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云南地震灾害与地震应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云南地震灾害与地震应急](https://www.shukui.net/cover/67/32217608.jpg)
- 李永强,王景来主编 著
- 出版社: 云南出版集团公司;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4162622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07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地震灾害-防治-云南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云南地震灾害与地震应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云南地震灾害概论1
第一节 中国近年来的地震灾害1
一、强震活动与震灾损失1
二、地震灾害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1
三、地震灾害损失的增长比经济增长要快3
第二节 云南地震灾害4
一、云南震灾概况4
二、云南震灾地区性差异7
三、云南震灾分布的时间差异9
第三节 地震山地灾害14
一、地震山地灾害的严重性14
二、地震诱发的山地灾害特征15
三、崩塌是盐津地震主要伤亡原因17
第四节 地震原地重复,震灾雪上加霜17
一、宁蒗地震17
二、姚安地震18
三、施甸地震19
四、大姚地震20
五、鲁甸地震21
六、盐津地震22
第五节 20世纪云南地震活动与伤亡的基本特征23
一、地震的空间分布24
二、各地震活动期及其伤亡26
三、地震带(区)及其伤亡28
四、M≥5级地震发震时刻(小时)分析30
五、发震地点及其伤亡32
六、地震深度及其伤亡33
七、地震烈度与伤亡35
八、潜在的地震伤亡危险因素37
九、地震伤亡的复杂性38
第六节 云南相似大震人员伤亡差异因素分析38
一、基本情况38
二、前震预警及临震预报对减少大震人员伤亡作用明显39
三、澜沧-耿马地震极震区面积较大是人员伤亡较大的另一因素43
四、次生火灾对澜沧-耿马地震人员伤亡影响较大43
五、集体行为的偶然因素减少了澜沧地震的死亡人数43
六、云南相似地震的人员伤亡对比44
第七节 丽江7.0级地震人员死亡特征及其启示44
一、资料来源44
二、死亡特征与成因分析45
三、丽江地震人员死亡的空间分布特征49
四、地震伤亡的启示51
第二章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54
第一节有关地震应急指挥的规定54
一、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54
二、地震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56
三、地震应急指挥命令系统57
四、地震应急信息通告系统58
五、总控与集成58
第二节 地震应急指挥模式59
一、地震应急指挥定义和要求59
二、地震应急指挥发展现状60
三、中国地震应急指挥结构65
第三节 云南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概述67
一、技术系统概述67
二、系统建设内容68
三、应急指挥工作流程69
第四节 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支撑平台70
一、综合布线71
二、大屏幕投影及辅助显示系统73
三、音响及视频监控系统74
四、数字会议系统76
五、数据存储系统77
六、地震现场信息接收与处理系统77
七、多媒体编辑系统77
八、视频会议接收系统77
第五节 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78
一、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硬件平台78
二、地震应急快速响应系统网络与通信平台79
三、地震速报快速响应系统79
四、自动群呼与短信息发布81
五、震害动态评估系统82
第六节 应急指挥命令系统83
一、指挥终端及信息服务系统83
二、地震应急指挥反馈与记录系统83
三、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84
四、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支持系统85
第七节 地震应急信息通告系统86
一、信息通告支持平台87
二、信息通告管理系统87
第八节 地震应急指挥管理信息系统87
一、地震应急信息安全与控制系统87
二、地震应急指挥与其他系统的接口88
三、地震应急指挥管理系统88
第九节 中控及系统联动集成90
一、中控90
二、系统联动集成94
第十节 云南省抗震救灾指挥场所建设96
一、抗震救灾指挥场所建设96
二、云南抗震救灾指挥部装修工程96
三、抗震救灾指挥部装饰工程施工97
第三章 地震现场应急103
第一节 国家关于地震现场技术系统的规定103
一、总体要求103
二、功能103
三、构成103
四、地震现场硬件平台103
五、地震现场软件系统104
六、地震现场基础设施子系统106
七、大型地震应急指挥车106
第二节 云南地震现场应急卫星通信集成107
一、常规地震应急通信存在的问题107
二、云南地震应急通信系统设计思路与原则109
