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王朝政治传播制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代王朝政治传播制度研究
  • 陈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7937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106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王朝政治传播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 课题的由来1

二 传播学、政治传播学的产生与发展概述3

三 本课题所使用概念的界定与澄清10

四 本课题的主要思路19

上编 中国古代王朝的政治传播思想及制度概说25

第一章 中国古代王朝的政治传播思想及制度概说25

第一节 中国古代王朝的政治传播思想的研究总结26

一 中国的传播思想源远流长,属于政治传播及信息控制范畴的观念、主张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26

二 从传播学角度看,古人提出的一些具体的信息控制思想、主张较之现代传播学也毫不逊色29

第二节 中国古代王朝政治传播思想的基本特征——“一言兴邦,一言丧邦”32

一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政治倾向33

二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传播学意义37

三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与君主专制的政治思维38

四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是中国古代政治传播思想的纲纽42

中编 中国古代王朝信息传播相关制度的历史演进48

第二章 政治传播制度的萌芽时期——夏、商48

第一节 夏朝的政治传播制度48

一 原始社会信息传播活动简述48

二 夏王朝政治传播制度的初现51

第二节 商朝的政治传播制度57

一 商朝的政治决策方式58

二 谏议活动与制度59

三 商朝承担传播职能的官属60

四 商代刑律中与信息传播有关的罪名61

第三章 政治传播制度的草创时期——西周、春秋、战国63

第一节 西周的政治传播制度63

一 西周政治制度概述63

二 西周的政治决策和信息反馈方式66

三 与政治信息沟通、传递相关的职官68

四 西周王朝的教育制度70

五 西周政治传播职能的行使与制度创立71

第二节 春秋时期的政治传播制度72

一 春秋时期政治概况72

二 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朝议制度与决策方式73

三 春秋时期诸侯国与信息传播相关的官职75

四 春秋时期的教育制度76

第三节 战国时期的政治传播制度77

一 战国时期中央与地方行政体制77

二 战国时期的王权与决策形式78

三 战国时期监察制度初步建立80

第四章 中国古代政治传播制度的初步成型时期——秦、汉82

第一节 秦汉时期政治决策的中枢——皇帝制度82

一 皇帝的名号及权力82

二 外戚与宦官对决策权力的攫取与把持83

第二节 秦汉中央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85

一 三公与丞相制度85

二 西汉中期以后行政体制的变化及其职能转换87

第三节 秦汉时期的中央决策系统89

一 朝议制度89

二 决策的信息来源90

三 决策的程序91

第四节 秦汉的公文传递制度92

一 公文的起源与作用93

二 公文种类与传递制度94

三 公文传递的一般规则95

四 公文运转与权力行使96

第五节 秦汉的监察制度97

一 御史府监察系统98

二 丞相府监察系统——丞相府司直100

三 司隶校尉100

第六节 秦汉的教育制度101

一 太学的建立102

二 教育内容、方式及考核103

三 地方官学104

第五章 政治传播制度的变乱与重组时期——魏、晋、南北朝105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中央决策机构及其运行机制106

一 丞相、相国及三公、八公106

二 中书省的设置与职权107

三 门下省的设置与职权109

四 决策形式的演变与特点109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监察制度110

一 皇帝与监察制度的关系111

二 其他监察官职与机构111

第三节 秘书省及图书制度112

一 秘书省112

二 图书活动与制度113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教育制度115

第六章 政治传播制度重整时期——隋、唐117

第一节 隋唐五代的中央政治体制117

第二节 隋唐五代中央决策机构及其运行机制119

一 中央决策系统的结构与机制119

二 中书、门下两省的决策机制120

三 宰相会议的决策机制121

四 扩大的百官会议123

五 决策机构逐步多元化123

六 决策执行的程序与方式125

七 决策的依据和信息传递渠道126

第三节 隋唐五代的监察制度128

一 中央的监察机构与官员129

二 地方监察制度130

第四节 隋唐五代的谏议制度131

第五节 隋唐五代的教育制度133

一 学校教育133

二 科举制134

第六节 隋唐的史馆及修史制度136

第七节 隋唐王朝有关图书的活动与制度140

第八节 隋唐五代的邮驿制度143

第九节 唐代的进奏院与政治新闻传播146

第七章 政治传播制度的成熟时期——宋(附元)152

第一节 宋朝的皇帝制度和中央决策系统152

一 宋朝皇帝制度153

二 宋朝中央决策系统及其运行机制154

第二节 监察谏议制度157

一 中央监察系统——台谏、封驳157

二 地方监察系统——监司、帅司、走马承受及通判158

三 审计与考课制度159

第三节 宋朝的教育制度160

一 贡举取士制度161

二 学校三舍考选制度162

第四节 两宋王朝的图书事业及制度163

第五节 宋代的出版管制与法禁167

一 历代王朝的图书管制概述167

二 宋代以来的出版法171

第六节 宋代公文传递与政治新闻传播177

第七节 元朝的政治传播制度180

一 元朝的政治决策系统与机制180

二 监察制度183

三 宋元的邮驿制度186

第八章 政治传播制度极端化时期——明、清191

第一节 明朝政治传播制度191

一 明朝中央决策系统及其机制转换191

二 宰辅的废弃与内阁制度的演变193

三 司礼监的构成及其机制转换195

四 中央决策系统的运行机制196

五 明王朝的监察制度197

六 重要的信息传递通道——通政使司201

七 明代的学校教育制度204

八 明王朝的图书事业207

第二节 清朝政治传播制度210

一 清代皇帝制度与中央决策系统211

二 清代监察制度218

三 清代政治信息传递的通道、设施219

四 清朝的教育制度221

五 清王朝的图书事业222

下编 中国古代王朝政治传播制度体系及政治传播制度类型论229

第九章 中国古代王朝的政治传播制度体系分析229

第一节 信息中枢的决策制度230

一 信息中枢决策制度的内容230

二 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决策分析及信息传播属性231

第二节 政治信息的传递渠道(包括媒介)制度240

一 中国古代王朝的政治传播媒介241

二 中国古代王朝的政治传播渠道248

第三节 政治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制度252

第四节 政治秩序的信息监控与政治传播权力调节制度253

一 信息传播是中国古代监察活动的重要特征254

二 从“监视环境”的功能视角看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制度259

三 中国古代谏议的信息传播特性263

四 从“协调关系”的功能视角看中国古代王朝的谏议制度266

第五节 政治文化传统的信息存续与维护制度272

一 政治文化传统的信息存续与维护制度综论272

二 从“传承文化”的功能视角看中国古代王朝的教化制度276

三 帕森斯功能主义社会学观念的启示282

第十章 结语:威廉斯“家长式”传播体制观与中国古代王朝政治传播制度284

一 威廉斯“传播体制”类型中对“家长式体制”的描述284

二 古代社会组织、政治组织起源过程中血缘关系的强化与父权制度的兴起287

三 “家国同构”和“拟父子”政治关系的阐释——认识家长式传播体制的基点291

四 中国古代王朝家长式政治传播的几种表现293

参考文献301

后记3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