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攀枝花市西区志 1973-2005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攀枝花市西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978780238752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002页
- 文件大小:171MB
- 文件页数:1090页
- 主题词:区(城市)-地方志-攀枝花市-1973~2005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攀枝花市西区志 1973-200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7
第一篇 自然地理53
第一章 地质地貌53
第一节 地质53
第二节 地貌55
第二章 气候水文56
第一节 气候56
第二节 水文59
第三章 土壤59
第一节 土壤类型59
第二节 土壤区分60
第四章 自然资源63
第一节 土地资源63
第二节 水资源66
第三节 矿产资源68
第四节 生物资源71
第五章 自然灾害73
第一节 地质性灾害73
第二节 气候性灾害74
第二篇 政区77
第一章 建置77
第一节 行政区划77
第二节 隶属沿革77
第三节 建置沿革80
第二章 街道、镇简况82
第一节 清香坪街道82
第二节 玉泉街道83
第三节 河门口街道84
第四节 陶家渡街道85
第五节 摩梭河街道86
第六节 大宝鼎街道86
第七节 格里坪镇87
第三篇 人口89
第一章 人口规模89
第一节 人口总量与变动89
第二节 人口分布91
第二章 人口构成92
第一节 性别构成92
第二节 年龄构成94
第三节 民族构成95
第四节 职业构成97
第五节 文化构成98
第三章 人口普查99
第一节 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99
第二节 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0
第三节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100
第四章 人口控制101
第一节 计生管理101
第二节 节制生育102
第三节 优生优育104
第四篇 经济概貌106
第一章 经济发展106
第一节 区属工业经济107
第二节 农业经济110
第三节 商贸服务业111
第四节 经济效益112
第二章 经济结构113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113
第二节 产业结构113
第三节 流通结构114
第三章 建设投资114
第一节 投资规模114
第二节 投资分类115
第四章 人民生活116
第一节 城市居民收入116
第二节 农村居民收入117
第三节 消费水平118
第四节 居住条件119
第五篇 改革122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22
第一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22
第二节 税费制度改革122
第二章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24
第一节 经营方式改革124
第二节 所有制改革125
第三节 商贸体制改革126
第三章 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128
第一节 筹备129
第二节 管理130
第三节 营运131
第六篇 农业134
第一章 体制变革134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变革134
第二节 经济结构调整135
第二章 种植业137
第一节 耕作制度137
第二节 粮食作物138
第三节 水果146
第四节 蔬菜151
第五节 其他作物156
第六节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157
第三章 养殖业158
第一节 家畜159
第二节 家禽161
第三节 渔业163
第四节 疫病防治164
第四章 农田水利166
第一节 农田建设166
第二节 水利工程建设167
第三节 水利工程管理与利用169
第四节 水土保持170
第五章 农机·农村能源174
第一节 农业机械推广与运用174
第二节 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175
第六章 乡镇企业176
第一节 行业构成177
第二节 所有制形式178
第三节 管理178
第七章 管理机构与服务179
第一节 机构设置179
第二节 农业行政管理与执法180
第三节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180
第四节 项目扶持181
第五节 抗灾救灾181
第六节 扶贫帮乡182
第七篇 林业185
第一章 林木资源185
第一节 林地及林木蓄积185
第二节 经济林及珍稀古树186
第二章 造林绿化187
第一节 育苗和引种187
第二节 植树造林188
第三节 天然林保护工程190
第四节 退耕还林191
第三章 林政管理192
第一节 管理机构192
第二节 林地林权及木材管理192
第三节 森林保护194
第四节 野生动物资源保护195
第四章 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6
第一节 攀枝花苏铁的发现196
第二节 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的建立197
第三节 保护区管理198
第八篇 工业203
第一章 工业体制及管理203
第一节 工业体制203
第二节 管理204
第二章 煤炭工业205
第一节 勘探设计205
第二节 生产206
第三节 经营209
第四节 主要企业简介210
第三章 电力工业214
第一节 电力生产214
第二节 电力经营216
第三节 主要企业简介217
第四章 冶金工业219
