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 第3版
  • 于海峰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93748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664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1684页
  • 主题词:岩土工程-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考核-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国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培训教材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岩土工程勘察1

第一章 地质学基础知识2

第一节 地质作用2

第二节 矿物和岩石26

第三节 地质构造48

第四节 第四纪地质100

第五节 地貌116

第二章 岩土工程勘察133

第一节 勘察工作的布置133

第二节 岩土的分类及其鉴别特征149

第三节 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175

第四节 勘探与取样177

第五节 岩土工程评价190

第三章 室内试验198

第一节 室内岩石试验198

第二节 室内土工试验230

第四章 原位测试302

第一节 载荷试验302

第二节 静力触探试验327

第三节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343

第四节 标准贯入试验362

第五节 十字板剪切试验377

第六节 旁压试验384

第七节 扁铲侧胀试验395

第八节 现场剪切试验401

第九节 波速测试411

第十节 岩体原位应力测试417

第五章 水文地质434

第一节 地下水的类型及工程性质434

第二节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448

第三节 注水试验471

第四节 抽水试验478

第五节 压水试验505

第二篇 岩土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517

第一节 岩土工程设计的基本技术要求和特点518

第二节 概念设计520

第三节 设计荷载与设计状态523

第四节 设计安全度和可靠性530

第五节 实体试验、检验及监测、动态设计534

第三篇 浅基础537

第一章 土的工程性质538

第一节 概述538

第二节 土的三相组成及土的结构538

第三节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552

第四节 无黏性土的密实度557

第五节 黏性土的物理特性558

第六节 土的动力特征561

第二章 土中应力计算572

第一节 土的自重应力572

第二节 基底压力573

第三节 地基附加压力577

第四节 有效应力原理593

第三章 土的变形性质及地基沉降计算597

第一节 土的压缩性597

第二节 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606

第三节 应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619

第四节 地基变形与时间的关系623

第五节 地基沉降计算有关问题综述630

第四章 土的抗剪强度634

第一节 土的抗剪强度概述634

第二节 抗剪强度的测定方法637

第三节 孔隙压力系数644

第四节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647

第五节 应力路径658

第五章 地基承载力662

第一节 地基破坏型式及地基承载力662

第二节 地基的极限承载力665

第三节 原位测试地基的承载力669

第四节 建筑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672

第五节 桥涵地基承载力的确定674

第六章 浅基础设计680

第一节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基本要求680

第二节 浅基础的定义与分类681

第三节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686

第四节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690

第五节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691

第六节 地基基础的稳定性验算698

第七节 刚性扩展基础设计701

第八节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704

第九节 减小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措施715

第十节 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718

第十一节 筏形基础722

第十二节 箱形基础727

第十三节 动力基础设计730

第四篇 深基础741

第一章 桩的类型、选型与布置742

第一节 桩的类型742

第二节 桩型与工艺选择744

第三节 桩的布置747

第四节 我国现有的桩型体系748

第五节 我国桩基工程发展的特点749

第二章 单桩竖向承载力751

第一节 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传递机理和破坏机理751

第二节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755

第三节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1994)关于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有关规定762

第四节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关于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有关规定771

第五节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1985)关于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有关规定773

第六节 桩身承载力验算775

第三章 群桩竖向承载力776

第一节 基本概念776

第二节 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1994)778

第三节 复合基桩或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1994))780

第四节 软弱下卧层验算784

第五节 其他标准关于群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786

第六节 群桩中基桩竖向承载力计算例题790

第四章 特殊条件下基桩竖向承载力验算793

第一节 考虑负摩阻力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1994)793

第二节 抗拔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建筑桩基枝术规范》(JGJ 94—1994)795

