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通信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通信经济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3/32080057.jpg)
- 黄秀清,吴洪,任乐毅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55359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157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通信-邮电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通信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通信业发展概论1
1.1 通信业的产生和发展1
1.1.1 通信和通信业1
1.1.2 通信业的起源1
1.1.3 通信业的发展2
1.1.4 产业发展中的主要变革7
1.2 通信业的产业属性11
1.2.1 两大部类分类法及邮电通信产业归属11
1.2.2 三次产业分类法及邮政、电信通信产业归属12
1.2.3 四次产业分类法及信息通信产业归属13
1.2.4 信息通信业是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18
1.3 信息通信业与社会发展19
1.3.1 信息通信业与经济增长19
1.3.2 信息通信业与产业结构优化21
1.3.3 信息通信业与劳动就业24
1.3.4 信息通信业与数字鸿沟25
第2章 信息通信业与社会信息化26
2.1 信息社会与社会信息化26
2.1.1 概念由来26
2.1.2 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27
2.1.3 通信业与社会信息化29
2.2 信息社会发展程度测评理论及方法30
2.2.1 早期的测评理论及方法31
2.2.2 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的测评方法35
2.2.3 中国社会信息化测评方法39
2.3 数字经济及其衡量46
2.3.1 数字经济的提出46
2.3.2 数字经济的内涵48
2.3.3 数字经济的衡量48
第3章 从产业链到产业生态系统55
3.1 产业链理论55
3.1.1 产业链概念55
3.1.2 产业链的形成55
3.1.3 产业链的特点57
3.2 从产业链到产业生态的变革58
3.2.1 产业生态系统的提出58
3.2.2 商业生态系统的建立58
3.2.3 商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特征61
3.3 “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通信产业生态65
3.3.1 传统通信产业链构成65
3.3.2 移动通信产业价值链的演进67
3.3.3 通信业4.0时代的产业生态环境69
3.3.4 信息基础设施70
3.4 产业生态系统的一些研究方法74
3.4.1 社会网络分析及定量研究方法74
3.4.2 生态信息方法77
第4章 信息通信产业技术经济特点分析79
4.1 互补性、兼容性、标准化79
4.1.1 互补性79
4.1.2 兼容性80
4.1.3 标准化80
4.2 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81
4.2.1 规模经济性(Economies of Scale)81
4.2.2 范围经济性(Economies of Scope)86
4.2.3 通信业的自然垄断性及发展变化88
4.3 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ies)93
4.3.1 定义及衡量93
4.3.2 网络外部性对消费者效用函数的影响95
4.3.3 网络外部性对市场均衡的影响95
4.3.4 网络外部性对通信产业的影响98
4.4 公共服务性98
4.4.1 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混合品99
4.4.2 信息社会的最重要的基础设施99
4.4.3 向社会提供普遍服务99
4.4.4 对信息通信业的影响100
第5章 通信业产出101
5.1 通信业产出与分类101
5.1.1 通信产品与通信服务101
5.1.2 传统电信企业的转型和产出变化102
5.1.3 中国现行电信业务分类目录102
5.2 通信产出的计量方法104
5.2.1 通信产品的命名104
5.2.2 通信产品的计量105
5.3 通信业产出指标105
5.3.1 通信业务量105
5.3.2 通信业务总量106
5.3.3 通信业增加值109
5.3.4 通信业务收入111
5.3.5 通信企业利润115
5.4 通信产品结构分析116
5.4.1 我国通信产品专业结构117
5.4.2 我国通信业务用户结构118
5.4.3 我国通信业务结构118
5.4.4 我国通信业务收入结构119
第6章 通信成本121
6.1 通信成本概述121
6.1.1 成本的一般概念121
6.1.2 研究通信成本的不同角度121
6.1.3 通信业成本分析中常用的成本概念123
6.2 通信企业成本构成特点129
6.2.1 我国电信企业费用要素构成129
6.2.2 通信企业成本特点130
6.3 通信业务成本测算133
6.3.1 通信成本测算的目的133
6.3.2 通信成本测算路径133
6.3.3 通信成本测算方法和模型136
