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方哲学史 学术版 第1卷 总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方哲学史 学术版 第1卷 总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43/32105672.jpg)
- 叶秀山,王树人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521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方哲学史 学术版 第1卷 总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西方哲学观念之变迁 叶秀山3
一 学习哲学的态度和途径3
(一)哲学之用途3
(二)哲学作为“自由的知识”5
(三)哲学与哲学史16
二 西方哲学之本源——哲学作为一门科学33
(一)哲学之觉醒33
(二)时间与空间47
(三)从“时间”到“因果性”61
1.因果问题之提出63
2.因果律之可知性与必然性66
3.在“理论性知识”框架内的“因果律”69
4.“因果律”之僭越75
三 哲学的古代观念79
(一)“哲学”与“前(准)哲学”81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的“辩证法”86
(三)古代哲学观念之大成与“百科全书”式的亚里士多德96
四 哲学的古典形态111
(一)何谓“古典哲学”111
(二)古典哲学的“知识论”观念113
1.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113
2.“批判哲学”——厘定理性在不同领域的“职权”范围118
3.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经验及其超越119
4.关于“时空”作为感性直观的先天条件122
(三)康德的“先验逻辑”与知识论128
1.康德对于传统形式逻辑之批判128
2.“思想”与“认知”130
3.知识论中之概念与范畴132
4.“统觉”、“想象力”在“直观”与“概念”之间的作用135
5.经验知识之“必然性”——因果律140
(四)道德哲学之古典观念143
1.从“自由”出发的道德观念143
2.道德哲学中之“德性论”与“幸福论”150
3.关于“至善”的观念——从道德到宗教的过渡153
(五)活生生的“人”的世界——艺术论与目的论164
1.何谓“判断力”166
2.关于审美—趣味判断167
3.“作品”的观念——艺术173
4.艺术与天才176
5.“自然”的“合目的性”理解方式179
(六)古典哲学之“同一哲学”观念191
1.从康德到费希特——“哲学”归“一”191
2.费希特和谢林的工作193
3.谢林的“同—哲学—绝对哲学”199
(七)古典哲学之完成者——黑格尔202
1.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哲学科学之导论203
2.哲学与经验——哲学与经验科学209
3.黑格尔如何使“哲学”成为“科学”——黑格尔的哲学知识体系214
4.黑格尔的“逻辑学”及其“应用逻辑”217
五 哲学的当代观念228
(一)黑格尔以后229
(二)胡塞尔的当代“现象学”235
(三)欧洲思想危机时代的哲学——海德格尔对当代欧洲哲学之贡献246
(四)“异”的哲学——当代法国哲学的探索263
1.福柯在当代法国激进哲学中的地位265
2.列维纳斯的“伦理学-形而上学”271
3.德里达的“延异”(différance)280
4.尚未来到的“德勒兹时代”285
六 西方哲学中经验主义传统及当代分析哲学之趋向293
(一)“感觉经验”与“思维(逻辑)形式”295
(二)“分析(哲学)”自身之被质疑297
(三)分析学派在美国的发展300
上篇参考文献308
下篇 中西哲学、文化在西学东渐中的融合 王树人小引313
一 融合概念之辨析314
二 翻译与融合323
(一)翻译在语言变通中所作的融合323
(二)从佛经的翻译考察翻译与融合326
(三)明末清初的翻译与融合334
(四)清末民初严复的翻译与融合341
三 明末清初中西哲学、文化之融合355
(一)概况与基本特征355
(二)冲击与演变364
(三)儒学与基督教神学的冲突375
四 清末民初中西哲学、文化融合的基本问题与特点392
(一)中西对话性质的转变393
(二)为启蒙而借鉴、融合西学399
1.梁启超与严复399
2.王国维与章太炎414
五 中西哲学、文化融合的黄金时期——五四运动至20世纪40年代435
(一)杜威、罗素、杜里舒来华讲学及其影响436
(二)康德、尼采、柏格森三家哲学热451
(三)问题与争鸣464
(四)会通成果选析477
1.胡适478
2.金岳霖483
结语503
下篇参考文献509
人名索引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