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与人文的交响 沈铭贤科学评论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与人文的交响 沈铭贤科学评论选
  • 上海市反邪教协会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 ISBN:978754274053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75页
  • 主题词:科学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与人文的交响 沈铭贤科学评论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科学精神1

“雷尔”教派在给我们上课1

科学精神并不神秘3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5

钟南山让我们感动7

从衣原体到冠状病毒9

“我的女主人是血红蛋白”11

比较两位顶级大师13

赞二十年磨一剑15

“干什么都行的细胞”17

喜闻“挑刺”19

无畏的科学21

迷信战胜科学?23

科学精神与政治品格25

警惕“与迷信结缘”27

让公众更多参与29

“科学和上帝又斗上了”31

请不要说“满口话”33

因何追寻历史35

裂脑人实验的启示37

通向真理的阶梯39

在“亲眼所见”的背后42

急功近利是求真务实的大敌44

没有保险箱47

科学理念50

探索的代价50

“万事”没有“大吉”52

权威的另一面54

1/4的警示56

洛桑报告透露的信息58

共享与专利60

科学并未“终结”62

爱因斯坦魅力永恒64

谈以人为本——新科技发展观解读(一)66

谈创新与跨越——新科技发展观解读(二)68

谈竞争与合作——新科技发展观解读(三)70

谈持续发展——新科技发展观解读(四)72

制造“基因超人”74

数据背后76

科学拒绝“时尚”78

挡不住的诱惑80

新理念与新手段的结合——观科技馆二期展82

比翼本无间84

禽流感之思86

“科学请求被人超越”88

“另类”的悲哀90

假如人人活到140岁92

与广告保持一段距离94

提倡科学 宽容非科学96

理解“科学的局限性”98

科学理念何以重要100

仰望天空还是关注脚下102

“长寿”闯的祸104

虎照风波:一则以喜,一则以忧106

被忽视的无人区:丰收之地108

“诺贝尔奖情结”两面观111

理性面对“非典”114

给科学以时间117

千般好处请别集于一身120

科技创新122

创新因何与咖啡馆结缘122

异质的综合124

李斯特的启示126

博耶的故事128

支持“非共识项目”130

“你可以做任何喜欢的事”132

“两面神思维”134

鼓励与控制之间136

谨记钱老的告诫138

给创新以动力和活力140

“最流行语”之忧142

面向市场144

T型车的创新与衰落146

“辩证的思维”148

能否出一个诺基亚150

站在风暴之上152

最想要的是音乐会票子154

“尤里卡!”156

可怕的“死亡之谷”158

能否“十顾茅庐”160

想起了青霉素162

科技创新与道德支撑164

路在脚下166

做新观念的助产士168

创新文化何时不再仅是美好愿望171

科研道德174

何以违规174

主动认错,好!176

黄禹锡为何道歉178

再议“黄禹锡事件”180

规则,是用来遵守的182

贺吴老荣获国家大奖184

为什么要关注科学道德186

“精神分裂症基因”188

想起了马克斯·韦伯190

科技“虚火”与科研道德192

排名的悲剧195

“欣弗”事件与职业道德危机198

诚信:科学道德的基石201

协作研究何其难204

“耻尤为要”207

人与自然209

阅卷偶感209

沉重的环保211

人啊,人!213

假如我是“老天”215

观尼亚加拉大瀑布217

学会与自然界共处219

自然界是“哑巴”吗221

“我的蚊子”224

SARS及果子狸之争226

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刻的变革228

生命伦理230

里根之子为何批评布什230

为什么投反对票232

由于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我们成了另一种人234

“特丽案”之思236

生命伦理任重道远——“特丽案”之思(二)238

伦理不能缺失240

一身而二任的伯格教授242

“换脸”的两难244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246

首张个人“基因身份证”248

人兽嵌合胚胎研究:不必惊恐250

克隆人是否正走近我们253

“拒签事件”拷问医患关系的本质255

伦理学扮演了什么角色258

假如“克隆人”来了260

感谢两头羊262

基因歧视:一种可怕的力量265

基因是重要的,但并非故事的全部——再谈基因歧视267

保护基因隐私不是绝对的270

能否避免这样的悲剧272

为科技伦理构筑坚实基础275

科学人文278

“请不要更多用药”278

以人为本重在落实280

只有一个爱因斯坦282

把爱因斯坦作为文化来读284

科学与人文的交响——百篇感言286

记住奥斯威辛288

“医者不可不慈仁病者不可猜鄙”290

文明的一个重要信号292

从“重文轻理”谈起294

“给我一个灵魂”297

绿:科学与人文交响的主调299

“技术性头脑”的受害者302

抢救生命与保护隐私孰重孰轻304

警惕人文主义的乌托邦306

要交锋,但不要帽子308

让知情同意更人性化些310

14天:寻找平衡区间312

宽容,还是“紧箍咒”?314

80年前的一场论战316

在“科学”的名义下318

给病人更多的人文关爱320

由“伦理查房”看维护人的尊严323

附录326

从克隆人之争看生命伦理学——在上海交通大学的讲演326

科技与伦理:必要的张力337

科学观的变革及其影响349

后记3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