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百年广播电视与传播研究 一项跨科学的探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百年广播电视与传播研究 一项跨科学的探索](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2227650.jpg)
- 蔡骐,黄金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ISBN:753555016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71页
- 主题词: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百年广播电视与传播研究 一项跨科学的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理解百年广播电视的三个维度1
第一章 百年广播电视历程:技术视野7
第一节 延伸听觉神经:西方广播的技术历程7
一、广播的诞生:从点线发送到声波传载7
二、广播事业的拓展:从点对点到点对面传播11
(一)商业广播13
(二)公共广播14
三、广播技术的改进:从家庭媒介到个人媒介19
四、后广播时代:遭遇电视后的技术走向23
第二节 传入与流变:中国广播的技术历程28
一、广播技术的早期传入:从被动移植到主动引进29
二、广播事业的初步建立:引进设备与自力更生31
(一)国民党统治下的广播32
(二)抗战中的中共延安广播34
(三)解放后我国广播事业的振兴36
三、广播在新时期的发展:技术革新与转变经营体制37
第三节 打破视听界限:西方电视的技术历程44
一、电视走入家庭:从机械电视到电子电视44
二、电视传播技术的改进:彩色电视、电视网、卫星电视51
三、电视制作技术的发展:从直播到录播、到回归直播56
四、电视事业的稳定:公私并营、有线电视、付费电视61
(一)美国61
(二)英国63
第四节 追赶与超越:中国电视的技术历程69
一、电视技术的传入: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69
二、电视技术的新发展:从电视传送到电视制作74
第二章 百年广播电视历程:社会与文化视野82
第一节 谁决定了广播的生死:西方广播与社会文化变迁82
一、广播产生并存在的社会原因82
二、广播对社会生活的影响89
三、广播再次兴盛的社会文化原因100
第二节 自上而下的普及:中国广播与社会文化变迁106
一、战时广播对社会的影响106
二、战后广播逐步“软化”110
三、广播适应新形势112
第三节 辉煌背后的阴影:西方电视与社会文化变迁119
一、早期电视确立自身地位119
二、电视的社会地位与日俱增126
(一)政治126
(二)生活128
(三)经济133
三、电视的社会化作用135
(一)电视与教育135
(二)电视与家庭136
(三)电视与儿童137
第四节 大众化与娱乐化:中国电视与社会文化变迁140
一、电视在社会转型时期开始兴盛140
二、电视在中国现代社会中的作用145
三、电视节目的娱乐性日益提高150
(一)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150
(二)电视剧的发展155
第三章 广播电视与传播研究的发展161
第一节 媒介机构与议程设置161
一、议程设置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62
(一)理论的历史缘起162
(二)理论的研究背景163
(三)议程建构与媒介机构165
二、广播电视与议程设置研究的进程166
三、议程设置理论对广播电视传播的启示171
(一)偶发条件对于传播实践的指导171
(二)“谁设置新闻议程”的现实意义173
四、议程设置在广播电视传播中的应用175
(一)议题内容的取舍175
(二)议题的呈现方式177
(三)广播电视的舆论导向179
第二节 媒介文本中的符号与叙事181
一、广播电视文本中的符号181
(一)符号学的发展与广播电视符号学研究181
(二)文本及意涵:符码的语法与语义185
1.广告185
2.新闻188
3.娱乐节目190
(三)受众:广播电视符码的使用者191
二、广播电视文本中的叙事194
(一)叙事学的兴起与广播电视的叙事研究194
(二)类型节目中的叙事艺术198
1.新闻节目叙事198
2.娱乐节目叙事201
3.广播电视剧中的叙事205
(三)电视新闻节目的叙事艺术210
1.电视新闻:作为叙事的结构与特性分析211
2.新闻联播:作为整体的叙事艺术212
3.意识形态:在叙事的表象下214
第三节 被动与主动的受众217
一、被动的受众:受众商品论218
二、主动的受众:使用与满足理论223
三、向受众“解码”阶段的转变229
第四节 电视暴力的效果研究232
一、电视暴力效果研究的历程233
(一)发端及早期研究233
(二)大型暴力效果研究235
二、电视暴力效果实验241
三、电视暴力效果理论245
(一)宣泄理论245
(二)社会学习理论246
(三)涵化理论247
第四章 跨学科视野中的电视研究254
第一节 文化研究学派与电视研究254
一、文化研究的兴起与发展255
(一)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兴起255
(二)关键词:重写“文化”257
(三)方法论突破:跨学科视野258
二、研究传媒的理论机制259
(一)文学研究传统的承袭:文本分析259
(二)导入符号学工具:编码解码理论261
(三)受众理论的拓展:三种解读方式262
三、文化研究与电视263
(一)雷蒙德·威廉斯:电视技术的文化社会学263
(二)斯图尔特·霍尔:电视的符号学与文化霸权266
(三)戴维·莫利:电视观众的民族志研究269
(四)约翰·费斯克:走向快感的电视文化理论272
第二节 女性主义与电视研究275
一、女性、女性主义与电视276
二、性别视角下的电视文本277
(一)电视剧的叙事机制277
(二)广告中的性别镜像279
(三)无性别的新闻报道280
(四)娱乐节目中的性别培养281
(五)“反性别陈规”节目的虚假意义282
三、女性观众头脑中的乌托邦285
四、日常生活中的电视使用287
第三节 消费主义与电视研究289
一、符号的狂欢:消费主义的兴起289
二、在影像的面纱下:与电视共谋291
三、神话与涵化:通向消费主义的两种进路293
四、电视与消费主义:三种理论范式295
五、虚幻的仿真世界:电视节目中的消费主义297
(一)偶像剧:消费主义的肥皂泡297
(二)综艺节目:消费主义的狂欢宴299
(三)广告:消费主义的布道者300
第四节 全球化理论与电视研究303
一、“全球化”理论中的“电视”溯源303
二、全球化电视传播的理论辨析306
(一)作为产业的电视306
(二)作为文化的电视308
(三)作为意识形态的电视310
三、全球化语境中的电视传播实践312
(一)跨国电视公司的策略转变313
(二)国有电视台的生存对策315
第五节 后现代主义与电视研究317
一、后现代的兴起与电视研究317
(一)文化的转向:从现代到后现代317
(二)后现代主义对电视的研究318
二、电视:大众文化的后现代精神321
(一)电视技术:大众与时空的意义321
(二)电视审美:影像文化的胜利322
(三)电视叙事:非线性的神话323
三、电视文化:“景观”身后的反思324
(一)符号幻象324
(二)视觉幻象325
(三)娱乐幻象326
四、后现代法则与电视新闻328
(一)拼贴、复制与电视新闻的时空幻象328
(二)解构之维与电视新闻的“去中心化”330
(三)新闻谈话节目与元话语权威的消解331
结语 未完成的研究334
参考文献336
后记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