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消费主义视角下城市遗产旅游景观的空间生产 成都宽窄巷子个案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消费主义视角下城市遗产旅游景观的空间生产 成都宽窄巷子个案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5/31980103.jpg)
- 廖卫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2546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227页
- 主题词:城市道路-文化遗产-景观资源-旅游资源-资源保护-成都市;城市道路-文化遗产-景观资源-旅游资源开发-成都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消费主义视角下城市遗产旅游景观的空间生产 成都宽窄巷子个案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问题的提出1
1.1.1 缘起1
1.1.2 提出问题5
1.2 研究背景6
1.2.1 现实背景:城市更新中的历史街区改造问题6
1.2.2 社会背景: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的城市转型8
1.2.3 理论背景:城市研究的“空间转向”和“文化转向”10
1.3 研究框架11
1.3.1 研究思路11
1.3.2 内容框架12
1.3.3 研究意义及创新14
1.4 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15
1.4.1 研究方法15
1.4.2 调查工作16
1.4.3 数据收集16
1.5 研究样地说明18
1.5.1 成都基本概况18
1.5.2 成都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的宽窄巷子20
1.5.3 研究样地选择原因22
第2章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23
2.1 相关概念解释23
2.1.1 遗产:一种选择性的历史23
2.1.2 历史街区: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25
2.1.3 景观:一种社会建构的过程26
2.2 空间生产理论29
2.2.1 历史上的空间观29
2.2.2 城市研究的“空间转向”30
2.2.3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31
2.3 消费主义与城市文化34
2.3.1 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从物的消费到符号的消费34
2.3.2 沙朗·佐金的城市文化理论:作为象征经济的城市文化35
2.3.3 历史街区复兴:文化作为城市复兴的驱动力36
2.4 城市历史街区更新保护的理论与实践38
2.4.1 国外城市更新历程及历史街区保护38
2.4.2 国内城市更新历程及历史街区保护42
2.5 本书研究方向44
第3章 空间重构:宽窄巷子空间形态历史演化及功能重置45
3.1 宽窄巷子空间形态历史发展沿革45
3.1.1 秦朝时期:秦筑少城46
3.1.2 清朝时期:满城(少城)中的两条普通兵丁胡同47
3.1.3 辛亥革命后:巷子的更名与满城(少城)的消失48
3.1.4 民国时期:中上层人士私宅和达官贵人居住地48
3.1.5 新中国成立后:平民大杂院及成都市民生活代表49
3.1.6 2003~2008年街区改造:商业旅游文化街区的建成50
3.1.7 宽窄巷子:一个经由历史演化累积而成的空间形态50
3.2 宽窄巷子街区改造及功能定位51
3.2.1 改造基本历程51
3.2.2 街区产权情况52
3.2.3 更新改造方法53
3.2.4 功能形象定位54
3.3 宽窄巷子业态构成及变化分析56
3.3.1 街区印象:两个不同时点的比较56
3.3.2 空间分布情况58
3.3.3 业态基本构成63
3.3.4 业态变化分析67
第4章 空间消费:遗产旅游景观符号构建与游客体验72
4.1 街区休闲体验产品构成72
4.1.1 实体景观体验产品72
4.1.2 休闲活动体验产品74
4.1.3 主题事件体验产品74
4.2 “老成都底片”:遗产景观符号建构方式76
4.2.1 历史在场证明:刻意保留的历史遗存元素76
