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地震局获奖科学技术成果汇编 1979-1986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家地震局获奖科学技术成果汇编 1979-1986年](https://www.shukui.net/cover/63/32178006.jpg)
-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431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4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家地震局获奖科学技术成果汇编 1979-1986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1979-1981年度3
一等奖(5项)3
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的预报3
DD-1型短周期地震仪3
北京电讯传输地震台网的建设4
ZYZY型海洋重力仪5
电信传输地震台网数据处理专用软件系统6
二等奖(38项)6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的综合研究6
西南烈度区划的综合研究8
SDZ-1双向电磁式振动三轴仪8
三维电磁感应数值理论及其在渤海地区地磁短周期异常研究中的应用9
地震震源过程的理论研究10
应力途径和岩石破坏前兆12
10000公斤/厘米2高压三轴容器13
北京地区地壳构造的研究14
北京、四川和西藏地区重力固体潮观测研究14
多层砖房抗震研究16
强震观测及其数据处理研究16
《中国地震烈度表》(1978)17
《海城地震震害》18
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反应分析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19
地基与土坝的抗震研究20
实时SHY语言与BASIC-D2语言20
地震电报自动处理及小型地震数据库的建立21
“论相位测距的周期误差”和“论激光测距的最佳观测时刻”22
YJ-73型压磁应力计23
DK-1型宽频带地震仪24
南京长江大桥反应与抗震性能的分析研究24
新丰江水库地震的研究25
中国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和现代构造形变特征26
京津唐地区深部结构的研究27
亚欧地震构造图及其说明书28
地震活动性图象29
带填充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问题30
高炉抗震分析31
《中国地震》31
JZD-1型测氡仪32
CBY型爆破地震仪32
深井短周期地震计及其观测技术33
兰州、天水两市区建筑场地抗震区划34
PTY-8地震遥测设备35
768多路数字化地震遥测设备36
768自动换纸墨水记录器36
768单路无线地震遥测设备37
“152自行炮车振动测量分析”及“坦克装甲车辆振动研究”38
三等奖(165项)39
北京地区地震活动的构造特征39
中国及邻区强震分布特征40
用图象识别法研究强震发生的动力因子40
闭锁断层的应力场分析41
唐山地震孕育过程的数字模拟41
脉动变化震群活动与大地震孕育过程的研究41
试论中亚地区板块碰撞带的现代构造42
余震的衰减扩展和爆发性余震(余震异常的统计识别)42
影响近震震级的物理因素43
华北地震序列的随机模式43
地震仪的暂态特性及其对地震波形的影响44
受压闭合断层的断裂力学分析及其扩展规律44
溧阳-介休-五原北面地震带强震的破裂特征44
加速扩展的圆盘形位错的远场辐射原理45
威斯特里花岗岩的热开裂45
地壳基本应力场的探讨及横向不均匀性引起的应力场变化46
北京台网中心DTK-25控制监测台46
岩石标本在单轴压缩下破坏前后磁化率的变化46
地震磁现象的物理基础和野外观测47
763型长周期地震仪48
DW-1型地震仪(五倍强震仪)48
利用地震面波研究中国地壳构造49
沙特阿拉伯700km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解释49
北京-萨哈林剖面地幔纵向速度结构50
我国地震基准台网观测系统的正规化与国际资料的分析交换50
我国地磁测量实用标准的建立、国际比测以及国内标准的统一51
毫秒级地震记录对时服务装置51
地下核试验的侦察、识别和速报51
