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降水月季气候变化分析预测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降水月季气候变化分析预测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2226446.jpg)
- 严华生,严小冬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750293887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35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144页
- 主题词:降水-天气分析-中国;降水-天气预报-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降水月季气候变化分析预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前人研究结果及进展1
1.1旱涝气候成因的研究现状1
1.1.1大气环流异常对旱涝气候的影响2
1.1.2北太平洋海温对旱涝气候的影响3
1.1.3 ENSO与中国汛期降水4
1.1.4东亚气候系统变化与中国汛期降水5
1.1.5大气环流因子和大气活动中心涛动的变化与中国汛期降水9
1.2短期气候业务预测方法的发展现状10
1.2.1经验和数理统计方法仍占主导10
1.2.2以物理因子和前兆强信号为基础的物理统计方法发挥重要作用11
1.2.3动力学方法在业务预测中的作用和地位已明显加强和提高15
1.2.4近年来国内预报业务概述17
1.3本研究工作的内容和意义18
参考文献19
第二章 中国降水场时空分布变化的研究22
2.1前言22
2.2资料与方法22
2.3结果分析22
2.3.1前k个主分量方差贡献率的月、季变化22
2.3.2特征向量场25
2.3.3时间系数的年际变化分析31
2.4小结33
参考文献33
第三章 大气环流变化对中国降水的影响研究34
3.1主汛期(6~8月)副热带高压各指数与中国160站降雨的关系34
3.1.1资料和方法35
3.1.26~8月副热带高压各指数对降雨的影响35
3.2前期大气环流变化对中国汛期雨带类型分布的影响42
3.2.1资料和方法43
3.2.2结果分析44
3.2.3总结和讨论49
3.3西风指数与中国汛期雨带类型的关系50
3.3.1资料和分析方法50
3.3.2结果分析51
3.3.3结论62
3.4中国春末5月区域降水和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典型相关分析62
3.4.1资料和计算方法63
3.4.2结果分析64
3.4.3结论68
参考文献68
第四章 海温变化对中国降水的影响研究70
4.1冬季太平洋海温变化对中国5月降水的影响70
4.1.1资料和方法70
4.1.2结果分析71
4.1.3天气气候成因机制讨论72
4.2印度洋海区的海温变化对我国汛期降水的影响74
4.2.1资料及方法75
4.2.2中国汛期降水的气候特征76
4.2.3中国汛期降水场与印度洋SSTA场的遥相关分布特征76
4.2.4印度洋SSTA对中国雨带类型的影响79
参考文献80
第五章 中国降水可预报性分析82
5.1太平洋海温变化对我国降水可预报性的时空分析82
5.1.1资料与方法82
5.1.2海温对降水贡献的时空特征82
5.1.3海温影响的区域性和物理意义89
5.2用500hPa月高度场作月降水预报所提供的可预报性时空分布90
5.2.1资料与方法91
5.2.2结果分析91
5.2.3成因讨论98
5.3前期高度场和海温场变化对我国汛期降水可预报性的影响99
5.3.1资料与分析方法99
5.3.2结果分析101
5.4可预报性研究小结106
参考文献107
第六章 近几年汛期降水预报试验及检验110
6.11998年夏季雨带类型预报110
6.1.1相似预报110
6.1.2最佳子集判别穷尽搜索法113
6.1.3相似判别集成预报114
6.22001年汛期全国降水趋势预测115
6.2.1前期海温场与全国初夏降水场的典型相关分析预测115
6.2.2秩序统计量最佳子集回归预测116
6.2.3综合预测结果117
6.32002年汛期(6~8月)全国降水趋势预测117
6.42003年汛期(6~8月)全国降水趋势预测119
6.52004年汛期(6~8月)全国降水趋势预测123
6.6历年预报结果检验127
参考文献128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129
7.1研究总结129
7.2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工作130
7.3气候预测方法评述130
7.3.1天气气候学预测方法131
7.3.2统计预测方法131
7.3.3气候数值模式预测133
7.4今后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