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处境中的美学问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处境中的美学问题
  • 王德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6745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美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处境中的美学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文化的视野3

审美文化的当代性问题3

一 在美学话语的当代转型意义上3

二 具有建设性功能的文化批评活动5

三 关怀与介入6

四 “审美文化”的当代性质8

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与“美学定位”13

一 “美学”是一面锦绣的旗帜13

二 “美学的第三个层面”15

批评的观念——当代审美文化理论的主导性意识17

一 新的需要17

二 “批评的观念”18

三 理论品格21

当代审美文化理论中的“现代性”话题26

一 “现代性”的启蒙话语26

二 “现代性”的遭遇28

三 批判重建:“现代性”前景31

视像与快感——我们时代日常生活的美学现实34

一 “眼睛的美学”34

二 “视像”的生产与消费35

三 新的美学话语37

为“新的美学原则”辩护——答鲁枢元教授40

一 何谓“日常生活审美化”41

二 如何充分正视“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43

“真实感性”及其命运——当代审美文化的哲学问题之一48

一 “真实感性”49

二 “现实感性”:“物质主义”与“有用性”56

三 “感性主义”的消解功能59

幸福与“幸福的感官化”——当代审美文化理论视野中的幸福问题64

一 关于幸福的观念64

二 “欢乐的感官”:幸福生活的当代倾向71

欲望的机器——当代审美文化批评视野中的大众传播现象76

一 在形象中放逐时间76

二 欲望的制造与批发83

三 传媒的控制与权力87

“审美化文化”:经济社会的人文建构92

一 对“形式化美学意识形态”的反抗93

二 对现实实践力量的借助95

中篇 走向新思考101

艺术审美的价值限度101

一 艺术“创造”神话的崇拜101

二 艺术审美价值效力的有限性103

三 艺术作为现实中人的心理补偿106

四 艺术审美的有限性维度110

文艺美学:定位的困难及其问题113

一 如何定位“文艺美学”113

二 对现有理论的分析119

三 文艺美学研究的重点问题123

意识形态话语与理论原创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建构问题二议128

一 关于语境128

二 寻求原创性131

关于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两点认识136

一 马克思主义美学仍需建构136

二 “理论多元”的过程138

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学的困难与希望——兼论文化论美学的建构142

一 来自“美是什么”的迷误142

二 理论难题143

三 寻找希望之境149

美学如何可能走向大众生活154

一 走向大众生活“如何可能”154

二 走向大众生活的关键155

走向新世纪的中国美学:问题及其他157

一 中国美学如何真正有效地实现与西方理论的学术对话157

二 美学活动如何可能与现实文化进程建立具体的批评性关系158

新世纪中国美学研究二题160

一 关于审美现代性问题160

二 关于本土资源与美学的现代建构163

“亲和”的美学——关于审美生态观问题的思考167

一 美学“为何”及“如何”思考生态问题167

二 生态问题的美学审视主题170

三 “亲和”作为审美生态观的核心172

全球化中的东方美学:问题与可能性176

一 “全球化的威胁”与“发现”东方176

二 当代东方美学的现实课题178

文化视野中的民族美学180

一 “民族的”与“民族性”180

二 民族美学的理论态度182

当代中国文化景观中的审美教育189

一 传统的误区189

二 审美教育的转向194

下篇 叩问历史201

20世纪中国美学与学术史写作201

一 学术史写作的着眼点201

二 学术史探讨的重点202

关于20世纪中国美学及其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论宗白华美学的启示206

一 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图景206

二 20世纪中国美学现代理论建构中的问题212

三 宗白华与20世纪中国美学215

中国美学:百年进程及其学术史话题222

一 问题的提出222

二 学术史研究的着眼点223

三 20世纪中国美学的学术史话题226

美学:知识背景及其他——对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特性的一种思考230

一 关于“知识背景”230

二 “两脉整合”231

三 “西方”的“中国化”234

四 借用“方法”237

艺术起源理论的中国形态——“中国美学:1900—1949”研究之一240

一 “劳动实践”观点的发展与系统化240

二 “游戏”观点的形成与心理学245

三 “艺术起源于人类同情”250

“万物静观皆自得”——宗白华的美感理论255

一 美感类型:“错彩镂金”和“芙蓉出水”255

二 美感发生:“移情”与“静照”261

艺术意境的追蹑——宗白华的艺术美论269

一 “艺术贵乎创造”269

二 意境创造:“化景物为情思”275

三 艺术空间:节奏化、音乐化的“时空合一体”287

从“形象的直觉”到“心物统一论”美学——朱光潜早期美学理论及其思想之源295

一 关于“美感经验”295

二 关于“美的本质”300

三 朱光潜与克罗齐、尼采302

转折与蜕变——朱光潜美学思想的转变308

一 转折的标志308

二 重塑新的美学309

三 实践美学的确立315

宗教与绘画之间——中国绘画精神中的宗教性问题片论319

一 关于宗教信仰的绘画直接性319

二 关于宗教信仰的绘画表意320

三 关于宗教精神与道德精神的合一322

文化的变奏——中国文化结构中的文人画传统324

一 中国文化双层封闭运动模型324

二 中国艺术文化的意义326

三 传统美学文化变奏在文人画传统中的意蕴328

神人之间——中西形体审美意识的文化模式334

一 源于遥远希腊时代的西方意识334

二 源于特殊自然—人文状态的中国意识336

三 中西意识的文化心理根源337

四 两种文化模式的核心342

审美的道德之境——中西形体审美意识的伦理精神345

一 中西伦理精神的一致性345

二 中西伦理精神的差异性349

后记3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