描和后处理过程简介369
二、31P MRS谱线的识别和意义369
三、31P MRS的临床应用371
第12章 磁共振成像对比剂373
第一节 概述373
一、基本特性373
二、物理基础373
三、分类374
第二节 非特异性细胞外间隙分布的MR对比剂375
一、历史、理化性质及药物动力学375
二、作用原理375
三、剂量、安全性及副作用376
四、临床应用376
第三节 MRI特异性对比剂379
一、网状内皮系统对比剂379
二、肝胆特异性对比剂383
三、血池对比剂389
四、抗体对比剂389
五、胃肠道对比剂390
第13章 MRI脉冲序列常用参数的调整391
第一节 空间解剖相关参数的调整391
一、扫描方位391
二、相位编码方向393
三、FOV和矩形FOV395
四、矩阵395
五、层厚和层间距398
六、2D多层面模式及层面采集顺序398
第二节 自旋回波类序列图像对比参数的调整401
一、常规SE序列401
二、FSE/TSE序列401
三、SS-FSE/SS-TSE/HASTE序列406
四、IR/T1-FLAIR/T2FLAIR/STIR序列406
第三节 梯度回波类序列及EPI序列对比参数的调整411
一、扰相GRE序列411
二、普通SSFP序列412
三、Balance-SSFP序列413
四、PISF序列414
五、MEDIC/MERGE/COSMIC序列414
六、MP-FGRE序列416
七、EPI序列418
第四节 MRI其他参数的调整419
一、采集带宽419
二、射频模式420
三、梯度模式421
第14章 MRI的质量控制及伪影处理424
第一节 常规质控指标424
一、信噪比424
二、对比噪声比425
三、空间分辨力426
四、图像均匀度426
五、MRI伪影426
第二节 MRI设备伪影及其对策429
一、化学位移伪影429
二、勾边伪影433
三、卷褶伪影433
四、截断伪影436
五、部分容积效应437
六、层间干扰437
七、近线圈效应438
第三节 运动伪影及其对策440
一、随机自主运动伪影441
二、呼吸运动伪影442
三、心脏搏动伪影443
四、血管搏动及流动伪影444
五、脑脊液流动伪影444
第四节 磁化率伪影及其对策449
第15章 MRI的生物效应及安全性451
第一节 生物效应451
一、静磁场的生物效应451
二、梯度磁场的生物效应452
三、射频脉冲的生物效应452
第二节 MRI的安全性及其注意事项453
一、铁磁性物质453
二、体内置入物453
三、MRI噪声454
四、幽闭恐惧症454
五、妊娠455
六、制冷剂安全性455
第三节 MR检查患者的筛查原则456
一、预约过程中的患者筛查456
二、利用筛查表对患者进行筛查456
三、对患者金属异物的筛查457
第四节 MR检查过程中患者的监测457
一、MR监测的一般原则457
二、监测设备及监测参数458
第16章 颅脑的MRI检查460
第一节 概论460
一、检查前准备460
二、适应证及禁忌证460
三、线圈选择和患者的体位460
四、扫描方位461
五、几种常用序列及其主要参数463
第二节 颅内先天性疾病的MRI检查463
一、胼胝体发育不全463
二、阿诺德-基亚里畸形464
三、脑膨出464
四、前脑无裂畸形464
五、丹迪-沃克(Dandy-Walker)综合征465
六、脑小畸形和巨脑畸形465
七、脑穿通畸形466
八、脑裂畸形466
九、灰质异位466
十、神经纤维瘤病466
十一、结节性硬化468
十二、斯特奇-韦伯(Sturge-Weber)综合征468
第三节 脑血管病及脑外伤的MRI检查470
一、颅内出血470
二、脑梗死471
三、脑血管畸形471
四、动脉瘤474
五、脑外伤475
第四节 颅内感染性疾病的MRI检查475
一、化脓性感染475
