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宪法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宪法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2212710.jpg)
- 周叶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2793X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42页
- 主题词:宪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宪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宪法的基本理论1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1
一、宪法的词源1
二、宪法的特征3
三、宪法的本质8
第二节 宪法的分类9
一、宪法分类的意义9
二、资产阶级学者的宪法分类10
三、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宪法分类13
第三节 宪法的基本原则15
一、人民主权原则16
二、基本人权原则17
三、法治原则19
四、权力制约原则20
第四节 宪法的作用22
一、确认和巩固作用22
二、限制和规范作用23
三、指引和协调作用25
四、评价和宣传作用25
五、宪法发挥作用的条件26
第五节 宪法的结构27
一、序言28
二、正文30
三、附则31
第六节 宪法规范32
一、宪法规范的概念32
二、宪法规范的结构和种类33
三、宪法规范的主要特点34
第七节 宪法的制定36
一、宪法的制定权36
二、宪法的制定机关37
三、宪法的制定程序39
第八节 宪法的解释40
一、宪法解释的意义40
二、宪法解释的机关41
三、宪法解释的原则43
四、宪法解释的方法45
第九节 宪法的修改46
一、宪法修改的意义46
二、宪法修改的限制47
三、宪法修改的方式48
四、宪法修改的程序49
第十节 宪法意识51
一、宪法意识概述51
二、宪法意识的作用52
三、宪法意识的选择与培养54
第十一节 宪法与宪政55
一、宪政的概念和特征55
二、宪法与宪政的关系57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58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62
第一节 宪法的产生与发展62
一、近代西方国家宪法的产生62
二、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发展67
三、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产生与发展70
第二节 旧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72
一、清末的“预备立宪”72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立宪活动74
三、革命根据地的制宪活动81
四、旧中国宪法发展的特点82
第三节 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84
一、《共同纲领》84
二、1954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体制的确立86
三、1975年宪法与1978年宪法89
四、现行宪法(1982年宪法)的产生与发展93
第三章 国家性质98
第一节 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98
一、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98
二、我国国家政权的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99
三、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条件102
第二节 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103
一、经济制度的概念103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104
三、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107
四、国家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公民的合法财产108
五、我国经济建设的目的和途径11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12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宪法地位和重要意义112
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114
三、思想道德建设115
第四章 国家形式118
第一节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118
一、国家形式概述118
二、政体与政权组织形式概述119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25
第二节 国家结构形式135
一、国家结构形式概述135
二、行政区划140
第三节 国家标志143
一、国旗与国徽143
二、国歌与首都145
第五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148
第一节 基本权利概述148
一、权利的概念与特征148
二、公民与国籍150
三、基本权利的概念与特征152
四、基本权利的相对性与分类153
五、我国现行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154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155
一、平等权155
二、政治权利158
三、宗教信仰自由164
四、人身自由166
五、社会经济权利170
六、文化教育权利173
七、监督权176
八、特定主体权利的保护177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79
一、基本义务概述179
二、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80
第四节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186
一、公民权利与自由的广泛性186
二、公民权利与自由的现实性187
三、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平等性187
四、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188
第六章 中央国家机关190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190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190
二、我国现行国家机构的体系及历史沿革191
三、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193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3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206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210
一、我国的国家元首210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产生和任期210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职权211
第四节 国务院212
一、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212
二、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212
三、国务院的机构改革212
四、国务院的领导体制和会议制度213
五、国务院的职权214
六、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及其他机构215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217
一、我国军事领导机关的历史沿革217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和任期217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218
第六节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218
一、最高人民法院218
二、最高人民检察院219
第七章 地方国家机关221
第一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21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组成和任期221
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222
三、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223
四、专门委员会和调查委员会224
五、县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225
六、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26
第二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227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性质和地位227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任期和领导体制228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228
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229
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230
第三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230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概述230
二、民族自治机关232
第四节 特别行政区的国家机关235
一、特别行政区与“一国两制”235
二、特别行政区与中央的关系236
三、特别行政区的国家机关237
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240
一、地方各级人民法院240
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244
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246
第六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247
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概述247
二、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性质、特点248
三、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设置248
四、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组织249
五、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任务250
第八章 选举制度252
第一节 选举制度概述252
一、选举与选举法252
二、选举制度与国家性质253
三、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254
四、我国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254
第二节 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257
一、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257
二、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258
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原则259
四、无记名投票原则260
五、选民对代表的监督、罢免原则260
六、选举的物质保障与法律保障原则261
第三节 我国选举的民主程序262
一、选举的组织262
二、选区和选民263
三、代表候选人的产生264
四、代表的选举与产生266
五、代表的罢免、辞职与补选268
第九章 政党制度271
第一节 政党制度概述271
一、政党的概念和特征271
二、政党制度的概念和类型273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领导力量276
一、中国共产党是整个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76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必然结果277
三、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278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280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形成与发展280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84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特点285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作用和意义288
五、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90
第四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92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发展292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294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和作用295
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民主党派的关系297
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及其关系299
第十章 宪法实施300
第一节 宪法实施概述300
一、宪法实施的意义300
二、宪法实施与宪法实现302
三、宪法实施的主要特点303
第二节 宪法实施的原则306
一、最高权威性原则306
二、民主原则306
三、合法性原则307
四、稳定性原则307
五、发展原则307
第三节 宪法实施的条件和程序308
一、宪法实施的条件308
二、宪法实施的程序310
第四节 宪法实施的保障机制312
一、宪法实施保障的内容和意义312
二、宪法实施保障的体制314
三、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方式315
四、我国的宪法实施保障机制316
主要参考书目318
后记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