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村镇建设与灾后重建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村镇建设与灾后重建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0194739.jpg)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0213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62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174页
- 主题词:地震灾害-灾区-乡村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村镇建设与灾后重建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村镇总体规划1
1.1村镇规划总则与灾后重建的原则1
1.1.1村镇规划总的原则1
1.1.2村镇灾后重建的原则1
1.2总体规划5
1.2.1总体规划的任务5
1.2.2总体规划的内容及成果6
1.2.3建设规划7
1.2.4规划的审批8
1.2.5规划的实施8
1.3规划中的人口预测8
1.3.1人口规模分级8
1.3.2村镇人口规模的预测9
1.3.3规划人口的分类预测9
1.4用地分类与主要建设用地指标9
1.4.1集镇用地分类9
1.4.2规划建设用地标准9
1.4.3集镇建设用地的选择11
1.5农村住宅区规划12
1.5.1农村住宅区规划总的原则12
1.5.2农村居住用地规划12
1.6村镇中心区(社区中心)规划与城市设计13
1.6.1村镇中心区(社区中心)的公共设施构成13
1.6.2村镇中心区(社区中心)公共设施的配置标准13
1.6.3村镇中心区(社区中心)的规划布局14
1.6.4村镇中心区城市设计15
1.7工业(园)区规划15
1.7.1工业(园)区的规划内容15
1.7.2工业(园)区的规划程序16
1.8新农村防灾减灾规划16
1.8.1新农村抗震防灾规划17
1.8.2新农村防洪减灾规划23
1.8.3新农村防火减灾规划24
第2章 村镇建筑设计25
2.1村镇灾后重建的原则25
2.1.1村镇灾后重建的总体原则25
2.1.2村镇建筑设计的原则25
2.1.3村镇灾后重建的相关法律、法规25
2.2村镇灾后重建的主要建筑类型26
2.3村镇住宅建筑设计27
2.3.1一般要求27
2.3.2村镇住宅建筑设计28
2.3.3村镇住宅内部空间的设计31
2.3.4细部设计37
2.3.5村镇住宅物理环境设计38
2.3.6沼气池40
2.3.7村镇住宅建设的外观设计40
2.4村镇中小学建筑设计40
2.4.1选址与总平面设计40
2.4.2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设计42
2.4.3行政及生活服务用房设计51
2.4.4相关指标52
2.5村镇社区中心建筑设计54
2.5.1选址与总平面设计54
2.5.2村镇社区中心建筑设计55
2.5.3相关指标62
第3章 村镇结构设计64
3.1结构设计原则64
3.1.1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场地64
3.1.2选择利于抗震的地基和基础64
3.1.3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平面和立面(竖向)布置65
3.1.4选择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65
3.1.5选择合理的结构构件66
3.1.6处理好非结构构件和主体结构的关系66
3.1.7注意材料的选用和施工质量66
3.1.8采用减震新技术66
3.2结构体系的类型67
3.3材料67
3.4设计参数68
3.5框架结构设计69
3.5.1结构平面布置69
3.5.2框架梁69
3.5.3框架柱69
3.5.4梁柱钢筋的锚固70
3.5.5楼板73
3.5.6填充墙体74
3.5.7楼梯75
3.5.8基础设计75
3.6砌体结构设计76
3.6.1结构平面布置76
3.6.2墙体设计77
3.6.3圈梁、过梁和构造柱78
3.6.4板、楼梯和基础80
3.7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81
3.7.1结构平面布置81
3.7.2托墙梁81
3.7.3抗震墙82
3.7.4楼盖82
3.8砖木结构设计82
3.9隔震与耗能减震结构设计84
3.9.1隔震结构设计84
3.9.2耗能减震结构设计86
第4章 村镇给水与排水90
4.1给水水源选择90
4.1.1给水水源的选择90
4.1.2地下水源取水90
4.1.3地表水源取水91
4.2净水厂的总体设计92
4.2.1水厂厂址的选择92
4.2.2水厂布置93
4.2.3净水工艺流程选择94
4.3给水管网及调节构筑物95
4.3.1给水管网的布置95
4.3.2树枝状管网的水力计算95
4.3.3调节构筑物96
4.4排水管网及附属构筑物96
4.4.1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96
4.4.2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97
4.4.3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98
4.4.4排水管网的附属构筑物99
4.5污水厂厂址的选择100
4.6污水处理和利用101
4.6.1物理处理法101
4.6.2化学处理法101
4.6.3生物处理法101
第5章 村镇废弃物处理与可再生能源利用104
5.1村镇生活垃圾处理104
5.1.1村镇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104
5.1.2村镇小型垃圾填埋场设计107
5.2建筑垃圾处理109
5.2.1建筑垃圾评估109
5.2.2建筑垃圾处理110
5.2.3建筑垃圾再利用111
5.3秸秆类废弃物(生物质)的资源化处理114
5.3.1常见生物质气化炉114
5.3.2生物质气化技术在村镇的应用114
5.4村镇牲畜粪便的资源化处理116
5.4.1标准型水压式沼气池116
5.4.2村镇家用沼气池的建造116
5.4.3村镇家用沼气池工程启动运行方法120
5.4.4小型沼气池配套设施121
5.5太阳能资源利用121
5.5.1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及分布121
5.5.2太阳能利用技术123
第6章 村镇道路建设133
6.1行车对道路的要求133
6.1.1行车对拐弯的要求133
6.1.2道路纵坡138
6.2路基路面设计141
6.2.1路基路面的一般规定141
6.2.2路基的高度和边坡141
6.2.3路基路面的排水143
6.2.4路基的防护143
6.2.5道路的路面144
6.3路基路面施工144
6.3.1路基施工144
6.3.2路面施工146
6.4道路灾后恢复与建设147
6.4.1道路灾后恢复与建设的原则147
6.4.2道路的快速修复技术148
参考文献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