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君毅全集 第13卷 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唐君毅全集 第13卷 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9/31957249.jpg)
- 唐君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九州出版社
- ISBN:751084103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唐君毅全集 第13卷 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壹 导言——“发乎情”之部3
一、中华民族之花果飘零3
(一)前言3
(二)事实、价值之分6
(三)保守之意义12
(四)外在理由与内在理由之分15
(五)保守、进步与价值意识20
二、花果飘零及灵根自植26
(一)序言26
(二)学术文化教育中之价值标准之外在化与奴隶意识之开始28
(三)外在的希望与信心之不可必,及绝望之境的逼近36
(四)绝望的痛苦之感受中之回头的反省与自觉,及自信自守中之希望与信心42
三、海外中华儿女之发心52
贰 人文学术之意义——“止乎义”之部59
四、人的学问与人的存在59
(一)导言59
(二)科学的态度与科学真理之限制60
(三)社会科学所研究之理想、价值,人性与人格之虚幻性,与真实存在的社会人文历史之世界及道德人格之世界62
(四)人的学问之次第之重定,与为人之学及历史学69
(五)文学艺术之学与哲学72
(六)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数学、逻辑76
(七)总论诸学之意义77
(八)人之真实存在性之丧失与化为抽象存在之危机80
(九)个人主体意识与客观文化目标之再造83
(十)吾人对中国社会重建问题所提出之数点意见87
(十一)余论94
五、历史事实与历史意义(上)96
(一)前言96
(二)初步反省中之历史事实之性质98
(三)历史事实之意义之种类与其生长性103
(四)历史意识之向后追溯与向前开展之同一性113
附论:纯客观外在的历史事实之真相,为历史知识之极限,而不能为衡定历史知识之真理之标准(此节哲学意味稍重,故列为附论)115
六、历史事实与历史意义(下)120
(一)历史学为发现史实之可能的理想的意义之学120
(二)历史考证之目标在使“历史意识之通贯”成为可能123
(三)历史学直接价值,在成就人之学历史之生活128
(四)人之整个的存在状态与其历史知识之关系130
(五)余论135
七、中国历史之哲学的省察137
(一)前言137
(二)哲学与历史之关系及历史哲学之重要138
(三)本书之地位142
(四)如何了解普遍的精神生命精神实体之一名145
(五)本书之中心观念148
(六)本书大旨149
(七)知性主体之建立与政权之民主152
八、人文学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分际155
(一)导言——学术之分际依何者建立之问题155
(二)自然科学之态度与观点,与社会科学及人文学术之态度与观点之不同159
(三)自然科学之观点、物理科学与生物科学之观点之分际162
(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分际166
(五)人文学术及历史学之起原169
(六)哲学与文艺之性质及人文学术之内在的相引而无穷性173
(七)余论178
附录:说学术研究之历程及其成果——学术之显晦与当前中国学术研究所处之时代情势180
九、文学意识之本性(上)197
(一)导言197
(二)文学与历史中之时空与数量观念198
(三)时空定位之超出与想象及情志之关系203
(四)文学意识中之“类”与“不类”206
十、文学意识之本性(下)215
(五)文学意识中之因果观念之特殊性215
(六)文学中之因果之必然性、当然性与目的性,与因果相涵219
(七)因果相涵而互相内在与整体境界之形成224
(八)无因果处之因果与诗文中之当下的整体境界之形成226
(九)文学意识中之价值意义230
(十)文学之价值意义释疑234
十一、中国文学与哲学242
(一)超尘俗以自化于自然248
(二)化自然物之质实以归于虚灵248
(三)取美化之自然物与人物以入文学249
(四)将人间惊天动地之历史化入寂天寞地249
(五)赞美人之自然生命之延续之文学250
(六)体验人与自然中之生意相通之文学250
(七)从人现在之生命与往古或过去之生命相通所成之文学251
(八)个人之生与他人之生相感相生之文学251
附录一:中国哲学中之美的观念之原始,及其与中国文学之关系253
附录二:先秦诸子文学中之“喻”与“义”259
十二、文学的宇宙与艺术的宇宙267
(一)艺术宇宙与文学宇宙之共同性267
(二)艺术宇宙之间隔独立性269
(三)艺术宇宙之开拓通达性273
附录一:间隔观及虚无之用与中国艺术281
附录二:音乐与中国文化——为《新亚国乐会特刊》作288
十三、世界之照明与哲学之地位293
(一)序言293
(二)自然世界中之感通、摄入与照明294
(三)人对共相共性之世界之“明”,与对其理想志向之“自明”,及社会文化道德之形成296
(四)历史、语言、文学与专门学术之始原298
(五)人文学术之照明301
(六)哲学之性质与义理之照明304
(七)哲学、历史、文学之世界与其相互之关系306
(八)心光之自明与生活中之自明309
十一四、中国哲学研究之一新方向312
一、释名312
二、中国传统之哲学研究态度之变迁313
三、中国哲学研究之一新方向318
附记323
附录:东西哲学学人会议之观感329