二、结核性感染475
三、病毒性脑炎475
四、真菌性感染479
五、寄生虫感染479
第五节 脑白质病变的MRI检查482
一、脱髓鞘病变482
二、髓鞘形成不良487
第六节 脑变性病的MRI检查489
一、获得性肝脑变性489
二、肝豆状核变性490
三、阿尔茨海默病490
四、橄榄体脑桥小脑萎缩491
五、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491
六、海马硬化症492
第七节 颅脑肿瘤的MRI检查492
一、大脑半球肿瘤493
二、脑干肿瘤493
三、小脑肿瘤493
四、桥小脑角区肿瘤493
五、脑室内及脑室旁肿瘤496
六、鞍区肿瘤496
七、颅底肿瘤498
八、脑转移瘤498
第17章 眼耳鼻喉、颌面部及颈部的MRI检查501
第一节 眼部病变的MRI检查501
一、与MRI检查相关的眼部解剖特点501
二、受检者的准备、训练及体位501
三、眼部常用的MRI序列501
四、眼部常规MRI检查技术选择原则504
五、眼部MRI常规检查建议方案505
六、MRI特殊技术在眼部的应用506
第二节 颞骨的MRI检查508
一、二维SE及FSE序列508
二、三维GRE序列508
三、内耳水成像509
第三节 鼻及鼻旁窦病变的磁共振检查511
一、与MRI检查相关的鼻及鼻旁窦解剖生理特点511
二、受检者的准备、训练及体位513
三、鼻及鼻旁窦常用的MRI脉冲序列及技术513
四、鼻及鼻旁窦MRI技术选择原则514
五、鼻及鼻旁窦MRI常规检查建议方案514
六、特殊MRI技术在鼻及鼻窦病变的应用517
第四节 鼻咽、口咽部的MRI检查517
一、与MRI检查相关的鼻咽及口咽部解剖特点517
二、受检者的准备、训练及体位517
三、鼻咽、口咽部常用的MRI脉冲序列517
第五节 喉部病变的磁共振检查519
一、与MRI检查相关的喉部解剖特点519
二、受检者的准备、训练及体位519
三、喉部常用的MRI脉冲序列519
第六节 口腔及涎腺病变的磁共振检查520
一、口腔及涎腺的相关解剖520
二、口腔及涎腺MRI检查521
第七节 颈部软组织病变的磁共振检查522
一、颈部解剖522
二、颈部的MRI检查522
第18章 脊柱脊髓及外周神经的MRI检查524
第一节 颈椎的MRI检查524
一、颈椎的解剖生理特点524
二、设备选择和患者的准备524
三、颈椎MRI检查常用的序列及技术要点525
四、颈椎MRI检查建议方案528
第二节 胸椎的MRI检查529
一、胸椎的解剖生理特点529
二、设备选择和患者的准备529
三、胸椎MRI检查常用的序列及技术要点529
四、胸椎MRI检查建议方案533
第三节 腰、骶椎的MRI检查533
一、腰、骶椎的解剖生理特点533
二、设备的选择和患者的准备533
三、腰、骶椎MRI检查常用的序列及技术要点533
四、腰、骶椎MRI检查建议方案535
第四节 外周神经的MRI检查537
一、外周神经常用的MRI序列及成像技术537
二、外周神经的解剖特点540
三、外周神经扫描方法的建议540
第19章 心血管系统的MRI检查546
第一节 心脏MRI检查基础546
一、与MRI检查相关的心脏解剖生理特点546
二、心脏MRI检查前的准备551
三、心脏MRI检查的基本组织对比552
第二节 心脏病变的磁共振形态学检查554
一、快速定位成像序列554
二、SE/FSE序列554
三、IR-FSE序列555
第三节 心脏病变的磁共振功能分析556
一、心脏MR功能成像脉冲序列556
二、心脏MR成像图像分析557
第四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磁共振检查560
一、心肌灌注扫描方法560
二、心肌灌注图像分析562