1∶4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震构造图及说明书52
临汾盆地地震活动性52
华北东部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研究及其意义53
中国板内地壳动力学及板内地震54
地震驱动力及震源区空间应力状态的有限元分析——以邢台地震为例55
地震地质在近期地震预报中的作用及所取得的初步成果55
唐山地震北京地区震害分布规律及震害预测56
我国水库地震及有关成因问题的讨论57
喜马拉雅地区的地震活动与近期地壳运动58
破裂前兆的研究58
据花粉分析试论北京地区全新统的划分59
燕山地区北西向断裂构造基本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探讨60
《大地电磁测深论文集》60
中国大陆区域重力场的基本特征61
地震危险区划方法和影响场研究——以华北东部某些地区为例61
第四纪沉积地层古地磁研究及近两千年来的地磁极章动62
地下氡、氢、甲烷预报地震的研究63
渤海及其邻近地区的地温场初步分析64
华北平原地壳内部低阻低速层成因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65
京津唐地区居里面的研究及其与地震的关系65
地下水某些离子预报地震机制的研究66
砂土液化的地质标志及其预测66
新丰江水库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和库区微震震源力学的研究67
缝块系统的变形与地震活动性68
华北地区深源岩石的初步研究69
地下水动力学前兆特征及其形成机制70
利用C14年代测定方法研究渤海沿岸(包括滦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海陆演变及近代构造运动70
京、津、唐和周围地区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及其地震活动性的关系71
QJD-A型气敏仪研制72
渐进式地震预报及三个理论问题的讨论72
华北近期强震危险区综合预报方法的初步探讨73
唐山7.8级地震孕育过程及中期前兆分析73
大震前区域地震活动性特征74
岩石破裂与氡含量变化关系的实验研究及单轴压力下样品破裂过程中几种化学参数变化的实验结果74
1980-1981年地震短临监视预报工作成果74
1979-1981年计算机系统维护和数据服务75
大地震前后区域地震活动迁移、聚散及强余震活动持续时间的研究76
地磁“红绿灯法”的统计检验76
“唐山地震前的断层活动与地应力积累”和“伴随前兆蠕动和震后滑动准静态形变”77
“华北地区地应力测量”和“河北省易县石英闪长岩中水压致裂法与应力解除法原地应力测量”77
“倾斜断层错动产生的应力场”和“强余震空间分布特征初步讨论”78
山西地堑系及其地震构造79
“唐山地震烈度分布与地质构造关系”及“唐山 7.8级大震烈度说明书”79
“华北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的光弹模拟实验”和“华北地区大震后局部应力场调整的光弹模拟实验”79
“唐山7.8级地震断层活动特征”和“京津唐地区现代断裂运动特征”80
金川矿区原岩应力测量和构造应力场的研究81
DX-1型超低频信号发生器82
768(SY-81型)数字应力仪82
SZ-2型数字石英钟83
地震模式与地震预报的研究83
FBD-1型超低频峰值电压表83
用地震波运动学和动力学异常特征进行地震预报的研究84
陕、甘、宁、青四省(区)地震烈度区划图及其工作报告和说明书85
几个浅源大震前后视电阻率变化的观测结果85
甘肃地震(1954-1979年)仪器观测资料86
《甘肃地震资料汇编》86
陕、甘、宁、青四省(区)1∶100万地震地质图87
陕、甘、宁、青七级以上大震构造背景研究87
甘肃农村民房抗震性能88
松潘-平武地震强震记录及其谱分析88
《大地电磁测深论文集》89
PZ40型数字地电仪89
甘肃省水化观测点考察报告90
南北地震带和滇西地区多次七级强震前地下水中氡含量的变化90
中国-比利时王国重力固体潮合作研究——兰州对比观测结果91
厚壁结构计算手册91
计算技术的改进与推广92
1.5t单项水平电液振动台改装设计研制和试验92
《唐山地震震害经验初步总结》93
上部结构与弹性半空间共同作用的研究94
结构振动和地面运动的反演计算方法94
桥梁振动的试验与计算分析95
桥梁震害资料汇编95
火箭推力筒在实测中的应用96
在地表冲击波作用下浅埋框架结构的动力反应96
弹塑性波传播的有限元解法和非正交级数解法97
701型拾振器和放大器97
含水地层中的地震波传播98
同步起振机98
爆破地震效应的分析99