第三节 其他标准关于特殊地质条件下桩基竖向承载力的规定798

第五章 桩基沉降计算799

第一节 桩基沉降变形控制指标《建筑桩基枝术规范》(JGJ 94—1994)799

第二节 单桩基础沉降计算800

第三节 多桩基础沉降计算《建筑桩基枝术规范》(JGJ 94—1994)800

第四节 疏桩基础沉降计算803

第五节 其他标准桩基础的沉降计算803

第六节 桩基沉降计算例题807

第六章 桩基水平承载力和水平位移810

第一节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1994)关于桩基水平承载力的有关规定810

第二节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关于桩基水平承载力的有关规定817

第三节 水平受荷桩的内力及位移分析822

第七章 承台设计计算823

第一节 承台及布桩形式823

第二节 承台抗弯计算825

第三节 承台抗冲切计算827

第四节 承台抗剪计算830

第五节 局部抗压验算832

第六节 承台的构造及配筋834

第七节 其他标准的承台计算835

第八节 承台计算例题838

第八章 桩基工程施工840

第一节 桩基工程施工的准备工作840

第二节 灌注桩施工840

第三节 预制桩施工852

第四节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861

第五节 预制桩沉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867

第九章 沉井基础及其他深基础870

第一节 概述870

第二节 沉井的施工874

第三节 沉井的设计与计算879

第四节 沉井基础算例889

第五节 其他深基础简介895

第五篇 地基处理899

第一章 概论900

第一节 地基处理的目的和意义900

第二节 地基处理方法分类及其适用范围903

第三节 地基处理需用的材料与机械设备912

第四节 地基处理方法的选用原则914

第五节 地基处理规划程序914

第六节 地基处理监测方法916

第七节 地基处理与环境保护917

第八节 特殊土地基处理917

第九节 地基处理技术发展展望918

第二章 复合地基计算方法922

第一节 概述922

第二节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924

第三节 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928

第四节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929

第三章 地基处理技术932

第一节 换填垫层法932

第二节 预压法936

第三节 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946

第四节 振冲法951

第五节 砂石桩法954

第六节 水泥土搅拌法956

第七节 高压喷射注浆法960

第八节 夯实水泥土桩法962

第九节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964

第十节 石灰桩法968

第十一节 土或灰土挤密桩法970

第十二节 柱锤冲扩法974

第十三节 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976

第十四节 低强度桩复合地基设计981

第十五节 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982

第十六节 组合型地基处理984

第四章 既有工程地基加固与基础托换986

第一节 概述986

第二节 基础加宽和加深托换993

第三节 静压桩托换996

第四节 灌注桩托换1003

第五节 树根桩托换1005

第六节 灌浆托换1014

第七节 热加固托换1015

第八节 纠偏托换1016

第九节 建筑物增层1021

第十节 既有建筑移位1023

第五章 地基的防渗处理1035

第一节 地基防渗处理的情况和目标1035

第二节 岩石地基的防渗处理1036

第三节 砂砾石地基的防渗处理1037

第四节 环境中工程中的地基防渗处理1041

第六章 土工合成材料及其应用1043

第一节 土工合成材料的类型、特征及其测试方法1043

第二节 土工合成材料用作反滤层1047

第三节 土工合成材料用作排水层1053

第四节 土工合成材料用作隔离层1059

第五节 土工合成材料用于加筋土体1064

第六节 土工合成材料用于防护1074

第七节 土工合成材料用于防渗1081

第六篇 土工结构与边坡防护1087

第一章 土坡稳定性分析1088

第一节 概述1088

第二节 无黏性土坡稳定性分析1089

第三节 黏性土坡稳定性分析1090

第四节 土坡稳定分析中的图解法简介1098

第五节 工程地质比拟法和经验数据1101

第六节 土坡稳定分析中的一些问题1102

第二章 土工结构1109

第一节 路基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1109

第二节 路基防护与加固1116

第三节 路基填料的选用及填筑标准1123

第四节 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及监测1124

第五节 特殊土质及特殊条件下路基设计方法1127

第六节 土石坝设计原则及计算方法1134

第七节 土石坝防护与加固措施1148

第八节 土石坝筑坝材料的选择及填筑标准1156

第九节 土石坝施工质量控制及监测1158

第三章 边坡与支挡结构1162

第一节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边坡破坏的类型和特征1162

第二节 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1164

第三节 岩土边坡坡度的确定1171

第四节 边坡支护设计1174

第五节 土质和岩石边坡破坏的防治措施1182

第七篇 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1185

第一章 土压力的计算1186

第一节 概述1186

第二节 经典土压力理论1188

第三节 经典土压力理论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1199

第二章 基坑工程1210

第一节 概述1210

第二节 基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1218

第三节 基本计算1220

第四节 支护结构设计1229

第五节 基坑变形与防治措施1250

第三章 地下工程1253

第一节 影响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1253

第二节 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方法1253

第三节 几类特殊洞室围岩稳定性评价的注意事项1264

第四节 新奥法施工的原理和技术要点1266

第五节 传统矿山法1278

第六节 盾构法及掘进机法设计与施工1280

第七节 岩土体应力、应变原位测试仪器设备及测试方法1298

