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京剧史 下 第1分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京剧史 下 第1分册
  • 北京市;上海艺术研究所组织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ISBN:710402046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020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563页
  • 主题词:京剧-戏剧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京剧史 下 第1分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七编 京剧的黄金时代(1949—1964)1511

第三十六章 京剧的新繁荣1511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变革与中国的旧剧界1511

一 人民解放战争势如破竹的胜利形势1511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戏曲舞台与京剧艺人1512

三 北京戏曲讲习班、上海戏曲研究班的举办1514

第二节 戏曲改革机构的建立及方针政策的制订1518

一 戏曲改革领导机构的建立1518

二 全国戏曲工作会议的召开1522

三 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1528

四 “改戏、改人、改制”的全面实施1531

五 京剧艺术在改革中前进和“三改”工作的一些偏向1539

第三节 戏曲研究机构和国家剧院的建立1544

一 中国戏曲研究院等学术机构的建立1545

二 国家剧院的建立与其创作演出活动1550

第四节 京剧艺术新的繁荣1582

一 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1582

二 两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1587

三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献礼演出1597

第三十七章 京剧剧目的整理、改编与创作1604

第一节 传统剧目和流派代表剧目的整理与出版1604

一 传统剧目的整理与出版1604

二 流派代表剧目的整理与出版1610

第二节 新编历史剧的创作1614

一 关于新编历史剧的讨论1614

二 优秀的京剧新编历史、故事剧作品1616

第三节 京剧现代戏的创作1633

一 京剧表现现代生活的高潮1633

二 这一历史时期中的京剧现代戏剧目鸟瞰1636

三 关于京剧表现现代生活的一些不同看法1657

第四节 京剧编剧队伍的形成1659

第三十八章 导演制度的形成与导演艺术的发展1661

第一节 建立导演制度是戏曲改革的需要1661

一 导演制建立在戏改政策的实施中1661

二 导演制的建立与戏曲导演的历史传统1665

第二节 导演制在创作实践中形成1669

一 导演的多种实践1669

二 导演主导地位的确立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1673

三 京剧导演艺术成就的又一次大检阅1679

四 京剧导演艺术在现代戏的排演中得到深化1683

五 京剧导演人材的培训1685

第三十九章 京剧表演艺术的继承与发展1688

第一节 京剧表演艺术在新水平上的全面综合1693

一 实现京剧表演艺术在新水平上的全面综合的基本条件1693

二 京剧表演艺术的新创造1694

三 京剧舞台面貌新变化的标志1699

第二节 京剧表演流派的发展与创造1704

一 生行流派1705

二 旦行流派1715

三 净行流派1723

四 丑行流派1726

第四十章 京剧音乐的继承与发展1733

第一节 京剧唱腔的新发展1734

一 新的声腔1734

二 新的板式1735

三 新的唱腔1738

四 新的套式1744

第二节 过门与配曲的发展1746

一 过门1746

二 配曲1747

第三节 演唱形式与乐队编制的发展1751

一 演唱形式1751

二 乐队编制的新发展1752

第四节 京剧中的音乐舞剧1755

第四十一章 京剧舞台美术的发展1759

第一节 传统戏曲的舞台美术1760

一 力求净化舞台1760

二 在继承的基础上整理加工1761

三 保持传统京剧舞台美术的形式美1766

第二节 新编剧目的舞台美术1773

一 新编古代戏的舞台美术1776

二 现代戏的舞台美术1783

三 连台本戏和机关布景1788

第三节 京剧舞台美术创作队伍的成熟1789

一 京剧舞台美术创作队伍的建立1789

二 戏曲舞美教育事业的情况1790

第四十二章 京剧艺术教育1791

第一节 政府对戏曲教育的重视1791

第二节 设有京剧专业的戏曲学校1794

一 全国各地的戏曲学校1794

二 戏校教学情况1802

三 高等戏曲教育的开端1806

四 对这一时期京剧教育的审视1809

第三节 戏校教师队伍的建设1811

一 专业教师队伍的来源、形成与提高1811

二 政治、文化教师的增设及其作用1812