第7章 通信资费145
7.1 通信资费理论基础145
7.1.1 通信资费及资费体系145
7.1.2 通信资费的计费依据146
7.1.3 常见的通信资费模式146
7.2 通信业务定价理论150
7.2.1 最优定价150
7.2.2 成本补偿定价和效率增进151
7.2.3 高峰负荷定价160
7.2.4 捆绑定价162
7.2.5 双边市场定价164
7.3 通信业定价实践167
7.3.1 通信业管制定价167
7.3.2 通信企业定价172
7.3.3 近年来通信业务定价主要变化174
7.4 中国通信资费政策改革历程175
7.5 电信业务资费水平的国际比较179
第8章 通信市场及竞争180
8.1 通信市场概述180
8.1.1 通信市场的变革180
8.1.2 通信市场范围的界定181
8.1.3 通信市场主体184
8.2 产业组织结构分析理论和方法187
8.2.1 结构—行为—绩效范式187
8.2.2 有效竞争及衡量标准188
8.2.3 竞争政策和行业管制189
8.3 通信市场结构189
8.3.1 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189
8.3.2 通信市场结构分析194
8.3.3 通信市场竞争格局的规律及解释197
8.4 通信市场竞争行为200
8.4.1 主导运营商和市场势力201
8.4.2 价格行为201
8.4.3 销售行为203
8.4.4 企业兼并行为204
8.5 产业运行效率及衡量207
8.5.1 资源配置效率的衡量208
8.5.2 企业生产效率209
8.5.3 市场结构与动态效率210
8.5.4 通信市场绩效评价211
第9章 通信业管制213
9.1 管制理论基础213
9.1.1 管制的含义213
9.1.2 西方管制理论213
9.1.3 西方国家经济管制的变革215
9.2 通信业管制的发展历程217
9.2.1 垄断经营时期的通信业管制217
9.2.2 开放竞争时期的通信业管制218
9.2.3 行业融合后的通信业管制221
9.2.4 信息通信业管制发展趋势222
9.3 通信业管制制度223
9.3.1 通信业管制机构224
9.3.2 通信业管制内容226
9.3.3 市场准入管制227
9.3.4 通信资费管制230
9.3.5 互联互通管制231
9.3.6 通信资源管制234
9.3.7 通信服务质量管制234
9.3.8 普遍服务管制236
9.3.9 网络与信息安全236
9.4 国内电信管制实践237
9.4.1 改革前我国电信业管制237
9.4.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信业管制237
第10章 互联网治理242
10.1 互联网规制背景242
10.1.1 互联网国际规制242
10.1.2 互联网国内规制243
10.2 互联网发展历史及现状244
10.3 互联网规制的原因245
10.3.1 互联网的经济特性分析245
10.3.2 互联网的社会政治功能247
10.4 互联网规制的意义248
10.4.1 维护国家安全248
10.4.2 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直接挑战社会管理和公众权益249
10.5 国际互联网规制机构及其职能250
10.5.1 信息社会世界首脑会议250
10.5.2 联合国互联网治理工作组251
10.5.3 互联网治理论坛252
10.5.4 其他相关国际性组织253
10.6 互联网规制的主要内容255
10.6.1 互联网全球共治的原则与内容255
10.6.2 国家范围内的互联网安全规制258
第11章 网络和信息安全261
11.1 网络和信息安全261
11.1.1 网络和信息安全内涵261
11.1.2 网络和信息安全的特征261
11.2 网络和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262
11.2.1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引发“大数据”热潮262
11.2.2 大数据引发的安全问题262
11.2.3 跨境数据流动及其引发的安全问题263
11.2.4 网络和信息安全监管264
11.3 国外网络和信息安全监管经验与启示266
11.3.1 宏观战略267
11.3.2 政策法规267
11.3.3 组织体系269
11.4 我国网络和信息安全监管现状270
11.4.1 《网络安全法》正式颁布271
11.4.2 《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271
11.4.3 《网络安全法》的主要内容272
第12章 通信普遍服务274
12.1 普遍服务的产生发展274
12.1.1 概念的提出274
12.1.2 概念的形成和发展274
12.1.3 普遍服务的意义277
12.1.4 衡量普遍服务的指标278
12.2 普遍服务的相关研究279
12.2.1 国外对普遍服务的相关研究279
12.2.2 国内对普遍服务的部分研究成果281
12.3 普遍服务的补偿机制282
12.3.1 普遍服务的补偿机制282
12.3.2 普遍服务的融资方式284
12.3.3 普遍服务基金287
12.4 我国电信普遍服务的发展289
12.4.1 垄断时期的普遍服务政策289
12.4.2 引入竞争后的普遍服务政策291
12.4.3 村通工程292
12.4.4 宽带中国战略294
12.4.5 “十三五”期间我国普遍服务的目标295
附录A 拉姆塞定价的证明297
附录B 斯诺登事件及其反映的我国信息安全隐患299
附录C 国内外近年来影响较大的用户数据泄露案例301
参考文献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