第一节 冶金辅料生产219
第二节 冶炼220
第三节 压延加工220
第五章 建筑建材业221
第一节 建筑业221
第二节 建材业225
第六章 其他工业229
第一节 化工工业229
第二节 制造、修配业230
第三节 粮油、食品加工业232
第四节 啤酒酿造业233
第五节 主要企业简介234
第九篇 商贸237
第一章 发展概况237
第一节 沿革238
第二节 商业企业239
第二章 管理242
第一节 机构242
第二节 商业企业管理243
第三章 商品经营244
第一节 商品市场244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经销245
第三节 工业生产资料经销247
第四节 生活资料经销250
第五节 专卖商品经销252
第六节 对外贸易253
第四章 餐饮与服务业254
第一节 餐饮业254
第二节 服务业255
第十篇 城建·环保257
第一章 城乡建设257
第一节 管理机构258
第二节 规划259
第三节 工程管理259
第四节 城区建设260
第五节 居民住宅建设261
第六节 公共设施建设263
第七节 重点城建工程268
第八节 乡镇建设270
第二章 环境保护274
第一节 环境状况274
第二节 环境管理281
第三节 污染整治284
第四节 环保宣传教育286
第十一篇 交通290
第一章 交通设施290
第一节 公路290
第二节 铁路292
第三节 桥梁293
第四节 隧道、航道、渡口294
第二章 交通管理295
第一节 运政管理296
第二节 路政管理297
第三节 公路养护297
第四节 交通安全管理298
第三章 运输300
第一节 公路运输300
第二节 铁路运输301
第三节 索道运输302
第四节 船舶运输303
第十二篇 财政·税务305
第一章 财政305
第一节 管理体制305
第二节 财政收入306
第三节 财政支出309
第四节 财政管理312
第五节 财政监督315
第二章 税务316
第一节 税制改革316
第二节 管理318
第三节 税种税率321
第四节 税收收入324
第十三篇 金融329
第一章 银行329
第一节 中国建设银行329
第二节 中国工商银行330
第三节 中国银行331
第四节 中国农业银行332
第五节 交通银行333
第六节 商业银行334
第七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335
第二章 保险335
第一节 主要保险机构335
第二节 业务338
第十四篇 综合经济管理341
第一章 计划341
第一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41
第二节 投资计划345
第二章 统计346
第一节 统计执法346
第二节 统计调查347
第三节 统计报表349
第四节 统计服务352
第三章 审计353
第一节 审计业务353
第二节 审计调查356
第四章 国土资源管理357
第一节 地籍管理357
第二节 国土规划357
第三节 用地管理362
第四节 矿产管理362
第五节 执法监察364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365
第一节 市场管理365
第二节 登记管理366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368
第四节 经济检查369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370
第六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371
第六章 物价管理372
第一节 价格管理372
第二节 物价监督380
第三节 收费管理381
第七章 计量、质量管理383
第一节 计量管理383
第二节 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384
第三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385
第八章 安全生产管理386
第一节 机构和制度建设386
第二节 安全隐患整治386
第三节 安全教育388
第四节 事故388
第十五篇 中国共产党攀枝花市西区委员会391
第一章 党代会391
第一节 中共渡口市西区第一次代表大会391
第二节 中共渡口市西区第二次代表大会392
第三节 中共攀枝花市西区第三次代表大会393
第四节 中共攀枝花市西区第四次代表大会393
第五节 中共攀枝花市西区第五次代表大会394
第六节 中共攀枝花市西区第六次代表大会395
第七节 中共攀枝花市西区第七次代表大会395
第二章 机构396
第一节 领导机构396
第二节 工作机构405
第三章 领导制度409
第一节 会议制度409
第二节 干部任免制度411
第三节 联系群众制度411
第四章 区委自身建设412
第一节 区委中心组学习412
第二节 常委民主生活会414
第三节 “三讲”教育活动415
第四节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416
第五节 廉洁自律417
第六节 班子“四好”活动418
第五章 重要决策418
第一节 政治体制改革418
第二节 实施工业强区战略420
第三节 解放思想大讨论422
第六章 纪检监察工作423
第一节 组织机构423
第二节 党风党纪教育425
第三节 党风廉政制度建设426
第四节 纠正不正之风与执法监察428
第五节 纪检信访与案件查处431
第七章 组织工作432
第一节 基层党组织建设433
第二节 党员437
第三节 干部的选拔任用与管理443
第四节 老干部工作448
第五节 知识分子工作449
第八章 宣传工作450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451
第二节 新闻宣传45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55
第九章 统一战线工作458
第一节 落实政策458
第二节 民主党派工作459
第三节 党外干部工作460
第四节 对台、侨务工作461
第十章 区委机关事务462
第一节 文秘、档案、督查462
第二节 党政网管理463
第三节 政策研究463
第四节 机要保密464
