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岩体结构、岩体质量及可利用性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岩体结构、岩体质量及可利用性研究
  • 聂德新,杨建宏,崔长武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978711605578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30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238页
  • 主题词:坝基-岩体-结构-研究;坝基-岩体-质量-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岩体结构、岩体质量及可利用性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言1

2 岩体结构研究5

2.1 概述5

2.2 结构面分级6

2.2.1 国内结构面分级概况6

2.2.2 溪洛渡坝址结构面分级8

2.2.3 不同等级结构面的研究方式9

2.3 溪洛渡坝基、坝肩岩体结构面精测及基本要素的获得9

2.3.1 结构面现场精测9

2.3.2 现场测量资料的处理10

2.3.3 结构面工程要素的获得及特征11

2.4 岩体结构划分方案15

2.4.1 国内外岩体结构分类概况15

2.4.2 溪洛渡岩体结构分类方案19

2.5 两岸坝肩岩体完整性、裂隙间距变化特征及对应性20

2.6 岩体结构分类各量化指标间的关系及主要指标的选择25

2.7 两岸坝肩岩体结构及空间变化特征26

2.8 坝基岩体结构28

2.8.1 338~330m高程段河床及坝基的岩体结构29

2.8.2 330~320m高程段河床及坝基的岩体结构31

3 河谷岩体风化、卸荷的研究34

3.1 国内外风化岩研究概况34

3.2 风化岩体代表性特征指标及关系分析38

3.2.1 风化岩体代表性特征指标的选取38

3.2.2 风化岩体几个主要代表性特征指标间关系的研究39

3.3 岩体风化的渐近性分析42

3.4 岩体风化带划分界线指标的确定44

3.5 河谷两岸及河床岩体风化综合分带45

3.5.1 右岸斜坡(坝肩)岩体风化综合分带45

3.5.2 左岸斜坡(坝肩)岩体风化综合分带60

3.6 河谷两岸斜坡岩体卸荷分带的研究72

3.6.1 用岩体裂隙发育程度及波速对左岸坝肩岩体卸荷带深度进行评价73

3.6.2 用裂隙发育程度和纵波速度对右岸坝肩岩体卸荷带深度进行评价78

3.7 河谷下切岩体应力变化的数值模拟及其与岩体风化、卸荷的关系研究82

3.7.1 模型的建立83

3.7.2 现今区域应力场条件下河谷形成过程中河谷应力的数值模拟研究83

3.7.3 最大主应力垂直河流时谷坡应力状态的数值模拟88

3.7.4 坝址河谷应力状态对岩体工程地质特性的影响评价92

3.7.5 河床岩体卸荷程度分析93

4 软弱结构面空间展布特征95

4.1 两岸地表出露层内错动带的空间展布特征95

4.1.1 地表出露层内错动带的产状96

4.1.2 地表出露层内错动带的长度97

4.1.3 层内错动带的间距100

4.2 平硐揭露的层内错动带的空间展布特征100

4.2.1 平硐揭露层内错动带的产状101

4.2.2 平硐中层内错动带的间距102

4.2.3 平硐内层内错动带的长度104

4.3 坝肩层内错动带的性状、物质组成及水文地质特征分析107

4.3.1 坝肩部位层内错动带的性状特征107

4.3.2 坝肩层内错动带的地下水特征108

4.3.3 坝肩部位层内错动带的粒度组成109

4.4 坝基岩体中层内错动带的空间展布规律110

4.4.1 坝基岩体层内错动带的产状110

4.4.2 坝基岩体层内错动带的间距和条数111

4.4.3 坝基岩体层内错动带厚度分布特征112

4.4.4 坝基层内错动带的粒度组成113

4.4.5 P2β3和P2β4中层内错动带长度115

4.5 层内错动带的空间组合模式探讨116

4.5.1 溪洛渡水电站坝址层内错动带模式及空间位置方程116

4.5.2 层内错动带展布特征的数值模拟122

4.6 层内错动带对岩体工程特性的影响126

4.6.1 层内错动带对岩体弹性波速度的影响126

4.6.2 层内错动带对坝址区岩体强度的影响128

4.6.3 层内错动带对岩体变形特性影响研究131

5 坝基岩体质量研究及分级142

5.1 概述142

5.1.1 国内外代表性坝基岩体质量分级或分类142

5.1.2 小结与讨论155

5.2 溪洛渡水电站坝基岩体质量分级方案157

5.3 溪洛渡坝基岩体质量分级主要要素的选择及关联性分析158

5.3.1 分级主要要素的选择158

5.3.2 各要素的关联性分析及界限值的确定158

5.3.3 岩体质量分级各要素的关联性分析160

5.4 坝基岩体质量分级定性指标和各要素指标的确定161

5.5 岩体质量单因素、多因素分级图件表示的同一性研究163

5.5.1 具有较好对等性条件下单因素和多因素岩体质量分级图示的同一性163

5.5.2 用实测各因素值对岩体质量等级进行图件表示的同一性166

5.6 坝址岩体质量分级指标三维数据库的建立169

5.7 图形切割170

5.8 坝址各主要剖面岩体质量分级、分区172

5.9 坝址各主要剖面岩体质量综合评价183

5.10 溪洛渡坝基岩体质量综合分级与岩体地质力学分类(RMR)的对应性184

6 坝基可利用岩体及建基面选择的工程地质研究187

6.1 概述187

6.2 建基面选择应考虑的主要条件和国内外高拱坝建基岩体概况188

6.3 拱坝建基面选择中几个控制因素及其与岩体风化带的关系分析191

6.3.1 岩石介质强度及其随风化带的变化192

6.3.2 岩体变形参数及其随风化带的变化193

6.3.3 岩体强度参数及其随风化带的变化194

6.3.4 岩体风化、岩体完整性、岩体结构、岩体变形、强度参数等基本因素的代表性指标的选择195

6.4 溪洛渡拱坝两岸嵌深选择的工程地质评价199

6.4.1 从岩体结构方面选择拱坝坝肩嵌深200

6.4.2 用岩体完整性选择拱坝两岸嵌深202

6.4.3 按照岩体卸荷程度评价拱坝两岸嵌深203

6.4.4 按岩体风化程度选择拱坝两岸嵌深204

6.4.5 用坝基岩体质量等级选择拱坝坝肩嵌深208

6.4.6 用不同指标(方法)选择拱坝两岸嵌深的综合分析217

6.5 溪洛渡电站河床部位拱坝坝基建基高程的工程地质分析218

6.5.1 从岩石RQD、岩体结构上选择拱坝较好的建基面位置219

6.5.2 从坝基岩体完整性选择建基面221

6.5.3 从坝基岩体质量等级的优劣选择建基面224

6.5.4 坝基下层内错动带发育状况对建基面的影响224

6.5.5 拱坝河床地段建基面的比选225

6.6 建基岩体的变形强度参数分析225

6.6.1 坝基岩体的承载力226

6.6.2 坝基岩体变形参数226

6.6.3 用国内外建在玄武岩上的大坝地基岩体的变形模量分析溪洛渡建基岩体的变形模量228

6.6.4 坝肩岩体强度参数228

参考文献2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