在循环荷载下土的屈服强度和永久变形速率99
丹江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100
ZB-77型整体水平摆倾斜仪101
ZB-7型水平摆倾斜仪长期稳定性的测试与分析101
固体潮水平分量与地震预报101
DJS-131机BASIC语言扩充设计及软硬件维护方法的研究102
京津唐地区地壳测深资料的解释103
连云港-临沂-泗水测深剖面及临沂8.5级地震深部构造背景103
“论京津唐地区地震活动的人工地震测深”及“从地震测深看华北盆地地壳深部构造的若干特征”104
人工地震地壳测深仪器104
DQY-6A型六线电子倾角仪105
上海地区地震史料汇编105
川藏烈度区划图及说明书106
东北地区地震危险区、烈度区划研究及地震基本烈度鉴定106
四川地震资料汇编(一、二卷)107
线性观测理论及其在中长期预报中的应用107
1973年炉霍7.9级地震考察108
中长周期地震仪的改进108
西南地区构造应力场与板内强震活动109
我国西南地区若干地震地质问题的讨论109
768-09核子旋进磁力仪110
SD-74型数字地电仪研制110
1976年龙陵地震资料汇编111
龙陵地震及其前兆特征的研究111
故障率理论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112
东南沿海地区的震源机制和构造应力场112
鄂西、豫西、湘西地震区划113
新丰江水库区诱发地震的余震活动113
DSL-1型单分向流动地震仪114
JGC-2结构脉动功率谱密度(P.S.D)测量系统的设计与研制114
中国大陆内的板块构造和华北地区的地震预报115
《唐山地震目录》115
华北地壳应力场的基本特征116
江苏地震历史资料汇编116
小核旋仪改进117
重力基点联测结果的精度估算117
1/100万山东省地震烈度区划报告(八张附图)118
关中地区及邻区地震活动的特征118
陕西活动构造与地震关系研究报告(分三部分)119
内蒙古地区地震的震源机制与区域应力场的研究及强震前震源区主压应力轴转向问题的探讨119
宁夏及邻近地区地震震源机制与地震活动性的探讨120
JW-1型自动平衡记录仪120
爆破观测和我国东南地区深部构造的初步研究121
地下水动态研究——水位、水氡影响因素分析121
三分向中强震地震计122
三分向中长周期地震计123
地震前兆遥测设备123
脉冲调幅调频遥测设备123
地震触发器124
768遥控及标定装置124
山西地震史料搜集辑录和考证选编124
KEC-79宽频综合场强仪124
DZd-781型地震电磁波测试仪125
对埋地极板计数器观测系统性质的分析125
新疆1971-1979年五级以上破坏性地震预测预报125
青(海)-新(疆)铁路线(新疆境内)地震基本烈度鉴定报告125
新疆地震震源机制的研究126
一等奖(4项)129
电信传输地震台网观测分析处理系统(768工程)的总体设计和总联调129
1981-1982年度129
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中短期预报130
白家疃地震台的地磁观测记录与报告(1979-1981)130
DZY-2型海洋重力仪131
二等奖(10项)132
中国活断层的研究132
中国地震震源机制的研究132
《中国东部地震目录》133
《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1979-1980两卷)134
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及其应力场基础134
结构振动的输入反演计算方法135
重力固体潮综合研究136
FSQ型浮子水管倾斜仪137
WB-10型微波通话机138
SD-1型数字大地电磁测深仪和软件系统及其应用138
三等奖(103项)139
不完整岩石样品的破裂与摩擦滑动139
唐山地震震源机制及震源机制解的数值方法140
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变化140
唐山地震前后京津唐地区地磁场的变化141
《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1976-1978)141
我国华北地下深部应力测定及其分布特点142
北京电信传输地震台网无线传输台站的建立和信号传输142
《北京地震台网观测报告》(1978-1982)143
北京地磁传输台网更新(DCT-2中心)系统143
CJ-LC型自动换带慢速磁带记录仪研究143
华北断块区地震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联合作用模式144
