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观赏植物育种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观赏植物育种学
  • 孙振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7105036397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245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67页
  • 主题词:园林植物(学科: 植物育种) 园林植物 植物育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观赏植物育种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1.观赏植物育种学的意义和任务1

2.观赏植物育种学的内容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2

3.品种的概念及优良品种的作用2

4.我国观赏植物育种的历史与现状3

5.观赏植物育种工作的发展方向4

第一章 育种目标1

第一节 观赏植物的育种目标1

1.品质优良1

2.抗逆性强2

3.延长花期3

4.适宜切花、耐运输3

第二节 制定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3

1.国民经济的需要及生产发展前景3

2.当地现有品种有待提高和改进的性状4

3.制定育种目标的具体化和可行性5

4.不同类型品种的合理搭配5

第二章 种质资源6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概念及在育种工作中的意义6

第二节 植物的起源中心及我国的植物资源6

1.植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发展6

2.我国的植物资源及其对世界园林的贡献8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分类9

1.本地的种质资源10

2.外地的种质资源11

3.野生的种质资源11

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12

第四节 种质资源的收集与整理12

1.种质资源的收集12

2.收集材料的整理13

第五节 种质资源的保存14

1.自然保存14

2.人工保存14

第六节 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17

1.分类学性状的研究17

2.生态学的研究17

3.经济性状的研究18

4.物候期的研究18

5.抗性特点的研究18

6.适应能力的研究18

第三章 引种19

第一节 观赏植物引种的概述19

1.引种的概念19

2.引种工作特点及我国古代对引种的实践和认识19

3.观赏植物资源分布状况20

第二节 引种的主要理论和方法20

1.气候相似论21

2.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学说21

3.专属引种法21

4.生态历史分析法22

第三节 观赏植物引种工作程序23

1.引种目标23

2.引种材料的收集23

3.检疫工作23

4.引种试验23

5.区域试验24

6.栽培试验和推广24

第四节 引种对生态因子的剖析24

1.温度24

2.光照25

3.降水和温度26

4.土壤条件26

第五节 引种驯化的鉴定27

第四章 系统育种29

第一节 系统育种的意义和作用29

1.优中选优、简便有效29

2.连续选优、品种不断改进、提高29

第二节 系统育种的基本原理30

1.品种自然变异现象和纯度学说30

2.品种自然变异的原因30

第三节 系统育种的方法和程序31

1.选株的方法31

2.系统育种的程序32

第五章 遗传测定34

第一节 遗传测定的概念、意义和任务34

第二节 表现型遗传测定方法34

第三节 子代测定35

第四节 交配组合的设计37

1.自由授粉37

2.多系授粉38

3.双列杂交38

4.部分双列杂交39

5.不连续的半双列杂交39

6.测交系39

7.单交40

第五节 无性系测定40

1.无性系测定方法41

2.无性系测定中应注意的问题41

3.无性系测定的应用42

第六章 杂交育种43

第一节 杂交育种的意义43

第二节 亲本选配43

第三节 杂交方式和技术45

1.杂交方式45

2.杂交技术46

第四节 杂种后代的处理49

1.杂种的培育49

2.杂种后代的处理方法49

第五节 杂交育种程序52

1.杂交育种程序52

2.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53

第六节 回交育种53

1.回交育种的意义53

2.有关回交育种的基本遗传规律54

3.回交育种的方法55

4.回交育种法的优缺点59

第七节 远缘杂交育种60

1.远缘杂交的概念和特点60

2.远缘杂交的意义60

3.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及克服方法61

4.远缘杂种天亡、不育及其克服方法63

5.远缘杂种的分离和选择63

第七章 杂种优势的利用65

第一节 杂种优势的概念与表现65

1.杂种优势的概念与度量65

2.杂种优势的表现特点66

第二节 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67

1.显性假说67

2.超显性假说67

第三节 利用杂种优势的方法68

1.利用杂种优势必需的基本条件68

2.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68

第四节 雄性不育性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69

1.核质互作不育型70

2.核不育型72

第五节 自交系的选育与改良73

1.自交系的选育73

2.自交系的改良74

第八章 倍性育种75

第一节 多倍体育种75

1.多倍体的种类75

2.多倍体的起源与作用76

3.多倍体特点77

4.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78

5.多倍体的鉴定与后代选育80

第二节 单倍体育种81

1.单倍体植物的特点及其产生途径81

2.单倍体利用在育种上的意义82

3.利用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的一般过程84

第九章 观赏植物的繁殖方式93

第一节 植物的繁殖方式93

1.有性繁殖93

2.无性繁殖93

第二节 自然异交率的测定94

第三节 不同繁殖方式植物的遗传特点及其与育种的关系94