三、云南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系统分类设计109
四、云南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系统集成110
五、云南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113
六、问题与展望114
第三节 地震现场应急通信工作模式115
一、设备组成115
二、5.0~5.9级地震工作模式115
三、6.0级以上地震工作模式116
四、地震现场应急通信工作流程117
第四节 地震现场演习方案118
一、演习时间地点118
二、演习目的118
三、演习设备与车辆配置118
四、演习人员与分担工作118
五、演习步骤118
第五节 云南地震现场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119
一、地震现场应急的任务119
二、地震现场应急系统建设123
第六节 云南地震应急现场工作——以盐津地震为例128
一、地震应急现场通信工作概况128
二、现场灾害及信息快速评估130
三、盐津两次地震灾害初步分析132
第四章 城市地震应急反应137
第一节 国家关于城市地震应急反应指挥系统规程137
一、总体要求137
二、建设原则137
三、城市灾情上报子系统137
四、城市地震应急反应决策子系统138
第二节 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和能力建设138
一、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139
二、防震减灾信息管理功能140
三、城市防震能力建设140
四、城市防震减灾指标体系142
第三节 典型的城市地震次生灾害143
一、20世纪的典型城市地震火灾143
二、城市地震火灾发生的原因144
三、地震次生火灾动态危险性分析145
四、城市地震火灾的因素与调度指挥146
五、城市地震次生火灾蔓延146
六、地震次生毒气泄露147
七、地震次生爆炸148
八、地震引起城市交通系统瘫痪148
第四节 云南省重点城市地震应急技术系统建设149
一、云南重点城市地震应急技术系统建设任务149
二、云南重点城市地震应急技术系统建设内容149
三、云南重点城市地震应急技术系统设计150
第五节 云南重点城市地震应急152
一、云南重点地震灾害防御城市152
二、可能地震对城市的影响153
三、各重点城市概况及其地震影响范围154
第五章 数字烈度等震线163
第一节 地震烈度与地震应急163
一、中国地震烈度表163
二、地震烈度分级163
三、地震烈度与等震线165
第二节 云南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研究165
一、用独立的震级与烈度进行研究166
二、用震级、能量与烈度关系进行研究170
第三节 云南县城所在地的地震基本烈度171
一、云南县城所在地的基本烈度171
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172
三、云南县城所在地的地震动参数173
第四节 GIS在地震应急中的应用176
一、GIS在地震应急中的应用177
二、地震灾害信息特征有利于使用GIS177
三、数据是GIS技术的基础178
第五节 数字地震烈度等震线模型179
一、纸质烈度等震线179
二、资料选取180
三、字段设置180
四、资料完善与加工180
五、烈度等震线命名181
六、烈度等震线分析181
七、烈度等震线长度统计结果185
八、数字烈度等震线模型187
第六节 数字烈度等震线参数表191
第六章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系统216
第一节 为什么要建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216
一、地震应急救援的依据来自地震信息216
二、为地震救灾拯救生命赢得时间217
第二节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原则和要求219
一、数据库格式规定的编写原则219
二、数据分类说明219
三、空间数据的处理要求219
四、行政区划ID码的规定219
五、行政村、街区或重点目标代码范围规定220
六、区域级地震应急数据库地图比例尺要求221
第三节 区域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有关规定221
一、基础地理图(空间数据库)221
二、行政区划图222
三、城市图库(空间数据库)223
四、人口统计224
五、房屋统计225
六、国民经济统计225
七、企业经济统计226
八、地质图226
九、活动构造分布图227
十、地震区划图227
十一、地震活动228
十二、重点监视防御区229
十三、地震台网230
十四、震害与救灾案例230
十五、机场(点属性或面属性)231
十六、交通分布图(公路、铁路、水道)232
十七、桥梁、隧道分布图(不含市内桥梁隧道)233
十八、大型油气管线分布图(线属性)234
十九、港口、码头分布图(点属性或面属性)235
二十、水库分布图(面属性或点属性)235
二十一、重大火灾、爆炸、有毒危险源分布图(点属性)236
二十二、崩塌、滑坡、泥石流危险区分布图(点属性)237
二十三、侨乡分布图(属性表)237
二十四、旅游景点和自然保护区分布图(点属性或面属性)237
二十五、大型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图(属性表)238
二十六、区县行政区的少数民族(属性表)238