第四节 培养京剧人才的其它途径1813

一 个人收徒传艺1813

二 以团带班1814

三 其它艺术院校代培1814

第四十三章 京剧艺术出版事业的大发展1816

第一节 国家专业戏剧出版机构的建立和它出版的京剧图书1818

一 新戏曲书店及50年代初期出版的京剧图书1819

二 中国戏剧出版社和宝文堂书店的建立及其出版的京剧图书1820

第二节 京剧剧本的出版1823

第三节 京剧基本理论及京剧史研究著述的出版1831

一 京剧理论1831

二 京剧史研究著述和京剧艺术家的回忆录1839

第四节 京剧工具书及教材的出版1841

一 京剧工具书和专业教材1841

二 京剧剧目教材1842

第五节 音响和影像出版物1843

一 音响出版物1843

二 电影和电视对京剧艺术的反映1845

第八编 “文革”前后的京剧(1964—1979)1851

第四十四章 本时期京剧发展的概况1851

第一节 毛泽东有关文艺的批示和京剧大演现代戏1851

一 毛泽东有关文艺的批示1851

二 京剧大演现代戏1853

第二节 “文革”冲击下从现代戏到“样板戏”的起伏1855

第三节 粉碎“四人帮”后京剧的复苏1857

第四十五章 “文革”前夕的京剧1858

第一节 1964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1858

一 各地的准备及大会的举行1858

二 《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一批新剧目的创演1865

三 大会对京剧现代戏发展的影响1872

第二节 各地区的京剧(戏曲)现代戏观摩演出1875

一 东北区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会1875

二 华东区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1879

三 华北区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会1882

四 中南区戏剧观摩演出大会1884

五 西北地区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1888

第三节 这一时期京剧现代戏发展的基本特点1891

一 演出活动繁盛1891

二 剧目质量有所进步1893

三 严重的偏差1893

第四十六章 “文革”中的京剧1895

第一节 京剧面临动乱的冲击1895

一 对京剧《海瑞罢官》的批判揭开了“文革”的序幕1895

二 炮制《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1901

三 关于文艺团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1904

第二节 京剧艺术的厄运和“重建”文艺队伍1906

一 京剧院团普遍瘫痪1906

二 “重建”文艺队伍中的京剧界1908

第三节 “文革”后期文艺政策初步调整时的京剧1914

一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主张调整文艺政策及“四人帮”的对抗1914

二 录制京昆传统剧目1918

三 “四人帮”抓的京剧“新创作”1920

第四十七章 “样板戏”垄断京剧舞台1923

第一节 “样板戏”的形成1924

一 “样板戏”剧组——“样板戏”的创作演出团体1925

二 《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剧的形成过程1928

三 “样板戏”垄断舞台1946

第二节 “样板戏”的“普及”1947

一 全国学唱“样板戏”1948

二 地方戏曲移植上演“样板戏”1949

三 “样板戏”拍摄成电影1951

四 “样板戏”剧本、曲谱、唱片等的出版1953

第三节 “样板戏”出访国外1956

一 北京京剧团访问朝鲜1956

二 北京京剧团访问阿尔及利亚1956

三 上海京剧团访问日本1957

第四十八章 “样板戏”的剖析1960

第一节 “样板戏”的创作理论1960

一 所谓的“京剧革命”1960

二 所谓对“中间人物论”、“无冲突论”和“写真实论”的批判1962

三 “三突出”理论的提出1967

第二节 “样板戏”的艺术分析1970

一 剧本文学1971

二 导演、表演艺术1977

三 音乐1982

四 舞台美术1990

第四十九章 京剧艺术的复苏1995

第一节 戏剧、京剧界的拨乱反正1995

一 《人民日报》发表《评“三突出”》一文1995

二 京剧界思想理论方面的拨乱反正1998

第二节 推动京剧艺术复苏的措施2002

一 《海瑞罢官》、《李慧娘》、《谢瑶环》等平反2002

二 京剧机构的恢复和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2008

三 北京和上海的京剧艺术工作者讨论京剧的继承与革新2010

第三节 传统剧目和历史剧恢复上演2012

一 《逼上梁山》等复演2012

二 中央决定恢复一批优秀传统剧目2014

三 京剧在国庆30周年的舞台上2017

第四节 复苏时期京剧艺术发展的基本特点2019

一 在拨乱反正中前进2019

二 京剧工作者的积极性和观众的狂热呼唤京剧新的繁荣2020

三 局限20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