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岐黄医药纵横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岐黄医药纵横
  • 陈成,鄢卫东,肖正国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4241705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35页
  • 文件大小:146MB
  • 文件页数:656页
  • 主题词:中国医药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岐黄医药纵横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1

第一章 中药学发展史概论1

第二章 中药学未来发展趋势8

第三章 中药学现代技术展望12

第一节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12

第二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13

第三节 微波萃取技术13

第四节 超声提取技术14

第五节 中药絮凝技术14

第六节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15

第七节 酶工程技术15

第八节 空间技术16

第九节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16

第四章 岐黄药学著录汇要18

第一节 《神农本草经》简介18

第二节 《雷公炮炙论》简介20

第三节 《本草经集注》简介21

第四节 《食疗本草》简介22

第五节 《新修本草》简介23

第六节 《本草拾遗》简介25

第七节 《开宝本草》简介27

第八节 《本草图经》简介28

第九节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简介29

第十节 《证类本草》简介29

第十一节 《本草衍义》简介30

第十二节 《汤液本草》简介31

第十三节 《救荒本草》简介32

第十四节 《本草集要》简介33

第十五节 《本草蒙筌》简介33

第十六节 《本草通玄》简介34

第十七节 《本草纲目》简介35

第十八节 《补遗雷公炮制便览》简介37

第十九节 《珍珠囊药性赋》简介39

第二十节 《本草汇言》简介43

第二十一节 《本草备要》简介45

第二十二节 《修事指南》简介49

第二十三节 《本草从新》简介49

第二十四节 《本草求真》简介50

第二十五节 《本草经疏辑要》简介52

第二十六节 《本草分经》简介52

第二十七节 《本草思辨录》简介52

第二十八节 《本草正义》简介53

第二十九节 《黄帝内经》简介53

第三十节 《伤寒论》简介58

第三十一节 《叶香岩外感温热病篇》简介60

第三十二节 《温病条辨》简介61

上篇 成药制备论67

绪论67

第一章 中成药历史源流67

第二章 京帮药业发展简史70

第一节 北京万全堂药店发展史70

第二节 北京鹤年堂药店发展史71

第三节 北京千芝堂药店发展史71

第四节 北京同仁堂药店发展史72

第五节 北京长春堂药店发展史73

第六节 北京庆仁堂药店发展史74

第七节 北京乐仁堂药店发展史75

第三章 同仁堂药业传记78

各论82

第一章 蜜丸84

第一节 概述84

第二节 丸剂药料罐蒸操作技巧85

第三节 经典方药87

一、乌鸡白凤丸87

二、安坤赞育丸88

三、参茸卫生丸88

四、全鹿丸89

第二章 糊丸91

第一节 概述91

第二节 经典方药91

一、西黄丸91

二、普济丹92

第三章 蜡丸93

第一节 概述93

第二节 经典方药93

一、三黄宝蜡丸93

二、黍米寸金丹94

第四章 水丸95

第一节 概述95

第二节 经典方药96

一、黄连上清丸96

二、六神丸97

第五章 散剂98

第一节 概述98

一、散剂的制备99

二、特殊散剂的制备100

第二节 经典方药101

一、参苓白术散101

二、紫雪丹101

三、避瘟散102

四、保赤万应散103

五、日月光明散103

第六章 外用膏剂104

第一节 概述104

第二节 经典方药105

一、紫云拔毒膏105

二、狗皮膏105

三、阿魏化痞膏106

四、十香暖脐膏106

第七章 丹剂108

第一节 概述108

第二节 经典方药110

一、红升丹110

二、白降丹110

三、轻粉111

四、小灵丹112

第八章 药酒113

第一节 概述113

第二节 经典方药117

一、国公酒117

二、虎骨酒118

第九章 膏滋119

第一节 概述119

第二节 经典方药121

一、益母草膏121

二、虎潜膏121

三、国公膏122

第十章 茶剂123

第一节 概述123

第二节 经典方药124

午时茶124

第十一章 灸剂与熨敷剂125

第一节 概述125

第二节 经典方药126

一、雷火针126

二、坎离砂126

第十二章 中药丸剂挂衣撷粹128

第一节 概述128

第二节 操作工艺129

第十三章 京帮成药配本132

第一节 丸剂132

一、大活络丹132

二、补心丹132

三、女金丹133

四、透骨镇风丹133

五、再造丸134

六、牛黄清心丸135