二十七、贫困县分布图239
二十八、气候(属性表)239
二十九、学校(属性表)239
三十、医疗救护力量数据240
三十一、消防力量(属性表)241
三十二、物资储备242
三十三、救灾队伍242
三十四、联络数据244
三十五、灾情速报网络(属性表)245
三十六、地震应急预案246
第四节 云南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构成246
一、数字化图形类246
二、配准的扫描图形类247
三、数字化行政区划图的比例尺248
四、属性数据表类249
五、某些数据表的数据类型设置255
六、数据更新263
第五节 云南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273
第六节 资料使用与保密285
一、数据无上网,上网无数据286
二、宁缺勿密286
三、提供资料,请示领导286
第七章 地震灾害快速应急评估288
第一节 各种快速评估手段288
一、统计变换法288
二、地震人员伤亡的动态评估法290
三、地震受灾人员灾情拟合法291
四、受灾人口拟合法294
五、利用GDP评估法295
六、时间进程法296
第二节 地震灾害经济损失评估301
一、正常的经济损失评估301
二、评估公式分析和数据获取的难度302
三、数据库是快速评估的基础303
第三节 各类房屋破坏比304
一、只有一个评估区的各类房屋破坏比304
二、有两个和两个以上评估区的各类房屋破坏比307
第四节 各类房屋破坏损失比316
一、只有一个评估区的各类房屋破坏损失比316
二、有两个和两个以上评估区的各类房屋破坏损失比319
第五节 房屋建筑破坏比和损失比模型323
一、地震灾害评估规定在不断完善323
二、房屋建筑破坏比323
三、房屋建筑破坏损失比327
第六节 房屋重置单价328
第七节 基于GIS的地震数字村庄329
一、地震数字村庄的概念329
二、数据分布330
三、地震数字村庄332
四、模型假设的合理性分析333
五、地震数字村庄的使用335
第八节 基于GIS的地震灾情快速评估340
一、数字等震线模型图340
二、数字等震线模型图的应用341
第九节 云南地震灾害应急响应模型在盐津5.1级地震应急中的使用344
一、盐津县基本情况345
二、模型概况345
三、模型使用345
四、讨论和结语347
第八章 典型地震的应急反应纪实351
第一节 1970年1月5日通海7.7级地震351
一、党和国家的关怀351
二、建立指挥机构351
三、医疗救护352
四、震后自救354
五、灾民生活安置355
六、抢救排险抢修356
七、救灾物资的组织供应357
第二节 1974年5月11日昭通7.1级地震358
一、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关怀358
二、地震工作者及时投入地震考察358
三、对处理次生灾害的意见358
四、对抗震救灾和重建家园提出具体意见359
第三节 1976年5月29日龙陵7.3级和7.4级地震360
一、地震救灾情况360
二、成立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361
三、组织群众自救互救362
四、实地调查灾情362
五、安排群众生活362
六、抢修公路恢复交通363
七、医疗队进入灾区救治伤员363
八、地震部门的地震应急反应364
第四节 1985年4月18日禄劝6.1级地震365
一、地震救灾情况365
二、地震部门的应急反应366
第五节 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7.6级和7.2级地震368
一、地震救灾368
二、社会各界支援369
三、如实报道震情、灾情370
四、国际友人捐赠371
五、省政府和地方政府地震应急措施371
六、地震部门应急反应375
第六节 1996年2月3日丽江7.0级地震378
一、地震救灾情况378
二、地震应急措施380
第七节 2000年1月15日姚安6.5级地震384
一、震前楚雄州的措施384
二、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385
三、云南省委、省政府指挥救灾386
四、楚雄州地震现场应急386
五、地震部门的应急反应387
第八节 2001年10月27日永胜6.0级地震388
一、地震应急准备388
二、应急与救灾391
三、永胜地震应急小结393
第九节 2001年4月12日施甸5.9级地震的应急反应394
一、地震应急反应394
二、现场应急与灾害损失评估397
三、政府抗震救灾对策398
第十节 2003年7月21日、10月16日大姚6.2级、6.1级地震400
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400
二、民政部的应急行动400
三、中国地震局的应急行动400
四、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应急行动401
五、楚雄州、大姚县的应急行动401
六、云南省地震局的应急反应401
七、解放军、武警是救灾的主力军402
第十一节 2004年8月10日鲁甸5.6级地震403
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403
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应急措施403
三、民政部应急反应404
四、中国地震局的应急反应404
五、昭通市、鲁甸县的应急反应404
六、云南省地震局地震应急反应405
七、地震救灾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