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协同学视阈下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协同学视阈下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1977324.jpg)
- 陈彦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7027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278页
- 主题词:食品安全-安全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协同学视阈下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5
1.2.1 研究目的5
1.2.2 研究意义5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6
1.3.1 关于食品安全内涵的研究7
1.3.2 关于食品安全规制的研究9
1.3.3 关于食品安全治理的研究15
1.3.4 关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研究18
1.3.5 关于协同治理的研究19
1.3.6 简要评述19
1.4 研究内容20
1.4.1 理论分析20
1.4.2 现状分析21
1.4.3 政策建议21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1
1.5.1 研究方法21
1.5.2 技术路线22
1.6 可能的创新点23
1.6.1 研究体系创新23
1.6.2 理论观点创新23
1.6.3 研究方法创新24
2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25
2.1 相关概念25
2.1.1 食品安全的界定25
2.1.2 治理与食品安全治理28
2.2 规制经济理论31
2.2.1 社会性规制的目标与内容31
2.2.2 外部性理论32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33
2.3 公共经济理论35
2.3.1 公共品供给理论35
2.3.2 公共治理理论37
2.4 协同学的基本原理39
2.4.1 协同学基本概念解释40
2.4.2 协同效应原理42
2.4.3 序参量与支配原理42
2.4.4 自组织原理43
3协同学视阈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运行机理45
3.1 协同学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契合性探索45
3.1.1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是一个开放系统45
3.1.2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处于非平衡态46
3.1.3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系统内部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47
3.1.4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存在明显涨落48
3.2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系统的内部结构48
3.2.1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协同学释义48
3.2.2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系统的子系统52
3.3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协同演化的序参量54
3.3.1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委托—代理过程56
3.3.2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序参量确定57
3.4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协同机制63
3.4.1 协同机制的定量描述63
3.4.2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协同动力机制64
3.4.3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协同实现机制66
3.5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协同演化过程68
3.5.1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结构有序68
3.5.2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行为有序69
3.5.3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功能有序70
4我国食品安全规制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现状考察72
4.1 我国食品安全规制制度的演进历程72
4.1.1 政府多部门分散规制72
4.1.2 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规制73
4.1.3 食品安全法颁布后的规制75
4.1.4 大部制改革后的规制78
4.2 我国食品安全规制制度改革的路径依赖79
4.2.1 多部门监管体制79
4.2.2 政府单一监管体制80
4.2.3 重形式而不重实质的监管体制80
4.3 我国食品安全规制的困境81
4.3.1 反公地悲剧与公地悲剧并存82
4.3.2 合谋与侵权并存83
4.3.3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并存84
4.3.4 成本外溢与公共品供给缺失并存85
5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序参量分析——利益机制88
5.1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利益相关者90
5.1.1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利益相关者的构成90
5.1.2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利益相关者模型92
5.2 食品安全治理主体间行为的博弈分析93
5.2.1 供给者—消费者博弈94
5.2.2 供给者—供给者博弈96
5.2.3 政府—供给者博弈97
5.2.4 第三部门—政府博弈100
5.2.5 第三部门—供给者博弈102
5.3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利益机制的构成102
5.3.1 利益导向机制103
5.3.2 利益产生机制104
5.3.3 利益表达机制105
5.3.4 利益制衡机制106
5.4 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利益机制的缺陷108
5.4.1 缺失的利益导向机制108
5.4.2 低效的利益产生机制110
5.4.3 孱弱的利益表达机制111
5.4.4 失灵的利益制衡机制112
6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序参量分析——法律制度114
6.1 法律制度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的作用分析115
6.1.1 法律制度可以大大节约交易成本115
6.1.2 法律制度可以最大化食品安全公共品的价值116
6.2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法律制度的内容117
6.2.1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主体法规117
6.2.2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行为法规118
6.3 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法律制度的经济分析120
6.3.1 食品安全标准制度分析123
6.3.2 食品安全经营管理制度分析126
6.3.3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分析130
6.3.4 食品安全赔偿制度分析133
6.3.5 食品安全诉讼制度分析139
7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序参量分析——信息系统146
7.1 信息系统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的作用147
7.1.1 减弱食品市场的市场失灵147
7.1.2 减少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系统的不确定性148
7.2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信息系统的内容149
7.2.1 食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149
7.2.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信息系统151
7.2.3 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系统153
7.2.4 食品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155
7.3 我国食品安全信息系统的结构性障碍158
7.3.1 技术上未能形成全程可追溯系统159
7.3.2 制度上对食品安全信息的人为阻断160
8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实证调查及协同度评价164
8.1 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实证调查164
8.1.1 食品安全风险识别调查164
8.1.2 公众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归因调查167
8.2 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协同度评价170
8.2.1 评价指标的选择170
8.2.2 指标基础数据的获得174
8.2.3 SPSS计算过程176
8.2.4 研究结论181
9实现我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政策建议182
9.1 构建食品安全多元治理格局182
9.1.1 转变政府角色184
9.1.2 培育多元主体184
9.2 建立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利益机制185
9.2.1 培育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利益导向机制186
9.2.2 完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利益产生机制187
9.2.3 强化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利益表达机制187
9.2.4 调整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利益制衡机制188
9.3 建立高效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法律制度189
9.3.1 提高现有法规的可操作性190
9.3.2 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191
9.3.3 实行食品安全举证责任倒置制度192
9.3.4 完善食品安全代表人诉讼制度194
9.3.5 健全食品安全公益诉讼制度195
9.4 建立畅通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信息系统198
9.4.1 建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网络信息化基础平台199
9.4.2 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200
9.4.3 完善政府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201
9.4.4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制度203
结论205
附录A 食品安全治理协同状况调查间卷207
附录B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10
参考文献250
后记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