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清朝陕西地方社会治理视野下的士绅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清朝陕西地方社会治理视野下的士绅研究
  • 杨银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6662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绅士-社会阶层-研究-陕西省-清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清朝陕西地方社会治理视野下的士绅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 选题原因及研究意义1

二 该课题研究现状6

(一)关于士绅概念的相关论述6

(二)士绅制度研究7

(三)士绅基本构成研究8

(四)士绅社会职责研究9

(五)区域士绅研究10

(六)陕西士绅研究12

三 相关概念及研究方法12

第一章 清朝陕西地方文化教育事务中的士绅14

一 士绅的传统职责14

二 士绅重视地方教育的传统16

三 清代陕西士绅与地方社学、义学17

(一)士绅创修地方义学、社学18

(二)士绅捐助地方义学、社学21

(三)士绅执教地方义学23

四 清代陕西士绅与书院创办27

(一)士绅与书院创办28

(二)官绅联合兴建书院33

五 主讲陕西书院的士绅36

六 士绅书院教学的成效42

(一)多所成就42

(二)桃李满天下45

(三)学舍不能容48

七 士绅从事书院教育的原因48

(一)家庭及孝养因素48

(二)自身因素50

(三)科举因素51

八 士绅书院教育的期限52

九 士绅与地方社会的学风、文风54

十 学官群体57

十一 士绅与近代新式学堂58

十二 知名的从教者62

十三 士绅与地方教育事务的相关捐助66

(一)捐助膏火67

(二)捐助试资费70

(三)捐助学田73

十四 士绅与贡院、考院等的兴建75

十五 士绅与刻书、藏书76

十六 士绅与地方志修纂79

第二章 清朝陕西地方公共工程兴建中的士绅85

一 士绅与道路、桥梁的修建86

(一)士绅与地方桥梁的修建86

(二)士绅与地方社会道路的修建92

(三)士绅参与造船及津渡96

二 士绅与城垣及堡寨的兴建97

(一)士绅与地方城池的兴建98

(二)士绅与地方堡寨的修筑101

三 士绅与庙宇及祠堂的兴修105

四 士绅与陕西会馆的兴建109

(一)士绅积极捐助会馆建设所需要的资金110

(二)士绅倡议或独力修建陕西地方会馆111

(三)士绅为会馆修建捐施房舍112

(四)士绅与会馆的管理及维护113

五 士绅与地方水利工程113

第三章 清朝陕西地方慈善事务中的士绅120

一 清朝陕西灾荒概述121

(一)蝗虫及捕杀情况122

(二)水灾及救助122

(三)旱灾及救助123

二 士绅参与慈善救助的内容124

(一)捐助赈银125

(二)捐助赈粮127

(三)煮粥赈饥的士绅131

(四)士绅与地方义田134

(五)士绅与地方社会的疾病救助137

(六)士绅代完地方逋赋139

(七)士绅与婚丧救助141

(八)代赎婢女146

三 士绅参与地方慈善事务的模式146

(一)士绅自发救助147

(二)民间社会自我救济的优点153

(三)官督绅办的联合救济154

四 士绅与地方慈善机构的设立162

(一)士绅与育婴堂的设立163

(二)士绅与地方社仓、义仓164

(三)士绅与其他慈善机构166

五 士绅参与清朝陕西地方慈善的功效167

六 清朝陕西士绅的慈善救济思想172

(一)重义轻利思想与士绅救济173

(二)以饥荒救助为第一要务176

(三)重视市场规律的调节作用177

(四)灾荒储备中的忧患意识179

(五)以工代赈的救济思想及方法179

(六)更人性化的赈济方法180

七 清朝陕西士绅慈善救济的特点182

(一)焚烧借券现象突出182

(二)无德色的低调救济185

(三)拒绝接受救济的士绅186

(四)救济乞丐188

(五)厚助孝养者189

(六)慈善救济的宗族色彩190

(七)救助恩师191

(八)公平赈饥192

(九)授人以渔的救助方法192

(十)士绅慈善救济的表率作用193

(十一)身在他乡,心在故乡194

八 清朝陕西士绅热衷慈善救济的原因196

(一)儒家思想与慈善救济196

(二)佛教思想与慈善救济197

(三)官府旌奖与慈善救济201

(四)促进士绅热衷慈善的其他因素及表现204

第四章 清朝陕西地方习俗养成中的士绅207

一 士绅与地方纠纷之解决207

二 士绅与地方教化213

三 士绅与妇女守节之风218

四 遵礼守法的士绅222

五 士绅与地方社会的孝义养亲传统225

(一)竭力奉养其亲的士绅226

(二)鬻妻养亲的孝养之举228

(三)表率孝养的士绅231

(四)孝子孝行的社会价值及作用234

(五)孝子与科举德报思想237

(六)士绅与其他孝义事务239

六 清朝陕西士绅与地方弊政的革除241

(一)士绅与地方陋规的革除242

(二)士绅与其他社会弊病的革除245

第五章 清朝陕西社会变动中的士绅250

一 明末清初的陕西士绅250

(一)镇压农民起义的士绅251

(二)陕西籍的明遗民252

(三)出仕清朝的陕西士人255

二 士绅是社会动荡时期乡民的保护伞259

(一)士绅与地方社会自卫259

(二)士绅与清朝后期的团练261

(三)清朝陕西士绅团练的功效264

三 为保护地方社会安危而牺牲的士绅268

(一)战死的团首268

(二)为团练积劳而死269

(三)寡不敌众的士绅269

(四)为保卫地方而死的其他情形270

四 士绅与陕西地方团练事务272

五 地方社会秩序维护中的官绅合作275

六 士绅维护地方社会秩序的特点277

(一)智擒匪首277

(二)以己财换取乡民安危278

七 代替官守的陕西士绅279

结论282

余论284

一 官府的敦促是士绅积极致力于地方社会事务的外部因素284

二 宗族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是士绅关注地方社会事务的前提284

三 身体力行、表率乡民是士绅参与地方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285

四 良好的家训家教促进了士绅社会治理能力的养成288

五 官绅合作是士绅参与地方社会治理的主要途径289

六 士绅在基层社会的影响力与其声望密切相关291

参考文献2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