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公平与制度选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公平与制度选择
  • 张有亮,贾军,刘尚洪著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 ISBN:780608966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94页
  • 主题词:平等-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公平与制度选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社会公平与制度供给2

一、问题的提出2

(一)憧憬与理性2

(二)研究方法与理路7

1.系统和要素辩证关系的原则9

2.马克思的社会公平原理9

3.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原则10

4.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原理10

二、理论框架——社会公平是制度善11

(一)社会公平是制度本身的公平11

(二)社会公平是公平的制度化、法律化和社会化15

(三)实现法律现代化是社会公平的必由之路19

三、探讨社会公平与制度供给的意义23

(一)理论意义23

(二)现实意义26

1.为人们认识社会、评价社会提供参考依据26

2.为党和政府制定社会发展方针政策提供建设性建议28

上篇:社会公平的制度背景32

一、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历史溯源32

(一)马克思主义公平观33

(二)科学社会主义对空想社会主义的超越36

(三)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历史发展38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现代实践与社会公平47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制度化实践48

(二)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经验教训52

(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中国化实践54

(四)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现代实践与社会公平56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当代发展与社会公平58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涵59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63

(三)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72

1.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公平观的本质要求72

2.要实现社会主义公平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73

3.差别合理是社会主义社会公平的重要特征75

四、与时俱进中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社会公平76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76

(二)“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进步”的思想赋予社会主义本质论以新的内涵80

(三)与时俱进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公平86

1.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确立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着眼点”,贯穿了实现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动态平衡的要求86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勾画了代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性的美好蓝图,是社会主义社会公平要求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落实88

3.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推动社会公平要求向制度层面转化90

中篇:社会公平的现代诠释94

一、社会公平的本质94

(一)社会公平的起源94

(二)社会公平的本质98

1.社会公平是指评价主体把握评价客体对人(评价主体或价值主体)的价值、意义的一种观念性活动102

2.社会公平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利益关系108

二、社会公平的层次和特征111

(一)社会公平的层次112

1.权利公平112

2.效率公平113

3.机会公平114

4.分配公平114

5.人道主义公平115

(二)社会公平的特征116

1.它赋予全体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等活动同样的权利和机会116

2.它肯定社会成员之间在社会利益上应存在差异117

3.它只允许社会成员之间社会利益方面的差异存在于一定范围内119

(三)社会公平与社会公正、平等122

1.关于公平与公正122

2.关于公平与平等124

三、社会经济公平与制度选择128

(一)经济公平的内涵和评价向度128

1.经济公平的内涵128

2.经济公平的评价向度130

(二)我国现阶段经济公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33

1.在分配领域中贫富差距趋大,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突出133

2.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问题和再就业问题突出137

3.经济领域中行政性垄断广泛存在139

(三)现代社会经济公平的制度选择140

1.以财产法律制度的持续创新,确保经济有效增长140

2.以分配法律制度的合理抑制,逐步实现经济公平144

四、社会政治公平与制度选择148

(一)政治公平的内涵和评价向度148

1.政治公平的内涵148

2.政治公平的评价向度151

(二)我国现阶段政治公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55

1.经济发展和公民素质的不均衡导致政治参与差距大155

2.政治参与渠道残缺,制度化水平不高157

3.社会生活中权力运行异化现象突出159

(三)现代社会政治公平的制度选择161

1.规范和完善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主的民主政治制度162

2.要建立科学化和民主化的权力运作法律制度164

3.要完善我国的政治参与法律制度167

五、社会精神文化公平与制度选择169

(一)精神文化公平的内涵和评价向度169

1.精神文化公平的内涵170

2.精神文化公平的评价向度172

(二)现阶段精神文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74

1.教育不公平现状突出174

2.精神文化自由没有完全落实178

3.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差距过大179

(三)现代社会精神文化公平的制度选择180

1.建立完备的教育法律制度181

2.建立和完善文化法律体系182

3.建立精神文化生活媒介和设施的财政保障法律制度和多元投资法律制度183

下篇:社会公平的制度创新——实现社会公平供给的治国方略选择一、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历史考察186

(一)治国与治国方略186

1.治国方略的理解186

2.治国方略的渊源188

3.寻求善治是全球化的治理趋势189

(二)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理论渊源191

1.革命导师关于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一般提示191

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法制理论的一般提示193

(三)社会主义苏联的治国实践194

1.列宁关于人民直接管理制理论194

2.斯大林的高度集权制治国策略196

3.苏东演变的治国和社会公平实践的教训197

二、建国以来我国治国方略的历史经验199

(一)建国初期党的治国方略199

1.毛泽东的民主法制思想199

2.毛泽东“依靠群众治理国家”的治国方略选择和社会公平探索201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治国方略探索204

1.邓小平的制度治国方略204

2.邓小平的“两手抓”战略207

(三)完善的法制是社会公平的基本保障209

1.以法确立社会主体平等的法律地位209

2.以法确定社会成员有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210

3.以法确定社会成员获取社会财富与承担社会义务的对等与均衡210

三、依法治国方略是社会公平实践模式的重大突破211

(一)依法治国思想的提出及其理论依据211

1.江泽民依法治国思想的形成过程212

2.依法治国的理论依据213

(二)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215

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治国方略的提出216

2.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内涵217

3.依法治国的历史意义219

(三)依法治国与现代法治220

1.现代法治的基本涵义与一般要求221

2.依法治国与现代法治222

(四)依法治国的社会公平价值追求224

1.依法治国的终极理想是对正义的实现225

2.自由与人权的真正实现是依法治国理想的核心所在226

3.对效益的要求是依法治国一个重要的价值目标226

4.平等是依法治国战略实现的重要价值227

四、以德治国是对社会公平实践模式的丰富和发展228

(一)新时期以德治国的提出及其现实意义228

1.以德治国的提出228

2.以德治国的内涵229

3.以德治国的现实意义231

(二)以德治国对依法治国方略的丰富和发展233

1.以德治国提升了法治的道德力量233

2.以德治国对依法治国的创新和发展234

3.以德治国对国家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35

(三)德治与法治关系的理性辨析和实践把握235

1.法治与德治能够兼容而且必须兼容236

2.市场经济为法治与德治统一提供了客观基础236

3.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的多维思考238

(四)德治的目的是实现广泛的社会公正和公平239

五、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当代中国治国方略和社会公平实践的理性选择242

(一)“双治”是执政党执政思维的创新242

1.“双治”是执政党执政方式的重大变革242

2.“双治”是执政党执政理念的深刻更新244

(二)“双治”是三个代表思想在治国方略和社会公平理念上的内在升华246

1.“双治”是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必然之举246

2.“双治”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248

3.“双治”是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治国方略250

(三)“双治”是对社会主义治国规律和社会公平认识的新飞跃252

1.“双治”是对中西传统治国方略的超越252

2.“双治”是顺应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治理选择254

3.“双治”是符合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制度安排256

六、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双治”供给社会公平,以人权彰显社会公平258

(一)“双治”是现代社会公平秩序的支柱259

1.维护公平竞争和合理分配原则259

2.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权利260

3.公平调整政府行政部门与公民间的利益关系261

4.尊重社会中每个公民的平等权利262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权彰显公平262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262

2.尊重和保障人权,奠定社会公平的基石263

3.以宪政保障人权,以人权彰显社会公平265

主要参考文献267

后记2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