三、梗死心肌的延迟强化563
四、冠状动脉MR成像564
第五节 大血管病变的磁共振检查565
一、非造影增强技术565
二、造影增强技术567
三、静脉MRI571
四、图后处理重建572
附 心脏大血管MRI检查推荐方案572
一、心脏功能解剖平面定位572
二、心脏MRI平扫检查572
三、心脏MRI增强扫描573
四、缺血性心肌病MRI综合检查程序573
五、大血管的定位检查573
六、大血管的平扫检查574
七、大血管的增强扫描574
八、胸腹部大血管CE-MRA联合扫描程序574
第20章 胸部的MRI检查576
第一节 肺脏的MRI检查576
一、MRI相关的肺脏解剖生理特点576
二、肺脏MRI检查的准备577
三、肺脏常规MRI脉冲序列578
四、肺脏MRI技术的选择及参数设置585
第二节 肺血管的MRI检查589
一、MRI相关的肺血管解剖生理特点589
二、肺血管MRI方法的分类589
三、肺血管对比增强MRA589
四、非造影剂增强肺血管MR成像技术593
第三节 纵隔和肺尖病变的MRI检查595
一、纵隔的MRI检查595
二、肺尖病变的MRI检查599
三、肺尖病变MRI检查的优势600
第四节 胸膜及胸壁病变的MRI检查601
一、MRI的扫描步骤和技术选择601
二、高分辨MRI扫描604
三、膈肌和胸壁运动功能的MRI评价604
第21章 胃肠道的MRI检查605
第一节 胃部病变的MRI检查605
一、胃MRI检查的影响因素605
二、胃MRI检查前的准备、训练和体位607
三、胃MRI检查口服对比剂的选择608
四、胃MRI检查的常用序列609
五、胃MRI检查序列及技术的优选620
六、胃多方位扫描的意义622
七、胃周淋巴结及腹膜、网膜病变的显示622
第二节 小肠病变的MRI检查626
一、小肠MRI检查的影响因素627
二、小肠MRI检查前的准备、训练和体位627
三、肠道造影剂的选择627
四、肠道造影剂的引入方法628
五、小肠MRI常用序列628
六、小肠MRI序列的选择633
第三节 结肠的MRI检查634
一、结肠解剖生理特点对MRI的影响634
二、结肠MRI检查前的准备、训练和体位635
三、结肠MRI常用序列635
四、结肠常规MRI检查技术的选择原则641
第四节 直肠病变的MRI检查642
一、与MRI检查相关的直肠解剖生理特点642
二、直肠MRI检查前准备、训练和体位642
三、直肠MRI检查常用脉冲序列643
四、直肠常规MRI检查技术的选择原则651
第22章 肝胆胰脾的MRI检查654
第一节 肝脏的常规MRI检查654
一、与MRI检查相关的肝脏解剖生理特点654
二、肝脏MRI检查前的准备、训练及体位654
三、肝脏常用的MRI脉冲序列657
四、肝脏常规MRI检查的基本技术原则662
五、肝脏常规MRI序列选择原则665
六、肝脏常规MRI序列成像参数的调整原则665
七、肝脏动态增强扫描666
八、肝脏MRI常规检查的建议方案668
第二节 磁共振特殊技术在肝脏的应用673
一、肝脏MRI对比剂673
二、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在肝脏的应用674
三、DWI在肝脏的应用675
四、MRI灌注加权成像在肝脏的应用研究675
五、肝脏MRS的应用研究677
六、含水较多的实性病变与富水病变的鉴别678
七、无需增强扫描进行海绵状血管瘤与肝囊肿的鉴别678
第三节 胆道的MRI检查683
一、MRI相关的胆道解剖生理特点683
二、胆道MRI检查前的准备、训练及体位683
三、胆道MRI检查的基本原则683
四、MRCP的技术原则686
五、胆道MRI检查的建议方案687
六、胆道特殊MRI技术的应用690
第四节 胰腺及脾脏的MRI检查691
一、MRI相关的胰腺解剖生理特点691