第十六篇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465
第一章 历届西区人民代表大会465
第一节 区人大代表选举465
第二节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467
第三节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467
第四节 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468
第五节 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469
第六节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470
第七节 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471
第八节 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472
第九节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474
第二章 西区人大常委会476
第一节 机构476
第二节 人大常委会会议477
第三节 制度建设478
第三章 常委会职能行使479
第一节 重要决议、决定479
第二节 监督工作479
第三节 干部任免480
第四节 人大代表工作481
第五节 代表议案和建议及群众信访处理482
第六节 其他事务483
第十七篇 攀枝花市西区人民政府486
第一章 机构486
第一节 西区革命委员会486
第二节 西区人民政府488
第三节 历届政府领导人员496
第二章 主要政务498
第一节 发展街道工业和服务业498
第二节 农业学大寨499
第三节 工业学大庆500
第四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1
第五节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501
第六节 企业管理505
第七节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507
第八节 外引内联招商引资508
第九节 农业综合开发510
第十节 “菜篮子”工程511
第十一节 小康村建设512
第十二节 发展教育事业513
第十三节 发展旅游业514
第十四节 创建文明城区515
第十五节 住房制度改革517
第三章 行政事务518
第一节 信访工作518
第二节 民族宗教事务管理521
第三节 政府法制524
第四节 机关事务管理525
第十八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区委员会529
第一章 历届委员会529
第一节 第一届委员会529
第二节 第二届委员会530
第三节 第三届委员会532
第四节 第四届委员会534
第二章 政协西区常务委员会536
第一节 机构536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会议536
第三章 政协事务537
第一节 建言献策537
第二节 调查研究 民主监督538
第三节 提案工作539
第四节 联谊活动540
第五节 文史资料征集540
第十九篇 民主党派·工商联·群团541
第一章 民主党派541
第一节 民盟建工学校支部541
第二节 民进西区支部542
第三节 农工民主党西区支部542
第四节 九三学社西区支社543
第二章 西区工商业联合会544
第一节 组织建设544
第二节 会员代表大会544
第三节 会员教育与服务545
第四节 参政议政546
第五节 光彩事业547
第三章 西区总工会548
第一节 组织建设548
第二节 工会会员代表大会549
第三节 主要活动550
第四节 劳动模范管理554
第四章 共青团攀枝花市西区委员会554
第一节 组织554
第二节 历次团代会555
第三节 团员青年的管理和教育556
第四节 主题活动557
第五节 少先队工作561
第五章 西区妇女联合会562
第一节 组织建设562
第二节 历次妇代会562
第三节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563
第四节 主题活动565
第二十篇 人民武装569
第一章 武装部569
第一节 区人民武装部569
第二节 基层武装部570
第二章 驻军571
第一节 铁道兵571
第二节 基建工程兵572
第三节 攀枝花军分区教导队572
第三章 武警573
第一节 武警西区中队573
第二节 武警西区消防大队573
第三节 武警消防五中队574
第四节 武警巴关河、攀钢发电厂执勤点575
第四章 民兵575
第一节 组织建设575
第二节 军事训练577
第三节 政治教育578
第四节 武器装备579
第五节 参加经济建设580
第五章 兵役581
第一节 征兵机构581
第二节 兵员征集581
第三节 预备役登记582
第六章 国防教育583
第一节 机构583
第二节 宣传教育584
第三节 学生军训585
第七章 人民防空585
第一节 机构585
第二节 人防工程585
第八章 双拥共建587
第一节 军民共建587
第二节 维护社会治安588
第三节 抢险救灾589
第二十一篇 政法591
第一章 政法综合管理591
第一节 政法队伍建设591
第二节 组织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斗争592
第三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593
第四节 维护社会稳定595
第二章 公安596
第一节 刑事案件侦查596
第二节 治安行政管理600
第三节 预审与法制605
第四节 户政管理606
第五节 交通管理608
第六节 消防管理611
第七节 保卫工作613
第三章 检察615
第一节 检察改革615
第二节 刑事检察617
第三节 职务犯罪侦查622
第四节 控告申诉检察627
第五节 监所检察629
第六节 民事、行政案件检察630
第四章 审判631
第一节 队伍建设632
第二节 审判改革633
第三节 刑事审判634
第四节 民事调解与审判637
第五节 行政案审判641