1.自花授粉植物94

2.异花授粉植物95

3.常异花授粉植物96

4.无性繁殖植物97

第十章 抗性育种98

第一节 抗性育种的意义与特点98

1.抗病性、抗虫性的概念98

2.抗病虫育种的意义与作用98

3.抗病虫育种的目的98

第二节 寄主与病原菌的关系99

1.寄主与寄生物的协同进化99

2.基因对基因学说99

第三节 品种的抗病性及其鉴定101

1.病原菌致病性的遗传和变异101

2.抗病性的类别、机制和遗传102

3.抗病性的鉴定104

第四节 品种抗虫性及其鉴定105

1.抗虫性的类别、机制及遗传105

2.抗虫性的鉴定108

第五节 抗病虫品种的选育109

1.抗源的搜索109

2.选育推广抗病(虫)品种的若干问题109

第六节 选育抗病虫品种的方法111

1.引种111

2.选择育种法111

3.杂交育种法112

4.回交转育法113

5.多系品种113

6.轮回选择及双列杂交选择交配法113

7.远缘杂交113

8.诱变育种113

9.生物技术的应用113

第七节 抗逆性育种114

1.植物逆境的种类114

2.抗逆性育种方法114

第八节 抗寒和抗旱育种115

1.抗寒性的含义115

2.抗寒性的鉴定和育种115

3.抗捍性的含义115

4.抗捍性的鉴定与育种116

第九节 耐盐性育种116

1.耐盐性的含义116

2.耐盐性的鉴定与发育116

第十一章 诱变育种118

第一节 诱变育种的原理和特点118

1.诱变育种的原理118

2.诱变育种的特点119

第二节 辐射源和辐射剂量单位119

1.植物育种中常用辐射源种类119

2.辐射的剂量单位121

第三节 辐射处理的方法和剂量121

1.处理的方法和部位122

2.辐射剂量和植物对辐射的敏感性123

第四节 辐射后代的选育方法124

1.第一代(M1)的种植与收获124

2.第二代(M2)的种植与选育124

3.第三代(M3)及以后各代的种植选育124

4.无性繁殖诱变处理的选育125

第五节 激光育种125

1.激光育种的原理125

2.激光育种与辐射育种的异同127

第十二章 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128

第一节 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128

1.植物快速繁殖的意义128

2.快速繁殖的一般技术130

第二节 组织培养137

1.植物的茎尖培养137

2.花药培养145

3.植物胚胎培养149

4.植物胚乳培养153

第三节 单细胞培养及原生质体培养156

1.单细胞培养156

2.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161

第四节 体细胞杂交167

1.融合的诱导168

2.杂种细胞的筛选及培养169

3.杂种细胞的行为171

4.杂种细胞的检测172

5.体细胞杂交的应用和前景172

第五节 基因工程173

1.分离基因的途径173

2.Ti质粒及其改造173

3.重组DNA的制备174

4.重组DNA进入植物体一转化174

5.被转化受体的再生与鉴定174

第六节 实验室设计、基本设备及操作技术174

1.实验室设计与要求175

2.玻璃仪器及用具177

3.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179

第七节 培养基及其配制184

1.培养基成分184

2.培养基的配制186

第十三章 良种繁育189

第一节 良种繁育的意义和任务189

1.良种繁育的意义189

2.良种繁育的任务189

第二节 品种的退化与防止退化方法189

1.品种退化的原因189

2.防止退化的方法190

第三节 良种繁育程序194

1.种子的类别195

2.原原种的生产195

3.原种的生产196

4.良种的生产197

第四节 植物繁殖、授粉方式与良种繁育198

1.植物的繁殖方法与良种繁育198

2.植物的授粉方式与良种繁育198

第五节 加速良种繁育199

1.稀播精管扩大繁殖199

2.剥蘖移栽200

3.营养繁殖200

4.利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200

第十四章 计算机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201

第一节 计算机在品种资源研究中的应用201

1.应用概况201

2.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的建立202

3.数据库系统的可视化及网络化204

第二节 植物育种的计算机辅助系统204

1.MSTAT205

2.CHIP209

3.数量遗传育种程序包209

4.育种试验结果档案210

5.QBASIC语言210

第三节 植物育种专家系统211

1.遗传育种专家系统212

2.亲本选配系统212

3.计算机在分子遗传信息管理中的应用214

第十五章 部分观赏植物育种215

第一节 杨树育种215

1.育种目标215

2.杨树的种质资源215

3.杨树育种方法216

第二节 丁香育种218

1.丁香的育种简史218

2.育种目标218

3.丁香的种质资源219

4.丁香的育种方法219

第三节 杜鹃花育种222

1.育种目标222

2.杜鹃花种质资源223

3.杜鹃花育种方法223

4.杜鹃花的良种繁育224

第四节 月季育种224

1.现代月季育种简史225

2.月季的育种目标225

3.月季的种质资源225

4.月季的育种方法226

第五节 梅花育种227

1.梅花育种目标227

2.梅花的种质资源227

3.梅花的育种方法229

第六节 香石竹育种230

1.育种历史230

2.主要育种目标230

3.育种方法230

第七节 菊花育种231

1.育种历史231

2.育种目标231

3.育种方法231

第八节 唐菖蒲育种232

1.育种历史232

2.主要育种目标232

3.主要育种方法233

第九节 萱草育种233

1.育种历史233

2.育种目标233

3.主要育种方法234

第十节 扶郎花育种234

1.扶郎花种类和育种历史234

2.育种目标234

3.育种方法235

第十一节 牡丹育种236

1.育种历史236

2.育种目标236

3.育种的主要方法236

第十二节 百合育种237

1.百合的种类和育种历史237

2.主要育种目标237

3.育种方法238

第十三节 水仙育种238

1.育种历史238

2.育种目标238

3.育种方法239

第十四节 郁金香育种239

1.育种历史239

2.育种目标239

3.育种方法240

第十五节 兰花育种240

1.兰花种类和育种历史240

2.育种目标241

3.主要育种方法2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