二、胰腺MRI检查前的准备、训练及体位691
三、胰腺MRI检查的特点和基本原则691
四、胰腺MRI检查的建议方案692
五、MRI新技术在胰腺的应用695
六、脾脏的MRI检查696
第23章 泌尿生殖系统及乳腺的MRI检查699
第一节 肾上腺病变的MRI检查699
一、肾上腺病变的基本情况和临床常用检查方法699
二、肾上腺MRI检查技术700
三、肾上腺MRI检查推荐方案700
第二节 肾脏实质病变的MRI检查704
一、肾脏一般情况和常用影像检查方法704
二、肾脏MRI检查技术705
三、肾脏MRI检查建议方案710
第三节 肾盂、输尿管病变的MRI检查713
一、肾盂、输尿管的一般情况和常用影像检查方法713
二、肾盂、输尿管MR检查技术713
三、肾盂、输尿管的MRI检查建议方案714
第四节 膀胱病变的MRI检查715
一、膀胱的一般情况和常用影像检查方法715
二、膀胱MRI检查技术716
三、膀胱MRI检查建议方案717
第五节 子宫及附件病变的MRI检查719
一、子宫及附件的一般情况719
二、子宫MRI检查技术719
三、子宫、附件MRI检查建议方案724
第六节 前列腺病变的MRI检查727
一、前列腺的一般情况727
二、前列腺MRI检查技术及建议方案728
第七节 阴囊及睾丸病变的MRI检查738
一、一般情况和常用影像检查方法738
二、阴囊及睾丸MRI检查技术738
三、阴囊及睾丸MRI检查建议方案739
第八节 腹膜后间隙的MRI检查740
一、腹膜后间隙的一般情况740
二、常用影像检查方法和诊断要点741
三、腹膜后间隙MRI检查技术741
四、腹膜后间隙MRI检查建议方案744
第九节 乳腺病变的MRI检查745
一、乳腺癌的一般情况和常用影像检查方法745
二、乳腺MRI检查技术746
三、乳腺MRI检查建议方案750
第24章 骨关节系统及软组织的MRI检查753
第一节 肩关节的MRI检查753
一、MRI相关的肩关节解剖特点753
二、肩关节MRI常规成像技术753
三、肩关节MRI造影技术757
四、肩关节MRI增强扫描技术758
五、肩关节MRI检查的建议方案759
六、肩关节MRI特殊扫描技术760
第二节 肘关节的MRI检查762
一、MRI相关的肘关节解剖特点762
二、肘关节MRI常规成像技术762
三、肘关节MRI造影检查764
四、肘关节MRI检查的建议方案764
第三节 腕关节的MRI检查765
一、腕关节MRI常规成像技术765
二、腕关节MRI造影技术768
三、血管内造影剂增强扫描769
四、腕关节MRI检查的建议方案769
第四节 髋关节的MRI检查770
一、髋关节MRI常规检查技术770
二、髋关节MRI造影技术773
三、血管内造影剂增强扫描774
四、髋关节MRI检查的建议方案774
第五节 膝关节的MRI检查775
一、膝关节MRI常规检查技术775
二、膝关节MRI造影技术782
三、血管内造影剂增强扫描782
四、膝关节MRI检查的建议方案783
五、膝关节特殊MRI扫描技术783
第六节 踝关节的MRI检查785
一、踝关节MRI常规检查技术785
二、踝关节MRI造影技术788
三、踝关节MRI检查的建议方案788
第七节 颞下颌关节的MRI检查789
一、颞下颌关节MRI常规检查技术789
二、颞下颌关节MRI检查的建议方案792
三、颞下颌关节动态MRI扫描792
第八节 四肢骨骼和软组织的MRI检查792
一、与MRI检查相关的解剖特点792
二、MRI常规检查技术793
三、MRI特殊检查技术795
参考文献796
附表A 英文缩写对照表808
附表B 主要厂家脉冲序列、成像技术或成像参数名称对照表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