高温高压岩石三轴(固体介质)实验装置及周口店花岗闪长岩力学性质的实验研究144
广东核电站地表活动断层鉴定及深部地震转换波测量结果145
我国七个大型在建水电工程蓄水后诱发地震可能性的初步评估145
地震灾害与易损性分析146
14C年代测定在晚第四纪地层划分和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及14C年代测定自动处理装置的开发146
图象分析系统在地震地质和其他技术领域中的应用147
从地堑扩展速率估算强震重复率兼论华北地区地震危险性147
唐山及其邻区热流值的分布148
三斗坪、葛洲坝水利枢纽地震构造背景和活断裂的鉴定148
唐山地区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及华北地区二维大地电磁测深正演问题149
唐山等大地震的前兆异常及大陆地震预报程序的研究149
大陆地震构造的基本特征150
中国大陆地震的短临前兆和地震预报程序的研究151
“唐山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与强烈地震预报问题的研究”成果系列151
中国几次强震前流体地球化学前兆特征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152
我国15年地震地下水观测所获得的主要结果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152
大震孕育过程的地震活动图象153
关于我国地震前兆观测方法监测预报现状的分析研究154
1977-1982年全国地震趋势预测情况分析154
论中国地震台网的监测效能155
水氡突跳和区域性突跳频度预报方法的研究156
地下水野外分析监测车试制156
地震目录处理系统157
唐山地震前地壳的异常隆起及无震蠕动158
1980-1982年地震观测成果(地电方法)158
1980-1982年室内水准测量成果158
1981年青海乌兰乌拉湖6.8级地震的短临预报估计159
1982年甘孜6.0级地震的短临预报159
DZB-1型地震仪自动标定器研制160
四川二滩电站地应力测量研究报告160
跨断层短基线、短水准流动测量161
关于我国大陆1982年地震趋势的讨论及分析意见161
陕、甘、宁、青四省(区)强地震目录161
平凉地震台地电观测资料162
定西地震台测震资料162
兰州地磁观测报告162
平凉地震台水氡观测资料163
《中国活动构造典型卫星影象集》163
1976年唐山地震震害图(1∶20万)164
激光测距仪频综系统164
我国几类地倾斜台站测定γ值的精度及其分析和倾斜固体潮观测165
秦岭-大别山构造带两侧爆炸地震学研究165
MJ型微振加速度仪166
初论华北大陆地震与地壳深部的相关特征166
柏各庄-丰南-丰宁地壳测深剖面资料的解释167
我国首次海中大型爆炸工程及1981-1982年华北地区Pn波走时变化的初步研究167
大震形变场的研究168
对1975年海城7.3级地震的中期预报168
提高流动重力、地磁观测的精度和数据处理方法研究169
对野外测量实行经济责任承包的管理办法169
DSL-3型三分向短周期流动地震记录仪170
样条函数法解弹性矩形板的振动问题170
新丰江库区小震震源机制与震源参数测定的研究171
1981年广东海丰震群的震源过程——震源区破裂发展的“闭领域”模式171
广州台1978-1982年地磁观测报告172
定襄台1980-1982年测震观测资料172
太原台1978-1982年地形变观测报告172
太原台1978-1982年地电观测报告173
太原台1978-1982年地应力观测报告173
江苏省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网的建设173
连云港地震台地震观测174
《爆破地震效应》174
福建省地震历史资料汇编174
地震观测报告175
宁夏地震目录175
ZC-1型钟差计175
江西永平爆破水化学效应的初步研究175
佘山台地磁观测报告176
云南省地震目录(1965-1975年)176
昆明台地震观测成果(1978-1982年)176
昆明台重力固体潮观测成果176
云南省—等水准网平差与统一全省高程推算177
新丰江水库5.3级地震区三角网平差和震源参数反演177
青海省地震目录177
1937年托索湖地震形变带库库马断裂带强震构造背景地质考察报告177
青海省湟水流域地震地质考察报告177
强震发震地点的破裂场标志和强震危险性估计178
震源孕育的膨胀-蠕动模式及地震前兆的物理机制178
唐山地震煤矿区烈度的空间变化与地下工程震害178
陕西省台网报告与地震目录(1971-1982年)178
