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西部新农村建设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西部新农村建设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2232493.jpg)
- 聂华林,张涛,马草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5906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23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37页
- 主题词: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研究-西南地区;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研究-西北地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西部新农村建设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理论5
第一节 毛泽东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思想5
一 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5
二 提出了一系列农业发展的思路7
三 重视农民在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作用9
四 关注农村建设10
第二节 邓小平的农业思想11
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根本12
二 科学技术是发展农业的关键13
三 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发展林牧副渔业14
四 城乡协调发展,实现整体的共同富裕15
第三节 江泽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思想16
一 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全局的根本性问题17
二 强调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17
三 主张以市场为导向,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18
四 明确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19
五 强调科学技术对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性作用19
六 阐明发展乡镇企业、建设小城镇是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20
七 重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21
八 提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1
第四节 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的认识22
一 提出“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2
二 做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23
三 强调统筹城乡发展23
四 强调增加农民收入24
五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25
第二章 民国时期和台湾地区农村建设的沿革和经验26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农村建设26
一 中央政府的农村建设26
二 地方政府主持下的农村建设28
三 地方当局支持下的乡村建设实验30
四 民国时期乡村建设的经验与评价35
第二节 中国台湾地区的农业发展经验36
一 台湾农业的背景知识与发展阶段36
二 台湾的支农政策及其效果38
三 农民保护与农村建设的理念与措施41
第三章 农村建设的国际经验与教训43
第一节 韩国的新农村运动与农村地区开发43
一 韩国新农村运动43
二 农村地区综合开发50
三 农村定居生活圈开发与农村生活环境改善53
第二节 日本的农村振兴政策与运动55
一 日本战前的农村建设运动55
二 日本战后的农业、农村建设56
第三节 欧盟农村振兴政策与美国现代农业发展62
一 推动欧盟农村建设及地区开发的主体62
二 欧盟的农业农村政策与地区开发政策63
三 最优先目的与相关的农业及农村政策64
四 建设农村及援助地区开发的其他项目和政策66
五 美国的现代农业发展68
第四章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建设71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根据地建设71
一 发动土地革命,变革农村土地制度72
二 开展经济建设,积累农村工作经验73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制度改革75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77
一 农业合作化运动78
二 人民公社化运动81
第四节 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形成82
一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形成过程82
二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主要内容及目标83
第五节 农民收入分配的变化及特点87
一 农民收入分配的变化87
二 农民收入分配的特点89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的状况92
第一节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演进与绩效92
一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演进92
二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实施绩效94
第二节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95
一 农业经济全面发展95
二 农村产业结构趋于合理96
三 农业科技广泛运用97
四 农村人力素质不断提高98
第三节 乡镇企业与小城镇的发展99
一 乡镇企业的兴起99
二 小城镇的发展101
第四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状况103
一 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情况103
二 向城市转移的情况105
第五节 农民收入变化及其特征107
一 农民收入的增长趋势和特征107
二 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108
三 农民收入增长源泉的变化110
四 农民收入地区差距和内部差距的变化111
五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112
第六节 城乡关系的调整及财税制度改革113
一 改革城乡二元税制,推进城乡税制统一114
二 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范围115
第六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和任务118
第一节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背景118
一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118
二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119
三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120
四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122
五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122
六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保持国民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123
第二节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条件与基础124
一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依据124
二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对国际经验的借鉴126
三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理论依据126
四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依据128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132
一 体现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宗旨132
二 体现了党对中国城镇化现代化规律的科学把握133
三 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134
第四节 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和总体思路135
一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135
二 新农村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140
三 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142
第五节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144
一 生产发展144
二 生活宽裕145
三 乡风文明146
四 村容整洁147
五 管理民主148
第七章 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问题150
第一节 中国城乡关系现状及成因150
一 中国城乡失衡的现状150
二 城乡失衡对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153
三 城乡关系失衡的原因155
第二节 城乡统筹发展的含义和必然性159
一 统筹城乡发展的含义159
二 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性161
三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165
第三节 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统筹西部城乡发展172
一 西部地区城乡差距的突出表现172
二 依托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社会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177
第八章 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建设思路181
