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社会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胡春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5422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教育社会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社会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育社会学概述1
第一节 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1
一、什么是社会学1
二、什么是教育社会学5
第二节 教育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8
一、教育社会学的萌芽8
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化12
三、教育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化14
四、教育社会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7
五、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概况21
第三节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方法和意义23
一、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围23
二、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27
三、学习教育社会学的意义32
第四节 现代西方教育社会学流派33
一、结构——功能主义33
二、冲突论37
三、解释论学派40
第二章 教育社会功能44
第一节 教育社会功能概述44
一、教育社会功能的含义44
二、教育社会功能的性质45
三、教育社会功能的内容48
第二节 教育社会对政治社会的功能48
一、对政治社会的基本认识48
二、政治民主化与教育民主化49
三、政治对教育的影响50
四、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53
第三节 教育社会对经济社会的功能55
一、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55
二、教育对经济的功能57
三、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58
第四节 教育社会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59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59
二、市场经济对教育社会的影响61
三、教育对市场经济的影响64
第三章 教育社会组织结构66
第一节 教育社会组织概述66
一、组织、教育社会组织的内涵66
二、教育社会组织的相关概念71
第二节 教育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72
一、教育社会组织成员72
二、教育社会组织目标73
三、教育社会组织资产74
四、教育社会组织文化76
五、教育社会组织制度78
六、教育社会组织环境79
第三节 教育社会组织的结构80
一、梯层结构80
二、等级结构81
三、混合结构83
第四节 教育社会组织的形态85
一、模糊的教育社会组织形态86
二、半固定的教育社会组织形态86
三、严格的教育社会组织形态87
四、教育社会组织的现实形态88
第四章 教育社会制度97
第一节 教育社会制度概述97
一、教育社会制度的意义97
二、教育社会制度的结构要素98
三、教育社会制度相关概念的关系101
第二节 教育社会制度的特征与类型103
一、教育社会制度的特征103
二、教育社会制度的类型104
第三节 教育社会制度的形态与功能107
一、教育社会制度的形态107
二、教育社会制度的功能109
三、教育社会制度与政治经济活动110
第四节 现代教育社会制度的创立及改进112
一、现代教育社会制度的实质112
二、现代教育社会制度的内容113
三、现代教育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115
四、教育社会制度的发展与改进116
第五节 教育社会制度中的违规表现116
一、教育管理者的违规117
二、教师的违规118
三、学生的违规118
第五章 教育社会与文化变迁125
第一节 文化概述125
一、文化的涵义125
二、文化的特性127
三、文化的要素128
四、文化的类型133
第二节 文化与教育的关系134
一、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134
二、民族文化特点与教育137
三、文化的传递、传播和教育140
四、当代文化的传递与教育142
第三节 网络文化与教育143
一、网络文化143
二、网络文化中个体文化的特点144
三、网络文化对教育的挑战145
第四节 学校教育文化的主要形态与类型147
一、观念教育文化148
二、教师文化149
三、学生文化153
四、校园文化154
第六章 教育社会与学校组织159
第一节 学校社会组织体系159
一、社会组织及其类型159
二、学校社会组织160
第二节 班级社会组织164
一、班级社会体系理论164
二、关于班级社会学的理论165
三、班集体的理论167
四、班级的功能169
第三节 班集体建设中的教师173
一、教师在班集体建设中的职能173
二、教师的教育权威176
第七章 教育社会与课程180
第一节 课程概述180
一、什么是课程180
二、课程与社会182
第二节 课程内容的社会学分析188
一、分析课程的思想文化原则189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191
三、教科书的社会学分析194
四、学科结构的社会学分析198
第三节 课程评价的社会学分析202
一、课程评价概述202
二、考试的社会学基础205
第八章 教育社会与物质设施209
第一节 教育社会物质设施的性质与功能209
一、教育社会的物质构成209
二、教育社会物质设施的基本特征210
第二节 教育社会物质设施的投资与归属212
一、教育社会物质设施的产权归属212
二、教育社会物质设施产权的科学化216
第九章 教育社会与人口224
第一节 现代社会与人口变迁224
一、社会变动与人口变迁225
二、工业化与人口变迁228
三、现代化与人口变迁232
四、中国现代化过程与人口的变动236
第二节 人口资源与人口素质238
一、人口资源开发238
二、人口素质242
三、我国人口素质状况246
第三节 人口与教育的关系247
一、人口对教育的影响248
二、教育对人口的影响251
第十章 教育社会与教育机会均等255
第一节 社会分层与教育255
一、社会分层的基本内涵及成因255
二、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258
三、社会分层对教育的影响261
四、教育社会分层的理论265
第二节 社会选拔与教育270
一、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270
二、社会资源与教育271
三、学校在社会选拔与分配中的作用274
四、影响学校选拔与分配的因素276
五、我国学校在社会选拔与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81
第三节 教育机会均等与社会公平285
一、教育机会均等的内涵285
二、影响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因287
三、教育机会均等与社会公平288
第十一章 教育社会与依法治教289
第一节 教育法概述289
一、教育法的基本原理289
二、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现状293
第二节 依法治教298
一、依法治教的重要性298
二、我国“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307
三、我国依法治教的特征312
四、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与义务313
第三节 建立、健全我国法律制度329
一、构建完善的教育法律体系329
二、强化教育行政执法330
三、完善教育法律监督331
四、提高全民教育法律素养333
主要参考文献335
后记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