七、搜风顺气丸135

八、普济回春丹135

九、清胃黄连丸136

十、犀羚丹136

十一、加味麻仁丸137

十二、人参鹿茸丸137

十三、九转黄精丸138

十四、脾肾双补丸138

十五、鱼鳔种子丸139

十六、鹿肾丸139

十七、安神定志丸140

十八、蛤蚧养肺丸140

十九、开胃健脾丸141

二十、灵宝如意丸141

二十一、黑锡丹141

二十二、茵陈五疸丸142

二十三、梅苏丸142

二十四、地榆槐角丸143

二十五、更衣丸143

二十六、五味槟榔丸143

二十七、香连化滞丸144

二十八、黑虎丸144

二十九、济坤丸144

三十、二益丹145

三十一、玉液金丹145

三十二、培坤丹146

三十三、宁坤至宝丹146

三十四、胎产金丹147

三十五、四红丹147

三十六、调经丸147

三十七、月事丸148

三十八、催生兔脑丸148

三十九、孕妇金花丸149

四十、通经甘露丸149

四十一、鹿胎冷香丸149

四十二、二母宁嗽丸150

四十三、宁嗽化痰丸150

四十四、定喘丸151

四十五、橘红化痰丸151

四十六、太平养肺丸151

四十七、竹沥化痰丸152

四十八、小儿回春丹152

四十九、妙灵丹153

五十、小儿金丹153

五十一、小儿止嗽金丹153

五十二、慢惊丸154

五十三、小儿健脾丸154

五十四、小儿肥皂饼155

五十五、育婴金丹155

五十六、金衣至宝丹155

五十七、至圣保元丹156

五十八、保肝化风丹156

五十九、黎峒丸157

六十、蟾酥丸157

六十一、内消瘰疬丸157

六十二、银翘败毒丸158

六十三、三黄宝蜡丸158

六十四、明目蒺藜丸159

六十五、清心明目上清丸159

六十六、疥癣一扫光159

第二节 散剂160

一、卧龙丹160

二、白平安散160

三、林则徐十八味161

四、千金白术散161

五、活胃散161

六、猪肝散162

七、退云散162

八、八宝眼药163

九、八宝退云散163

十、瓜子眼药163

十一、清凉散164

十二、锡类散164

十三、西瓜散165

十四、珠黄消疳散165

十五、绿袍散165

十六、牙疳散166

十七、赛金化毒散166

十八、小儿疳积散166

十九、健儿素167

二十、小儿牛黄散167

二十一、保赤万应散168

二十二、小儿千金散168

二十三、提毒散168

二十四、四圣散169

二十五、珍珠散169

二十六、生肌散170

二十七、黄水散170

二十八、八宝珍珠散170

二十九、红棉散171

三十、脚气粉171

三十一、下疳散171

三十二、吃疔虎172

三十三、养阴生肌散172

三十四、接骨散172

第三节 锭剂173

一、万应锭173

二、紫金锭174

三、蟾酥锭174

四、拔毒锭175

中篇 炮制法宜论179

第一章 中药炮制起源179

第二章 中药炮制的历史沿革183

第三章 甘肃省中药资源概况189

第四章 中药加工炮制概论192

第一节 中药加工炮制的目的192

第二节 中药加工炮制十七法及术语194

第三节 中药炮制与药物性能的相关性202

第四节 炮制对中药理化性质的影响204

第五节 中药炮制机理的研究思路与方法207

第六节 中药毒副作用机理探析210

第七节 毒性中药炮制机理探析213

第八节 影响炭药及其止血作用的相关因素216

第五章 中药净选与切制220

第一节 净选220

第二节 切制222

第六章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230

第一节 液体辅料230

第二节 固体辅料232

第七章 中药炮制分类及方法234

第一节 炒制法234

第二节 炙制法238

第三节 蒸制法246

第四节 煅制法249

第五节 煮制法252

第六节 煨制法253

第七节 烫制法253

第八节 水飞法254

第九节 制霜法255

第十节 发酵法256

第十一节 其它方法258

各论260

第一章 根及根茎类药材260

大黄260

天南星264

半夏270

川乌276

附子281

何首乌284

草乌289

香附292

黄连298

远志302

党参305

丹参309

柴胡312

石斛315

木香318

甘遂321

黄芩324

元胡330

甘草333

白芍335

苍术340

地榆343

泽泻346

山药348

第二章 茎叶全草及皮类药材353

枇杷叶353

淫羊藿355

荷叶360

艾叶362

灯心草367

牡丹皮368

杜仲372

厚朴376

黄柏379

第三章 花及果实种子类药材384

槐花384

金银花387

菊花390

蒲黄393

酸枣仁398

马钱子401

青皮405

巴豆409

栀子411

槟榔415

麦芽419

枳实422

薏苡仁425

白扁豆428

第四章 动物矿物及其它类药材431

血余炭431

龟板433

蟾酥436

紫河车443

鹿角霜445

鹿茸448

鸡内金454

石膏456

代赭石459

磁石461

芒硝462

炉甘石464

乳香466

藤黄468

六神曲470

建神曲473

百药煎476

下篇 伤寒存真集481

绪论481

第一章 伤寒存真集导论481

第二章 《伤寒论》六纲辨证析483

第三章 《伤寒论》之学术特色486

第四章 伤寒存真总论歌488

第一节 伤寒论翼俚言十六首488

第二节 题辞489

第三节 六经正义歌490

