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高等教育新体系探索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高等教育新体系探索](https://www.shukui.net/cover/38/30184077.jpg)
- 王明东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30394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高等教育新体系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新体系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1
第一节 教育的本质特征和教育功能的多样性1
第二节 中国高等教育新体系的指导思想6
第三节 中国高等教育新体系的基本思路14
第二章 高等教育外部环境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特征及其运行机制24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涵义25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2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2
第四节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35
第三章 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3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科学原理4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深刻影响44
第三节 高等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51
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60
第一节 高等教育旧体制的特点和在新形势下暴露出的弊端61
第二节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63
第三节 理顺政府、社会、高校之间的关系,建立高等教育的新体制65
第四节 高等学校办学模式探讨73
第五章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79
第一节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79
第二节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目的要求、主要内容83
第三节 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86
第四节 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104
第六章 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110
第一节 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内涵及其相互关系110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15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与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的关系121
第四节 高等教育投资与办学形式126
第五节 世界主要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比较研究133
第七章 调整、改革学科与专业结构144
第一节 适应市场经济需要,调整、改革学科与专业144
第二节 积极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151
第三节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153
第八章 教学、科研、生产劳动三结合的理论、机制和模式16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新发展16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特点及其形式176
第三节 产学合作教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187
第九章 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现状和发展201
第一节 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的历史发展201
第二节 我国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现状203
第三节 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发展趋势206
第四节 关于高等学校职能的理论探讨211
第十章 高等教育质量的管理与评估214
第一节 教育质量全面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根本214
第二节 开展评估的根本目的是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220
第三节 开展教学评估研究,推动评估工作向深层次发展225
第四节 重视、支持社会评估,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评估活动230
第十一章 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235
第一节 高校教师的地位、作用和任务235
第二节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237
第三节 加快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242
第四节 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245
第五节 加强教师队伍的稳定247
第十二章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251
第一节 市场经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252
第二节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思路255
第三节 高校马列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改革260
第十三章 搞好党的建设,加强党的领导263
第一节 市场经济对高校党的建设的影响264
第二节 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突出位置268
第三节 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73
第十四章 面向21世纪,努力创办世界一流大学278
第一节 跨世纪的高等教育“211工程”建设278
第二节 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条件279
第三节 社会主义一流大学的目标模式285
后记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