第一节 现代农业的定义与内涵181
一 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181
二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182
第二节 现代农业的特征和评价体系183
一 农业现代化的特征183
二 农业现代化的评价体系185
第三节 现代农业的主要形态187
一 持续农业187
二 生态农业188
三 有机农业189
四 都市农业190
第四节 现代农业相关因素发展现状191
一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趋势191
二 现阶段的农业增长方式194
第五节 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任务199
一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99
二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基地200
三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多功能农业200
四 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健全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201
第六节 循环农业的发展思路202
一 循环农业的内涵和意义202
二 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的实践探索204
三 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领域与路径选择205
第九章 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的途径与对策207
第一节 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的特殊意义207
一 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的要求更加迫切207
二 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的意义更加特殊209
第二节 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的总体特征和制约因素209
一 农民收入增长的总体特征209
二 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211
第三节 促进西部地区农民增收的对策213
一 在城乡社会结构调整过程中优化农业结构213
二 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213
三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214
四 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214
五 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15
六 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有机农业216
七 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216
第四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217
一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任务很艰巨217
二 劳动力转移面临许多制度障碍218
三 多重约束下的农村劳动力城乡转移行为220
第五节 加快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思路222
一 立足于城乡要素流动,推进城镇化进程223
二 加快农村综合发展,以农村新型工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225
三 统筹城乡劳动就业,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障碍226
四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229
五 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向东部发达地区和城市转移231
六 实行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农村土地政策和农民“双向流动”的就业机制232
第十章 西部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33
第一节 西部地区农村能源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234
一 农村能源发展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236
二 西部地区农村能源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39
三 西部地区农村能源发展战略249
第二节 西部地区农村交通发展状况问题与发展建议260
一 西部农村交通设施建设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262
二 西部地区农村交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64
三 西部地区农村交通发展的对策建议270
第三节 西部地区农村水利建设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274
一 西部地区农村水利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276
二 西部地区农村水利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77
三 西部地区农村水利布局与发展对策281
第四节 西部地区农村信息设施建设现状与发展思路286
一 信息基础设施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287
二 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89
三 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着力点293
第五节 西部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解决思路296
一 西部地区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现状297
二 西部地区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机理305
三 西部地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306
四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建议308
第十一章 西部地区农村公共事业现状问题与发展思路315
第一节 西部地区农村教育问题现状及发展思路316
一 西部地区农村教育问题现状318
二 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发展战略与对策325
第二节 西部地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问题及解决思路328
一 西部地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29
二 国外农村医疗保障模式介绍及评析335
三 西部地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思路340
第三节 西部地区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发展思路343
一 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344
二 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345
三 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347
四 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建设和开发的基础条件349
五 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和指导方针351
六 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互动途径353
七 西部农村文化建设的投资主体模式360
八 西部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建议363
第十二章 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366
第一节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特殊性366
第二节 西部县域财政现状问题与解决思路370
一 西部地区县域财政现状371
二 西部地区县域财政困难的成因分析371
三 西部地区县域财政困难的解决思路与对策建议372
第三节 西部县域经济与乡镇企业发展374
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对西部县域农村工业化的意义——基于东、西部乡镇企业各项指标的比较分析375
二 西部地区乡镇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分析379
三 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路径选择382
第四节 西部县域经济发展与特色产业开发388
一 特色经济的内涵与特征389
二 西部部分省区县域特色经济开发现状分析390
第十三章 西部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综合改革问题395
第一节 西部地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395
一 现行土地政策改革的困境397
二 农地制度改革的战略思路399
第二节 西部地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问题401
一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401
二 西部地区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的问题403
三 西部地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404
第三节 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406
一 农村金融机构缺乏为“农”服务的功能407
二 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产权不清晰、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408
三 西部地区农村金融业的萎缩,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408
四 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409
主要参考文献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