流动重力观测资料179
《新疆富蕴地震断裂带》179
辽宁省深井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建设179
地震空区与逼近地震180
1933年迭溪7?级地震遗迹考察与研究180
四川省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建设181
1972-1980年流动重力复测资料:唐山地震前震中区的重力变化181
饱水岩石超声振氡实验研究181
流动重力复测观测资料182
《广西省地震志》182
震前某些动物行为异常原因的研究182
文安-霸县地区地壳隆起的研究183
1983-1985年度187
一等奖(6项)187
场地条件对震害和地震动的影响187
结构与介质分析的半解析元法188
DZR-Ⅱ型人卫激光测距仪研制189
地震预报方法的系统研究189
华北地区和南北地震带近期强震危险性的判定与研究191
天文地质基本问题的研究192
二等奖(20项)195
二滩地区断裂活动性的研究195
中频振动标准装置196
豫北安阳小区现有房屋(多层砖房)震害预测197
兰州电信传输地震台网和武威无线遥测地震台网的建设198
SSY-Ⅱ型石英伸缩仪199
重力仪研制和标定实验室的建设199
CBP-1型便携式测频仪201
SQ-70型石英水平摆式倾斜仪201
南京基准地震台测震观测202
苏南核电站地震烈度综合评定及地震危险性与地震动的分析研究203
SD-1型深井地声仪205
小浪底水库坝址工程地震工作报告206
安徽无线传输地震遥测台网建设工程207
鲜水河断裂带地形变监测网的布设与测量208
昆明电信传输地震台网建设工程208
广澳开发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影响小区划209
《1966-1976年中国九大地震》210
《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210
中国地震地磁基本台网正规化、标准化建设的科学管理211
全国地壳垂直形变速率图212
三等奖(76项)213
正交和斜交破裂过程的研究及其在邢台地震的应用213
中亚、东亚大陆地震活动特征213
ZZZ-1型质子旋进式磁力仪214
768工程在北京台网的实施及发展214
中国大陆及其边缘海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215
大地震速报215
震磁效应物理机制的理论与实验研究216
图象识别法在磁爆预报中的应用217
模式识别方法在地震预测及潜在震源判定中的应用217
异种机通讯网络系统RSNET218
作好科技资料、档案的管理,充分发挥其作用219
DCM-1型数字地磁脉动观测系统220
摩擦滑动的稳定性理论及本构关系的研究221
湖南镇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221
SSJ-1数字水位记录仪及SSY-1多址遥测设备的研制222
华北地区深部构造与强震活动性的研究223
断层崖研究及海原地震断层位移分布224
与地震相关的岩石破坏过程中若干力学特征等实验研究225
天然地震PS转换波合成地震图及华北大震区深部构造标志的研究226
河北平原及其周围地区新构造图227
重力固体潮观测新技术和地震研究227
华北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及震源构造的图象识别研究228
《中国八大地震震害摄影图集》229
科技人员外语培训教材建设229
引潮位的计算机代数演绎展开230
全国地震水化观测资料汇编(一册、二册)230
地震序列及晚期强余震的研究231
中国地震前兆资料图集及前兆特征分析研究232
TJ-1型体积式应变仪的研制233
SZW-1型数字式温度计234
DSJ型断层活动测量仪的研制234
中国东部原地应力测量及现今构造应力场研究235
二滩水力开发可行性研究——高拱坝抗震分析236
唐山强震实验台阵及近场加速度记录237
砖房抗震性能的足尺模型试验研究239
RLJ-1型差容式力平衡加速度计240
JZ-1型共振柱试验机240
混凝土坝原型振动试验241
人工透射边界的研究及其应用242
桩基冲击振动效应分析243
ZD8型地电仪244
我国大陆中强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的分析研究244
新编烈度区划图原则方法的研究——海原活断层研究245
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技术规范246
独立模型法区域网平差FORTRAN语言程序247