第八节 弹性波测试1303

第四章 地下水控制1310

第一节 地下水控制概论1310

第二节 降水(或排水)工程的设计1311

第三节 降水(排水)工程的布置方式和施工方法简述1320

第四节 渗透变形问题分析1322

第五节 截水(或止水)工程设计1323

第六节 止水工程施工技述概述1327

第八篇 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1329

第一章 软土1330

第一节 软土的成因类型和工程性质1330

第二节 软土地基勘察1334

第三节 软土地基评价1336

第二章 湿陷性土1339

第一节 黄土的成因、时代和分布1339

第二节 黄土的基本性质1342

第三节 黄土的湿陷性评价1348

第四节 黄土地基的承载力1354

第五节 黄土地基的变形1357

第六节 黄土的动力特性1357

第七节 新近堆积黄土1359

第八节 饱和黄土1361

第九节 黄土地基的勘察1363

第十节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原则1365

第十一节 其他湿陷性土1366

第三章 膨胀岩土1369

第一节 膨胀岩土的判别及类型1369

第二节 膨胀土地基上建筑物的变形1374

第三节 膨胀岩土地区的勘察1376

第四节 膨胀土的地基评价1382

第五节 膨胀岩土地区的工程措施1388

第四章 盐渍岩土1391

第一节 盐渍岩土的形成和类型1391

第二节 盐渍岩土的工程性质1393

第三节 盐渍岩土的勘察1396

第四节 盐渍岩土的工程评价1397

第五节 盐渍岩土的工程防护和地基处理1400

第五章 冻土1403

第一节 冻土的定名和构造1403

第二节 冻土的分类1404

第三节 冻土的冻胀性和隔沉性分级1406

第四节 冻土的物理力学及热学性质1408

第五节 冻土地基的勘察1409

第六节 冻土的地基评价1410

第七节 冻土地基的设计与防冻害措施1412

第六章 风化岩和残积土1415

第一节 岩石的风化剖面1415

第二节 风化岩和残积土的勘察1416

第三节 风化岩和残积土的评价1418

第七章 岩溶和土洞1422

第一节 岩溶发育的条件和规律1422

第二节 岩溶勘察1423

第三节 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和地基处理措施1425

第四节 土洞1429

第五节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引起的塌陷1432

第八章 滑坡和崩塌1434

第一节 滑坡1434

第二节 崩塌1451

第九章 泥石流1457

第一节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分类1457

第二节 泥石流有关指标的测定和计算1459

第三节 泥石流的勘察和防治1464

第十章 采空区1467

第一节 采空区的地表变形特征1467

第二节 采空区的勘察1469

第三节 小窑采空区的勘察和评价1474

第十一章 地面沉降1476

第一节 地面沉降规律、特点和危害1476

第二节 地面沉降勘察1477

第三节 地面沉降预测和防治1480

第十二章 固体废弃物堆场1482

第一节 固体废弃物堆场的特点及主要岩土工程问题1482

第二节 垃圾填埋场1484

第三节 工业废渣堆场1492

第十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1500

第一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本要求、范围和级别1500

第二节 地质灾害调查和地质环境条件分析1502

第三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1506

第九篇 地震工程1509

第一章 地震工程基本知识1510

第一节 基本名词1510

第二节 震级、烈度、震源间的关系1511

第三节 地震的分类1512

第四节 地震烈度表1513

第五节 我国地震区、带及基本烈度的分布1516

第二章 地震作用、地震反映谱与场地1518

第一节 概述1518

第二节 地震破坏作用与抗震设防1518

第三节 地震反应谱与场地分类1537

第三章 土的液化和震陷1558

第一节 土的液化和软土震陷机理和震害1558

第二节 液化判别与危害程度估计1559

第三节 消除地基液化措施及选择1567

第四节 消除软土震陷影响的措施1569

第四章 抗震验算1571

第一节 可不进行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范围1571

第二节 可不进行桩基抗震验算的范围1571

第三节 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1572

第四节 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要求1573

第五节 桩基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要求1573

第六节 土石坝抗震验算1575

第七节 土石坝抗震措施1578

第十篇 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1581

第一节 概述1582

第二节 基槽(坑)检验1583

第三节 沉降观测1585

第四节 位移观测1590

第五节 土中孔隙水压力观测1595

第六节 深基坑工程监测1597

第七节 桩的动力检测1600

第十一篇 工程经济与管理1611

第一节 现行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构成及其包含的内容1612

第二节 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与岩土工程各方面技术经济分析1614

第三节 岩土工程概预算1618

第四节 我国岩土工程招标与投标1626

第五节 工程建设监理与岩土工程监理1628

第六节 岩土工程合同1633

第七节 有关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的主要行政法规1636

第八节 2000版ISO 9000族标准1637

第九节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1644

第十节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权力和义务1648

附录1650

附录一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1650

附录二 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1654

附录三 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1656

附录四 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1659

参考文献16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