第六节 信访立案和审判监督643
第七节 案件执行646
第五章 司法行政648
第一节 法制宣传648
第二节 人民调解651
第三节 安置帮教653
第四节 基层法律服务653
第五节 司法所建设654
第六节 公证事务655
第七节 律师事务657
第八节 法律援助659
第二十二篇 人事·劳动661
第一章 编制工作661
第一节 编制管理661
第二节 机构设置662
第二章 人事管理664
第一节 干部结构665
第二节 干部来源666
第三节 干部管理668
第四节 人才交流671
第三章 人事制度674
第一节 公务员制度674
第二节 工资制度675
第三节 福利制度677
第四章 劳动679
第一节 劳动工资680
第二节 劳动争议仲裁682
第三节 劳动信访与监察684
第四节 劳动调配686
第五节 劳动保护687
第六节 劳动就业688
第七节 失业养老保险691
第八节 其他保险695
第二十三篇 民政699
第一章 基层组织建设699
第一节 街道办事处建设699
第二节 居委会建设700
第三节 村民自治703
第二章 救灾救济704
第一节 救灾704
第二节 救济705
第三章 优抚安置709
第一节 优抚709
第二节 优待710
第三节 拥军优属712
第四节 安置715
第四章 婚丧管理716
第一节 婚姻登记716
第二节 殡葬改革718
第五章 社会福利719
第一节 福利基金719
第二节 民福企业720
第六章 残疾人事业721
第一节 残疾人普查721
第二节 残疾人康复721
第三节 残疾人帮扶722
第四节 残疾人协会723
第七章 老龄工作723
第一节 机构723
第二节 敬老、爱老活动724
第八章 地名勘界725
第一节 地名管理725
第二节 边界勘定734
第九章 社团组织管理736
第一节 登记管理736
第二节 民间组织登记736
第二十四篇 教育739
第一章 基础教育739
第一节 幼儿教育739
第二节 小学教育742
第三节 中学教育748
第四节 德育工作753
第五节 教研科研756
第二章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760
第一节 中等专业学校教育760
第二节 中等技工学校教育761
第三节 中学职业技术教育763
第三章 成人教育763
第一节 扫盲教育763
第二节 “双补”教育764
第三节 学历教育764
第四节 成人高考自考765
第五节 农民技术教育766
第四章 教育管理766
第一节 管理机构766
第二节 教育经费767
第三节 校舍设备768
第四节 企业学校移交769
第五节 大中专招生工作769
第六节 教育督导770
第五章 教育改革771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771
第二节 岗位聘任制772
第三节 推素减负工作772
第四节 收费制度改革773
第六章 教师队伍774
第一节 编制与结构774
第二节 职称评聘775
第三节 师资培训777
第四节 教师待遇778
第二十五篇 文化·旅游781
第一章 文化781
第一节 机构781
第二节 文艺演出与交流783
第三节 文艺创作785
第四节 民间文化788
第五节 文物古迹790
第六节 广播电视792
第七节 报刊792
第八节 公共图书793
第九节 地方志工作794
第十节 档案工作796
第二章 旅游800
第一节 旅游管理801
第二节 旅游景点803
第三节 旅游活动804
第二十六篇 科技·体育807
第一章 科技807
第一节 机构807
第二节 科技队伍809
第三节 科技活动811
第四节 科技成果获奖情况815
第五节 专利管理819
第六节 科技成果应用推广820
第七节 科技交流与科普活动824
第八节 高新技术企业826
第二章 体育827
第一节 体育设施827
第二节 群众体育活动828
第三节 学校体育829
第四节 重要赛事831
第二十七篇 卫生836
第一章 管理836
第一节 公费医疗管理836
第二节 医政管理837
第三节 药政管理838
第四节 卫生经费与基本建设管理839
第二章 卫生队伍842
第一节 医疗队伍842
第二节 队伍培训844
第三章 医疗机构与社团845
第一节 市管医疗机构845
第二节 企业职工医院846
第三节 区管医疗机构847
第四节 乡镇医疗机构848
第五节 防疫、保健机构849
第六节 社会卫生团体850
第七节 西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851
第四章 卫生保健851
第一节 妇幼保健851
第二节 初级保健855
第五章 医疗857
第一节 中医857
第二节 西医859
第六章 卫生防疫862
第一节 计划免疫862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863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865
第四节 职业病防治867
第七章 公共卫生869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869
第二节 公共卫生管理872
第二十八篇 邮政·通信875
第一章 邮政875
第一节 邮政经营875
第二节 机构网点876
第二章 通信878
第一节 业务878
第二节 主要通讯机构879
第二十九篇 社会风俗881
第一章 生活习俗881
第一节 服饰881
第二节 饮食882
第三节 住宅884
第四节 器用884
第二章 礼仪习俗887
第一节 婚嫁887
第二节 吉庆889
第三章 岁时习俗891
第一节 传统节日891
第二节 新兴节日892
第三节 庙会893
第四章 丧葬习俗894
第一节 丧葬旧俗894
第二节 丧葬改革895
第五章 家族习俗895
第一节 家族895
第二节 族谱896
第三节 族训家规896
第四节 赡养继承896
第六章 恶习陋俗897
第一节 迷信习俗897
第二节 社会恶习898
第三节 禁忌避讳898
第七章 方言谚语899
第一节 方言词899
第二节 谚语904
第三节 歇后语907
第三十篇 人物911
第一章 人物传略911
第二章 人物纪实916
第三章 名人迹存922
附录925
索引977
编后记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