全国基本台站定点形变连续观测台网专业技术管理与服务248
光波测距中近地面大气折射率零梯度的测定精度249
TCM-1型高精度测温仪250
中国比利时固体潮合作观测资料251
激光测量仪器研制及标定实验室的建设251
唐山地震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252
华北重力变化与地震活动性关系研究253
水准标尺双频激光干涉检定器253
WD-A型微型机地电仪254
海城地震区深部构造特征的研究255
沈阳电信传输地震台网的建设257
南黄海6.2级地震中期预报258
地震重力重复测量规范259
苏南无线电信传输台网建设260
天津电信传输地震台网建设261
TDL-Ⅱ型流量自动测量仪和CY2691型电导自动测量仪的研制262
单项与多维判据的模糊分析与优选263
模糊数学方法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两项应用264
山西省临汾无线遥测地震台网265
油井动态与地震关系研究266
1985年禄劝地震速报趋势判断和综合考察研究267
高层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研究268
“8301工程”近场地面运动的观测与研究268
1812年尼勒克地震269
1985年9月12日新疆乌恰南6.8级强余震的预报270
上海电信传输地震台网建设272
1906-1948年徐家汇地震台5.5级以上地震记录汇编273
《地震科技声象资料片》和《中国内陆地震》影片的编导274
土地电机制研究275
鲜水河断裂带近代构造活动与地震276
单轴压缩实验中压机刚度对大理岩声学性质的影响277
中国大陆地区地震成因的初步讨论278
黄土地区地震地面运动特征的研究279
1986年度283
一等奖(2项)283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以及1∶400万《中国及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学图》283
广东琼北地震基本烈度复核284
二等奖(6项)284
水平摆倾斜仪观测资料全国评比五连冠(1981-1985年)284
RZB-1型电容式钻孔应变仪285
华北北部地区地质模型与强震迁移286
地震作用下砂土及轻亚粘土液化的预测287
地震群测群防的整顿与建设288
六五期间我国工程地震的科学管理288
三等奖(33项)289
全国763长周期地震仪观测台网的建设289
黄子洞地电台的现代化建设290
西安市地震小区划291
民乐盆地地震危险区地下水水化学监测预报研究292
用地震尾波和烈度分布资料研究中国地区的地震波衰减和Q值292
唐山地震热力源的研究和破裂过程的三维分析293
前震和余震序列的研究294
地震短期前兆的空间分布特征295
地震活动性及其预报指标的研究296
地电阻率正常变化(非震干扰)的理论和实验研究297
地磁观测成果(1980-1984年)298
辽南地区海岸地貌新构造运动298
应变固体潮研究299
河北省邯郸无线传输地震台网建设299
MY-1系列地形变遥测记录仪300
1986年5-7月上海地震谣言对策及社会经济效果301
DSY-Ⅱ多路数字化地震遥测设备301
西昌无线传输地震台网建设302
1976年盐源-宁蒗地震总结302
全国大地形变台网专业技术管理303
关于1985年我国地震形势分析和对1986年全国地震趋势的预测304
交流电阻率方法试验和研究305
土体介质与结构物的动力相互作用305
地震前兆信息资源开发中的系统方法及几项应用306
应变固体潮理论值计算与调和分析307
三维重力正反演计算地壳的方法和程序308
华北大地热流与地震活动性309
地壳深部构造与地震关系的研究309
TH-1型碳化物合成装置的研究310
广西平果铝厂厂区及附近断层活动性鉴定310
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地震工作综合研究报告311
廊坊市工程地震研究311
干冲-木棠断裂的活动性研究报告312
1979-1981年度地震系统各单位四等奖项目(294项)313
1979-1981年度地震系统各单位五等奖项目(310项)331
1981-1982年度地震系统各单位四等奖项目(139项)351
1981-1982年度地震系统各单位五等奖项目(251项)361
1983-1985年度地震系统各单位四等奖项目(189项)377
1983-1985年度地震系统各单位五等奖项目(566项)391
附录 全国科学大会受奖单位及受奖成果目录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