4.2.2 历史景观的模拟和仿真:原真生活体验馆81
4.2.3 历史镜像再现:历史文化景观墙及老照片83
4.2.4 地方文化符号展示:成都生活样本的表征84
4.3 “新都市客厅”:现代消费空间景观特征86
4.3.1 具有绅士化倾向的消费空间86
4.3.2 与全球接轨想象的空间想象87
4.3.3 混合拼贴的后现代文化景观88
4.4 基于空间符号消费的游客体验89
4.4.1 游客基本行为分析89
4.4.2 游客景观符号体验93
4.4.3 现代性背景下的怀旧与消费认同96
第5章 空间运作:遗产旅游景观空间运作方式及生产逻辑100
5.1 旅游地发展演进路径:从自发到自觉100
5.1.1 宽窄巷子旅游地发展阶段101
5.1.2 宽窄巷子知名度传播路径102
5.1.3 旅游地发育进程推助器:龙堂客栈104
5.1.4 商业旅游开发:城市化进程中的自觉选择108
5.2 政府主导街区空间生产:政治权力主导下的资本运作110
5.2.1 政府主导+商业运营110
5.2.2 统一管理+对外宣传111
5.2.3 业态控制+定点招商111
5.3 文化人及中小型资本参与空间生产:文化与资本的结合114
5.3.1 文化人跨界经营成为街区文化地标114
5.3.2 基于院落情结及文化想象的“二次创造”116
5.3.3 商家故事:中小型资本参与空间生产117
5.3.4 空间再生产循环过程中的“进”与“退”122
5.4 街区原住民介入空间生产:见缝插针式的渗透124
5.4.1 老茶铺:街区市井生活象征性延续125
5.4.2 闭门而居:被游客凝视的街区景观125
5.4.3 恺庐:宽窄巷子原真生活形态样本126
5.5 空间生产逻辑:从文化资本到经济资本127
5.5.1 城市经营与政府企业化行为128
5.5.2 作为文化资本的城市遗产129
5.5.3 文化发展战略及城市形象构建130
5.5.4 商业与文化的融合:纳入城市休闲消费空间系统的历史街区136
第6章 空间认知:相关群体对空间的感知评价138
6.1 外地游客的宽窄巷子138
6.1.1 对街区性质的认知138
6.1.2 对街区的认知评价139
6.1.3 对街区建筑及氛围的感知140
6.1.4 对“宽窄巷子最成都”的认可度141
6.1.5 小结:外地游客对宽窄巷子“好恶交织”141
6.2 本地居民的宽窄巷子142
6.2.1 对街区改造的关注度142
6.2.2 对街区改造的态度143
6.2.3 对现有街区的评价146
6.2.4 对“宽窄巷子最成都”的认可度148
6.2.5 小结:本地居民对宽窄巷子的混杂态度148
6.3 街区原住民的宽窄巷子149
6.3.1 大多数原住民“迁离街区”149
6.3.2 原住民对搬迁改造的态度150
6.3.3 现有街区居民“闭门谢客”151
6.3.4 部分原住民“眷留街区”152
6.3.5 小结:被边缘化的街区居民156
6.4 本章小结156
第7章 空间反思:城市历史街区空间生产问题及发展策略选择157
7.1 城市遗产旅游景观空间生产实践与结果157
7.1.1 空间生产实践157
7.1.2 空间生产结果160
7.2 对历史街区空间生产问题的反思161
7.2.1 空间主体反思:谁的历史?谁的遗产?161
7.2.2 空间客体反思:遗产的选择163
7.3 城市遗产旅游景观空间符号意义转化逻辑168
7.3.1 从“空间中的消费”到“空间的消费”168
7.3.2 消费历史:遗产旅游景观符号意义转化路径169
7.4 城市遗产保护与开发中的“全球”与“地方”问题172
7.4.1 主题化遗产旅游景观空间的构建172
7.4.2 无地方性空间的景观复制174
7.4.3 城市遗产管理的“全球-地方”问题177
7.5 城市历史街区发展路径选择及管理制度创新178
7.5.1 回归场所精神:从“空间”到“地方”178
7.5.2 发展路径选择: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179
7.5.3 管理制度创新:“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180
第8章 结论与讨论183
8.1 主要研究结论183
8.2 思考与讨论185
8.2.1 对研究方法的探讨185
8.2.2 对研究意义的思考186
8.3 研究后续:一个城市的回家路188
参考文献190
附录一:成都宽窄巷子调查问卷(本地居民)196
附录二:成都宽窄巷子调查问卷(外地游客)200
附录三:宽窄巷子街区业态分布(2009年8月)204
附录四:宽窄巷子老院子分类列表209
后记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