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想政治教育人性走向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人性走向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8/31988757.jpg)
- 杨鑫铨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751942269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41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5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思想政治教育人性走向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人性发展的需要2
1.1.1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满足人多样性需求的需要3
1.1.2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5
1.1.3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推动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6
1.2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7
1.2.1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8
1.2.2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9
1.2.3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10
1.3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12
1.3.1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创新13
1.3.2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本理念的体现14
1.3.3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水平的提升16
第2章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内涵与发展18
2.1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缘起18
2.1.1 人文关怀的缘起18
2.1.2 心理疏导的缘起22
2.2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发展23
2.2.1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发展23
2.2.2 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发展27
2.3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概念的厘定31
2.3.1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概念的界定31
2.3.2 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概念的界定36
2.4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内涵41
2.4.1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内涵42
2.4.2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中二者的关系44
2.5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理论研究现状46
2.5.1 人文关怀理论研究现状46
2.5.2 心理疏导理论研究现状48
2.5.3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理论研究现状50
第3章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实证研究52
3.1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问卷》的编制52
3.1.1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具体内容建构53
3.1.2 项目池的建立53
3.1.3 预测问卷施测56
3.1.4 问卷分析60
3.1.5 问卷形成77
3.2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状况与员工的综合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79
3.2.1 研究工具79
3.2.2 研究对象80
3.2.3 描述统计结果及人口学变量分析83
3.2.4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问卷》与《综合幸福感问卷MHQ》的关系研究88
3.2.5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问卷》与《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的关系研究95
3.3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需求现状分析97
第4章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价值目标106
4.1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价值目标106
4.1.1 党的前三代领导人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论述106
4.1.2 十六大以来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109
4.1.3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目标112
4.2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目标113
4.2.1 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114
4.2.2 改造主客观世界115
4.2.3 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116
4.3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价值目标定位117
4.3.1 人文关怀的价值目标117
4.3.2 心理疏导的价值目标119
4.3.3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价值目标121
第5章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124
5.1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确定依据124
5.1.1 一体化的内容体系必须继承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124
5.1.2 一体化的内容体系必须由一体化的价值目标决定126
5.1.3 一体化的内容体系应紧扣时代脉搏127
5.2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内容体系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继承和超越128
5.2.1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体化的思想教育内容129
5.2.2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体化的政治教育内容131
5.2.3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体化的道德教育内容134
5.2.4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体化的法治教育内容136
5.2.5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体化的心理教育内容138
5.3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内容体系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展与创新140
5.3.1 生命教育140
5.3.2 人际交往教育144
5.3.3 幸福教育146
第6章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的实践路径148
6.1 环境路径:营造人本氛围149
6.1.1 社会环境的优化149
6.1.2 网络环境的优化152
6.1.3 学校环境的优化154
6.1.4 家庭环境的优化156
6.2 知识路径:提升人本素养158
6.2.1 理论知识教育158
6.2.2 理论知识宣传159
6.3 活动路径:实践人本关怀162
6.3.1 活动组织形式的多样性选择162
6.3.2 活动过程要坚持群众路线164
6.4 服务路径:落实人本实效169
6.4.1 心理疏导169
6.4.2 服务民生173
6.5 群体路径:破解人本难点176
6.5.1 客观认识弱势群体177
6.5.2 弱势群体的教育实践途径178
第7章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实践的基本原则182
7.1 坚持目标性原则182
7.1.1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183
7.1.2 培养“四有”公民目标184
7.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185
7.1.4 促进人的现代化与全面发展目标186
7.2 坚持平等性原则187
7.2.1 人的尊严的平等187
7.2.2 人格的平等189
7.2.3 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190
7.2.4 人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机会平等191
7.2.5 人接受关怀的机会平等192
7.3 坚持教育主体性原则193
7.3.1 符合受教主体的特点193
7.3.2 满足受教主体的需要194
7.3.3 重视受教主体的差异195
7.3.4 实现主体间性195
7.4 坚持兼容性原则198
7.4.1 目标兼容性198
7.4.2 教育内容兼容性200
7.4.3 文化价值兼容性202
7.4.4 时代精神兼容性204
7.5 坚持差异性原则205
7.5.1 注重人本精神205
7.5.2 创新沟通机制206
7.5.3 发挥情感调节功能207
7.5.4 拓展引导路径208
7.6 坚持积极性原则209
7.6.1 尊重创造激发正能量209
7.6.2 公共参与激励担大任210
7.6.3 志愿服务引领新风尚211
7.6.4 时代先锋引唱正气歌212
第8章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体化的实践机制214
8.1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实践的运行机制214
8.1.1 融合机制214
8.1.2 沟通机制216
8.1.3 内化机制217
8.1.4 激励机制218
8.2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实践的保障机制220
8.2.1 物质条件保障220
8.2.2 组织条件保障221
8.2.3 人才条件保障222
8.2.4 政策条件保障222
8.3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实践的评价机制223
8.3.1 评价的原则223
8.3.2 评价的内容224
8.3.3 评价的方法226
8.4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实践的调整机制227
8.4.1 排查机制227
8.4.2 反馈机制228
8.4.3 整改机制229
参考文献231
后记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