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产业结构调整中地区利益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产业结构调整中地区利益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 胡荣涛主持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37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1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产业结构调整中地区利益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实证研究:对我国产业结构“同构化”与“低度化”的剖析1

一、发展的主线:结构调整与优化1

(一)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1

1.产业结构的涵义1

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2

3.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2

4.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体制改革4

5.发展的奇迹与新经济的机遇:日本的例子5

(二)新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5

1.新经济的涵义6

2.巨大的冲击:新经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6

(三)增长回落、物价下降、消费低迷:产业结构“同构化”与“低度化”的表现8

1.对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8

2.产业结构失调是造成我国当前市场相对过剩的深层原因8

二、结构失衡:“同构化”与“低度化”的理论分析9

(一)事与愿违:产业结构“同构化”分析9

1.“同构化”的概念和内涵9

2.对“同构化”的认识10

(二)亦步亦趋:产业结构“低度化”分析10

1.“低度化”的概念和内涵10

2.“低度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1

(三)相伴相生:产业结构中“同构化”和“低度化”的关系12

三、结构失衡:“同构化”与“低度化”的实证分析12

(一)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同构化的实证分析12

1.对“同构化”实证分析的说明12

2.利用各地区投入产出表进行“同构系数”分析15

3.利用“工业结构相似系数”进行分析21

4.利用各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进行分析24

5.根据区位商分析的产业结构“同构化”26

(二)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低度化”的实证分析28

1.各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28

2.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低29

3.我国处于“产业链”前端的产业所占比重大31

4.产业集中度低,规模经济效益差32

(三)扭曲的印迹:“同构化”和“低度化”带来的严重后果32

1.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效率低下32

2.加剧产业发展失衡,导致产业政策失效32

3.促使地区经济内向发展,竞争机制弱化34

4.技术进步受阻34

四、深层剖析:“同构化”与“低度化”的形成机制和原因34

(一)关于各地区结构“同构化”的形成机制34

(二)关于产业结构“同构化”的原因35

(三)我们的观点:影响各地区产业结构及调整的深层次原因是地区利益36

第二部分 博弈分析:结构调整、利益障碍与政府行为39

一、地方政府:实现地区利益的主体39

(一)冲破模糊的边界:地区利益曲折的历程39

(二)地方政府是地区利益的代表和实现主体41

二、分析的前提:有关地方政府行为的假定42

(一)地方政府也是经济人42

1.经济人利己性假定42

2.经济人理性假定42

3.经济人自主适应性假定42

(二)地方政府行为一致性假定43

(三)地方政府在时间上的假定43

三、历史与现实:制度变迁中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43

(一)地方政府的权限及意义43

(二)地方政府权限和职能的演变44

1.制度变迁中的地方政府权限和职能44

2.制度变迁对政府行为的影响45

3.几点结论47

四、靠近现实:地方政府行为与博弈论47

(一)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是一种博弈行为47

(二)博弈论简介47

1.博弈论的基本概念48

2.博弈的分类49

3.博弈的表达方式51

4.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与纳什均衡52

5.完全信息动态博弈53

6.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53

五、引人深思的对局: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间的博弈54

(一)理论分析:基于博弈论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考54

1.传统体制下政府间的博弈分析54

2.体制转轨中地方政府间的博弈分析56

(二)实证分析:对同构化、产业政策、协调模式的解释59

1.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的博弈模型(Ⅰ)59

2.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的博弈模型(Ⅱ)60

3.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博弈模型(Ⅲ)62

(三)理论与实证的扩展:博弈行为的公共选择理论说明67

六、新的角度:产业结构调整中地区利益障碍分析69

(一)“公用地困境”与地区利益障碍69

(二)地区利益障碍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70

1.地区利益的合理性70

2.地区利益的双重作用71

3.地区利益障碍的表现形式之一72

4.地区利益障碍的表现形式之一75

(三)小结76

七、可能性的综合:产业结构调整中地区利益障碍的消除76

(一)对消除地区利益障碍的认识76

(二)产权改革与消除地区利益障碍77

(三)市场原则下的政府间关系与消除地区利益障碍78

(四)合作博弈与消除地区利益障碍79

(五)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与消除地区利益障碍80

(六)法制化与消除地区利益障碍80

(七)新经济革命与消除地区利益障碍81

第三部分 比较选择:有政府调控的市场协调模式83

一、不同产业协调模式的比较83

(一)产业协调模式的涵义83

(二)产业协调模式的分类84

1.资本主义的产业协调模式84

2.社会主义的产业协调模式85

(三)不同产业协调模式比较和实证分析86

1.资本主义国家三种产业协调模式的比较与实证分析86

2.社会主义产业协调模式的实证分析88

(四)不同产业协调模式的启示89

二、现实的选择:有政府调控的市场协调模式90

(一)“有政府调控的市场协调模式”的涵义90

(二)“有政府调控的市场协调模式”的主要特征92

三、“有政府调控的市场协调模式”的作用93

第四部分 理论探索:协调地区利益矛盾的基本对策95

一、现实的偏离:传统体制下地区利益矛盾协调手段的失效95

(一)偏离之一:传统体制下中央协调手段的失效现象95

1.中央政府投资手段在协调地区利益时的失效现象95

2.中央政府政策偏向在协调地区利益时的失效现象97

3.中央政府财政、税收手段在协调地区利益时的失效现象98

(二)偏离之二:地区间协调手段的失效现象98

1.争项目、争投资、争政策98

2.地区分割与地区封锁98

二、可行的出路:解决“同构化”和“低度化”的两个机制98

(一)两个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100

1.“利益分享机制”的涵义与特点100

2.“利益补偿机制”的涵义与特点104

(二)新机制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105

(三)新机制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105

1.“利益分享机制”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105

2.“利益补偿机制”与产业结构调整108

3.新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解决产业结构“同构化”与“低度化”问题114

三、放眼未来:新机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117

(一)新机制在各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117

(二)新机制与西部大开发战略120

第五部分 路径设计: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性建议122

一、一种合力:对经济政策进行系统调整122

(一)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调整:建立“产业——地区双座标定位的政策规制”122

(二)财税政策调整:规范财税优惠,减少歧视待遇,改革税收制度124

(三)金融政策调整:加大对中西部支持力度126

(四)人才政策调整: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126

二、一次深化: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127

(一)以中央政府为主,配合金融支持,对重大基础建设项目进行投资127

(二)以地方财政为主,配合金融支持,对区域性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进行重点投资128

(三)以商业银行为主体,运用商业性投融资渠道,为盈利性工业和农业项目提供资金130

(四)积极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或项目融资等方式丰富我国的投融资渠道131

三、一个选择:积极培育多种市场投资主体131

四、一项改进: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133

(一)财政转移支付模式的选择133

(二)纵向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133

(三)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134

主要参考文献1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