第四节 制方大法歌491

第五节 伤寒六经传变歌493

第六节 六经方余论解歌494

各论496

第一章 太阳病方总论歌496

第一节 桂枝汤歌497

第二节 麻黄汤歌498

第三节 葛根汤歌499

第四节 大青龙汤歌499

第五节 小青龙汤歌500

第六节 五苓散汤歌500

第七节 十枣汤歌501

第八节 麻杏石甘汤歌502

第九节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歌503

第十节 文蛤汤歌503

第十一节 桂枝二麻黄一汤歌504

第十二节 麻桂各半汤歌505

第十三节 桂枝加附子汤歌505

第十四节 芍药甘草附子汤歌506

第十五节 桂枝甘草汤歌506

第十六节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歌507

第十七节 桂枝去芍药生姜新加人参汤歌507

第十八节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歌508

第十九节 桂枝人参汤歌、葛根芩连汤歌508

第二十节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歌509

第二十一节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歌510

第二十二节 桂枝加芍药汤歌、桂枝加大黄汤歌510

第二十三节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歌511

第二十四节 桂枝加桂汤歌511

第二十五节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歌512

第二十六节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歌513

第二十七节 桂枝去桂加白术汤歌513

第二十八节 甘草附子汤歌514

第二十九节 大陷胸汤歌515

第三十节 小陷胸汤歌516

第三十一节 生姜泻心汤歌516

第三十二节 甘草泻心汤歌517

第三十三节 半夏泻心汤歌518

第三十四节 大黄黄连泻心汤歌、附子泻心汤歌519

第三十五节 旋覆花代赭石汤歌519

第三十六节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歌520

第三十七节 赤石脂禹余粮汤歌521

第二章 阳明病方总论歌522

第一节 栀豉汤歌522

第二节 瓜蒂散歌524

第三节 甘草干姜汤歌525

第四节 白虎汤歌、白虎加人参汤歌525

第五节 竹叶石膏汤歌527

第六节 茵陈蒿汤歌527

第七节 大承气汤歌、小承气汤歌528

第八节 调胃承气汤歌529

第九节 桃仁承气汤歌530

第三章 少阳病方总论歌531

第一节 小柴胡汤歌531

第二节 大柴胡汤歌533

第三节 柴胡桂枝干姜汤歌533

第四节 柴胡桂枝汤歌534

第五节 柴胡龙骨牡蛎汤歌535

第六节 黄连汤歌535

第七节 黄芩汤歌536

第四章 太阴病方总论歌537

第一节 理中丸(汤)歌537

第二节 四逆汤歌538

第三节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歌538

第四节 三物白散歌539

第五节 麻仁丸歌540

第五章 少阴病方总论歌541

第一节 麻黄附子细辛汤歌、麻黄附子甘草汤歌542

第二节 附子汤歌542

第三节 真武汤歌543

第四节 桃花汤歌544

第五节 白通汤歌、白通加猪胆汁汤歌545

第六节 通脉四逆汤歌545

第七节 茯苓四逆汤歌、干姜附子汤歌546

第八节 吴茱萸汤歌547

第九节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歌547

第十节 猪苓汤歌548

第十一节 四逆散歌548

第十二节 猪肤汤歌549

第十三节 甘草汤歌、桔梗汤歌、半夏散歌、苦酒汤歌550

第六章 厥阴病方总论歌551

第一节 乌梅丸歌551

第二节 当归四逆汤歌、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歌552

第三节 小建中汤歌553

第四节 茯苓甘草汤歌553

第五节 炙甘草汤歌554

第六节 白头翁汤歌554

第七节 烧裤散歌555

补录 陈应贤伤寒方药纵论556

第一章 小柴胡汤附翼556

第一节 小柴胡汤组方特点556

第二节 小柴胡汤的主证557

第三节 小柴胡汤的定义557

第四节 小柴胡汤的方药配伍558

第五节 小柴胡汤的组方变化559

第六节 小柴胡汤组方加减出入原则562

第七节 小柴胡汤的加减化裁563

第八节 小柴胡汤剂量及煎药方法564

第九节 少阳病的治疗原则565

第十节 小柴胡汤变方临证运用566

第二章 《伤寒论》诸方之运用569

第三章 妇科秘书575

第一节 孕妇摄生法575

第二节 调经门576

第三节 胎前门585

第四节 产后门592

第四章 辨证论治599

第一节 临证治验撷粹599

第二节 四物汤临证补益610

第三节 补中益气汤辨治拾遗613

第五章 伤寒四诊概论618

第一节 望诊618

第二节 闻诊625

第三节 问诊626

第四节 切诊629

第六章 伤寒药性赋增益6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