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朱子学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朱子学通论
  • 高令印,高秀华著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52864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80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693页
  • 主题词:朱熹(1130~1200)-哲学思想-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朱子学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朱子学的渊源10

第一节 社会渊源10

一 对外开放10

二 社会矛盾12

三 经济和科技进步15

四 政治和学术中心18

五 儒学复兴趋势19

第二节 思想渊源21

一 北宋理学21

二 闽中早期理学和理学入闽22

三 集濂洛关之学30

四 吸取佛道之学33

五 综罗百代36

第二章 朱子学的创立38

第一节 朱熹的生平和思想38

一 生平事迹38

二 思想形成61

三 集诸儒之大成69

四 主要著述编年72

第二节 朱熹门人对朱子学创立的贡献75

一 蔡元定 蔡沉76

二 黄榦81

三 刘爚84

四 李方子85

五 陈淳87

六 李燔89

七 辅广90

八 真德秀92

九 魏了翁94

附 朱熹门人一览表(514人)97

第三章 朱子学的基本内容122

第一节 哲学思想122

一 无极与太极122

二 理与气125

三 心与性情130

四 格致与力行138

第二节 道德伦理观念142

一 君子与贤圣143

二 道德与伦理146

三 天理与人欲155

四 义与利160

五 主敬163

第三节 政治学说166

一 抗金167

二 正君169

三 尊贤171

四 恤民174

五 治军178

六 敦化180

第四节 经济观点182

一 重农182

二 兴修水利184

三 多种经营185

四 奖励垦荒185

五 抑制豪夺186

六 节用薄赋187

七 井田说192

第五节 自然科学的研究和主要成就194

一 朱子学的自然科学特征194

二 自然科学主要实践和成就196

第六节 文学艺术特色200

一 道本文枝200

二 文艺创作202

三 文艺理论212

第七节 读经治史博古通今213

一 穷经观史求义理213

二 经学214

三 史学218

第八节 教育思想221

一 教育目的222

二 教育体制224

三 教学方法229

第四章 朱子学在福建的传衍分化232

第一节 南宋末年至明代中叶232

一 概述232

二 熊禾235

三 陈普240

四 吴海243

五 陈真晟247

六 周瑛255

七 蔡清266

附 元代朱子学学者一览表275

第二节 明代后期280

一 概述280

二 陈琛284

三 张岳293

四 林希元301

第三节 清代前期308

一 概述308

二 李光地312

三 蔡世远318

四 蓝鼎元321

五 童能灵330

六 雷鋐340

七 阴承方346

第四节 清代后期和民国初年352

一 概述352

二 孟超然355

三 陈庚焕360

四 刘存仁368

五 陈庆镛373

第五节 衍化过程中的分化派别376

一 正统派377

二 象数派380

三 理心折衷派384

四 三教合一派385

五 经世致用和主气派386

第六节 促进福建文化的兴盛和发展387

一 教育事业389

二 刻版印刷业405

三 从祀孔庙和著述408

第五章 朱子学在全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411

第一节 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的正宗思想411

一 由闽中而全国411

二 国家的正宗思想414

第二节 全国的派别和衍变415

一 衍变的内在倾向415

二 黄震 金华四先生418

三 双峰学派 饶鲁 吴澄422

四 北方学派 许衡428

五 由郝经到王夫之431

第三节 全国教育和书院433

一 国学向乡校书院转化433

二 全国与朱熹相关的书院434

第六章 朱子学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450

第一节 日本451

一 传入日本和日本朱子学的形成451

二 现代日本朱子学462

第二节 韩国469

一 朱子学入丽和退溪学的先驱者469

二 李退溪和退溪学481

三 李退溪之后的退溪学496

第三节 东南亚500

一 新加坡501

二 越南504

三 泰国507

四 马来西亚 印尼 老挝 柬埔寨 菲律宾508

第四节 西方509

一 传播509

二 译著513

三 研究方法515

第七章 近现代朱子学研究516

第一节 作为宋学的朱子学516

一 宋学与汉学516

二 主要朱子学(宋学)家517

第二节 改良派和革命派与朱子学520

一 改良派520

二 革命派521

第三节 现代学者的朱子学研究522

一 熊十力523

二 冯友兰523

三 牟宗三525

四 贺麟529

五 陈荣捷531

六 钱穆534

七 刘述先535

八 张立文537

九 高令印538

第四节 朱子学学术会议541

一 杭州宋明理学学术会议541

二 夏威夷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542

三 厦门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544

四 武夷山纪念朱熹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545

五 台北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546

六 台北纪念朱熹逝世800周年学术会议547

七 吉隆坡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548

八 武夷山朱子文化节暨“朱子学与和谐社会”高峰论坛550

九 厦门“朱子学与闽台文化的互动与融合”学术会议550

第五节 研究会和研究机构552

一 福建文化研究会552

二 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554

三 福建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556

四 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557

五 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558

六 福建闽学研究会562

七 世界朱氏联合会暨朱子学委员会563

八 武夷学院宋明理学研究中心566

九 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567

十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568

第八章 朱子学遗迹570

第一节 遗址570

一 尤溪570

二 建瓯571

三 崇安(今武夷山市)572

四 泉州 厦门 金门 漳州576

五 建阳582

六 潭州584

七 浙江586

第二节 画像587

一 对镜写真题以自警587

二 疑宋元画像590

第三节 墨迹591

一 少傅刘公神道碑591

二 武夷山石木刻592

三 闽南墨迹593

四 黄公神道碑595

五 潭州石刻595

六 浙赣题榜596

附录 朱子学大事年表5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